與以往禽流感多在冬季爆發不同,此次湖南益陽禽流感疫情發生在高溫干燥的夏季。但氣溫變化只是疫情發生的“應激”因素,病毒強弱與氣溫并無直接關系
5月23日,住院逾一周的鐘鐵豐等三人即將出院,他們的心情也終于放松了。入院之初,院方還擔心他們感染了高致病性禽流感,幸而經診斷只是普通肺炎。一個月來,他們養殖的上萬只番鴨不斷死去,并于5月12日被確認為H5N1亞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
5月19日,農業部發言人對外表示,經國家禽流感參考實驗室當天確診,湖南省益陽市桃江縣浮邱山鄉石跡坪村發生的疫情,致使11172只雛番鴨死亡。此后在疫區3公里范圍內撲殺家禽共52874只。
這是今年官方公布的國內第二例禽流感疫情。此前,農業部宣布,3月1日在拉薩市城關區一活禽交易市場出現雞只異常死亡,經確診為禽流感所致。
與此同時,來自衛生部的疫情報告顯示,今年以來共發生了兩起人禽流感病例,其中一例死亡,但兩例患者所在地區均未被農業部列為禽流感疫區。
在此次石跡坪村禽流感疫情爆發初期,當地畜牧局曾將死亡番鴨誤診為“普通感冒”,導致鐘鐵豐等三名養鴨人誤食死鴨肉,萬幸最終并未感染人禽流感。

番鴨噩運
益陽市地處湘中偏北、資江中下游,為雪峰山余脈向洞庭湖平原過渡的環湖丘崗地帶,地勢開闊。桃江縣城距益陽市區20公里,浮邱山鄉則距桃江縣城不遠。
記者5月22日達到疫區時,周圍已不見家禽蹤跡。酷暑晌午之下,封鎖的鄉間道路上惟有廣播撲殺雞鴨的宣傳車緩慢開過,周圍一片寂靜。
此次發病的鴨子主要集中在石跡坪村一養殖戶處,由村民鐘鐵姣、鐘鐵豐兩兄弟等六人于今年初合辦,他們先后從江西運進兩批雛番鴨共20800只,本想將雛鴨養足兩個月,即可賣給板鴨生產商。六名合伙人中,龔順華本人即為畜牧師,來自鄰村的龔進泉則有十幾年的養鴨經驗,對于禽流感早有耳聞。
3月間,養殖戶引入第一批雛鴨,4月又引入第二批。白天鴨子被散養在水田里,傍晚則被趕回附近的鴨棚休息。六人夜間輪流在鴨棚喂料值班,并給長大的鴨子打疫苗,有時操勞至凌晨。
4月21日,第二批引進的小鴨中,有少數幾只發病死亡。這批小鴨當時已在石跡坪村養殖近一個月。鐘鐵姣說,由于一般雛番鴨要長到35天才能打疫苗,因此,第二批鴨子在尚未接種疫苗前就已染病。
“這些鴨子已經長到七八兩重了。”一位村民說,“剛發病時精神不濟,然后腦袋向右邊一撇一撇,再不停地向右繞圈,很快就死了。”
鐘鐵姣說,小鴨死亡前約一周,當地氣溫陡降,連續陰雨,幾個合伙人都以為小鴨是被凍死的。因死鴨數量少,未引起大家注意,死去的鴨子尸體就遺留在田埂間,沒有及時清理。一位鄰居說,她當時看見一些活鴨在啄死鴨。
此后一周,每天都有十多只小鴨死亡,養鴨戶漸感不妙。4月28日,養鴨人劉紅、龔順華帶了一只死鴨前往桃江縣畜牧局詢問原委。在場一位畜牧師的答復是,鴨子得了“普通感冒”,并開了一些藥給他們。
回家后不久,鐘氏兄弟以為沒事,就煮了一只死鴨,和鄰居們一起吃了。但此后幾日,鴨子仍不斷死亡,每日達數十只。5月6日,鐘氏兄弟和龔進泉三人開始感覺身體不適,但也沒太留意。
確診
之后,鴨子越死越多。到5月12日,鐘家合伙養的小鴨每日已有數百只死亡。隨后,村里另一養殖戶鐘國金養的600多只鴨子也陸續病死。
當天,鐘家兄弟前往浮邱山鄉防疫站,站長李華認為可能是禽流感,立刻層層上報。同日下午,防疫站的人就來撲殺養殖戶的剩余鴨子。
“晚上,省里的化驗結果就確定是高致病性禽流感。”鐘鐵姣告訴記者。5月13日中午,養殖戶處的鴨子已被全部撲殺。
14日,防疫部門開始在石跡坪村周圍3公里的疫區范圍內進一步開展撲殺,涉及石跡坪村、李家坪村、龍家灣村和廖家洲村。
由于疫情集中在鐘家等少數養殖戶,當地多數人家僅在屋前屋后散養一些雞只,供食用或出售,一直也未出現病況。一直到16日,很多村民拒絕交出雞鴨,撲殺工作一度難以推進。
石跡坪村一名村干部向記者表示,當地人以種植水稻為主要收入來源,人均年收入不過千元,因此,十來只雞對一戶人家來說,也是一筆不小的收入。村民們難以理解,家中雞鴨健康如常,為何要拿去撲殺?
