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中國政府全面清理現行行政法規規章
【本刊訊】(記者 葉逗逗) 近日,國務院法制辦公室公布了中國現行行政法規目錄,總計655件,就這些法規的廢止、失效或者修改向公眾征求建議。公告稱,此次公開征求意見,目的在于廣泛聽取社會各方面對現行行政法規的清理建議。
除了對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對現行655件行政法規全面清理,國務院辦公廳于2月初印發通知,在行政系統內部對中國現行3031件國務院部門規章和9664件地方政府規章進行全面清理。此次清理根據不同情況規定了三種形式:明令廢止、宣布失效和予以修改。通知要求所有法規、規章的全面清理工作將在2007年10月1日前完成。
國務院法制辦協調司副司長稱,及時清理行政法規、規章是維護法制統一和政令通暢、推進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的客觀要求和重要措施。
從1949年以來,中國共進行過四次行政法規、規章的全面清理和六次專項清理。但是,法規、規章適用期已過、與法律不一致、調整對象已經消失以及明顯不符合社會經濟發展實際等情況卻還大量存在。比如有的條例名為“暫行”,但多年不改——最典型的如涉及公民基本人身權利的勞動教養法規,發揮作用至今25年,一直是個“試行辦法”。
法律界人士指出,中國的行政法規、規章之所以混亂,部門之間權力和利益之爭是原因之一;同時,行政部門只重立規而不注重清理和廢改,也是問題所在。
2004年國務院發布的《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把建立和完善行政法規、規章修改、廢止的工作制度和規章、規范性文件的定期清理制度,列為“提高制度建設質量”的工作目標。國務院法制辦相關負責人表示,希望此次全面清理工作,能夠為以后的行政立法工作帶來一個長期、有效的制度建設作用。
案件快報
郝和平終審獲退百萬資產引發爭議
近日,原國家藥監局醫療器械司司長郝和平受賄案終審宣判。北京高院維持了郝和平一審被判處15年有期徒刑的判決;但北京高院同時采納了郝和平的上訴的意見,在追繳其百萬元受賄款物、沒收20萬元個人財產后,發還了郝和平夫婦案發后被扣的其余價值100余萬元個人財產。
據悉,郝和平被退還的財產包括銀行存款60余萬、股票若干、名貴手表六塊、各種加油卡若干、黃金工藝品一根、刀具一把,價值百萬之巨。
該消息披露后,立刻在社會上引發極大爭議。有法學家認為,查實案情后,退回與犯罪無關的個人財產,是法律的基本要求,也是司法文明的體現;但更多社會輿論則指出,中國官員的資產不透明,合法財產與非法財產界限不明,所謂“與犯罪無關”的說法難以服眾。
事涉社保資金案 上海三名官員被“雙開”
日前,上海市長寧區原區委副書記、區長陳超賢,上海市國資委原主任、黨委副書記凌寶亨,上海國際賽車場有限公司原副總經理、上海國際賽車場經營發展有限公司原總經理、上海申花足球俱樂部原董事長郁知非等三人,因牽涉上海社保資金案,涉嫌嚴重違紀問題,經上海市委、市政府和有關部門批準,由上海市紀委、市監察委決定,對該三人分別給予開除黨籍、開除公職處分。
據悉,該三人的行為涉嫌犯罪,已被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處理。
寧夏查出違規社保資金近4億元
寧夏勞動和社會保障廳日前透露,去年年末以來,國家審計署聯合寧夏自治區審計組對寧夏社會保險基金的監督管理工作進行了專項審計,在審計中發現寧夏社保基金的管理存在政策執行不嚴格、管理監督不規范,甚至侵占挪用基金等嚴重違法違紀問題,共涉及社保基金3.93億元。
審計發現的問題包括:石嘴山市醫保中心主任和財務科長于2004年5月至2005年6月期間,采取截留未到期銀行承兌匯票的手法,將某企業交繳的19張、面值3233萬多元醫療保險費轉移到其親屬、朋友名下;另外還與某縣醫藥藥材公司編造兩份內容虛假的抹賬協議,分八次將250萬元醫保基金轉給該縣醫藥藥材公司等等。
法治建設
行政復議法實施條例草案原則通過
5月23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原則通過《行政復議法實施條例(草案)》。
據悉,該條例草案對行政復議的申請制度、受理程序、審理方式、決定的權限和程序、指導監督及法律責任等作了具體規定。該條例草案經進一步修改后,近期將由國務院正式公布施行。
中美海關將加強知識產權執法合作
中美兩國海關于5月22日在華盛頓簽署了《關于加強知識產權執法合作的備忘錄》,這是第二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根據備忘錄的規定,中美兩國海關將在人員往來、執法實踐技術和執法經驗交流、執法數據交流和案件信息通報等方面進一步加強合作。
中國海關總署署長牟新生和美國國土安全部海關與邊境保護局局長拉爾夫巴沙姆在備忘錄文本上簽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