僵持之下,鐘鐵姣、鐘鐵豐和龔進泉三人病情加重,被送入桃江縣人民醫院治療。其中鐘鐵豐病情較重,被單獨隔離數日,并有多名專家趕赴會診。
鐘鐵豐說,自己當時“高燒,頭疼,腳軟,咳嗽,全身疼痛”,發燒最高到39.2攝氏度。鐘鐵姣、龔進泉也都發燒,三人的心情忐忑不安。
根據當時的就診記錄,三人病情是“肺部感染、發熱查因、禽流感待查”。“那時候村里已經在傳說,我們三個死掉了。”龔進泉對記者說。
5月19日,農業部公布了發生在浮邱山鄉的禽流感疫情。石跡坪村的村干部說,此后撲殺工作出現了明顯突破。“在外打工的人都知道了這里發生了禽流感,紛紛打電話回家,勸說家人不要留雞鴨了。”石跡坪村人口約1300人,在外打工的約有一半。
“同時,政府也承諾‘一手抓雞,一手給錢’,補償有了保障,村民們就大多同意了。”村干部說。桃江縣委宣傳部部長謝劍稀說,補償原則是大雞(鴨)每只補償10元,小雞(鴨)每只補償3元。據悉,縣財政為此次疫情緊急調撥的撲疫經費達100多萬元。
5月19日,疫區范圍內基本完成撲殺工作,對疫區內存籠的52874羽家禽全部進行了強制撲殺。19日至20日,防疫人員在桃江縣全縣范圍內進行了一次地毯式疫情排查,共普查769個村的家禽共349.56萬羽,疫情得到控制。
此時,正在醫院里接受治療的鐘鐵豐等人也得到院方答復,他們患的是肺炎,懸著的心總算放了下來。三人現在惟一記掛的,就是他們被撲殺的上萬只鴨子還沒拿到補償款。
病因探究
此次湖南益陽的禽流感疫情發生在高溫干燥的氣候條件下,與以往禽流感多在冬季爆發不同,民間多有猜測。
近日來,桃江縣最高氣溫一直在32至33攝氏度。村民向記者表示,自今年春節以來,當地少有雨水,干旱持續至今。而往年此時早已是陰雨連綿,大家準備插秧了。
民間說法是氣溫太高,稻田水源不足,水質渾濁,白天散養在稻田里的鴨子干渴難耐,喝了不潔的水,一旦受到感染,病毒就很快擴散。
來自當地官方的消息則歸咎為天氣反常和候鳥遷徙。據悉,農業部派了兩名禽流感專家在石跡坪村進行了認真的調查,但無法對此次疫情的原因下結論。湖南省畜牧水產局一位人士向記者表示,“當時專家們在進行流行病學的調查過程中,聽村民們說曾經發現過死鳥。”
養殖戶反映,在小鴨發病半個月以前,撿到過死的白鷺。“當時調查的時候,這只死白鷺已經沒有了,所以取不到樣本。”湖南省畜牧水產局的人士說,“調查時也再沒抓到過候鳥,因此現在也只是一種猜測,無法做進一步的檢測,不好下準確的結論。”
而此前村民們推測的“高溫致病”說,則被禽流感專家否定,“天氣突然降溫再持續高溫,只是誘發原因,不可能從天上掉下一個病毒來。”
華南農業大學教授畢英佐則向記者表示,冬春季節是很多呼吸道病的高發季節,這是因為病毒耐冷不耐熱。但禽流感也發生在泰國、越南、印尼等終年氣溫偏高的國家,氣溫變化只是疫情發生的“應激”因素,病毒強弱與氣溫并無直接關系,只有通過動物性試驗才能判斷其毒性是否增強。
在此次爆發禽流感疫情的石跡坪村,養殖戶采取大小鴨子混養,打了疫苗的大鴨子基本沒有發病,而沒打疫苗的小鴨子紛紛病死。
畢英佐對此表示,多批次混養并不科學,“我們主張一批家禽養完以后,要把里里外外徹底消毒。”
由于小鴨的免疫器官不成熟,對疫苗的接種反應很弱,很久才能產生抗體;而大鴨可能健康帶毒,也可免疫帶毒,對于小鴨也可能是一種潛在的威脅。“如果采取混養,病毒傳播就像接力賽,很難在一個地方清除。”畢英佐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