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研發、中試、制造、營銷、物流、總部辦公于一體、北京首個生態型、低密度、智能化的全球研創企業園——聯東U谷,日前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舉行與北京創新研究院達成戰略聯盟的簽約儀式。就此,一個集產、學、研為一體的全新的工業園誕生在北京亦莊的核心地帶。
新聞發布會得到了北京30多家專業媒體的關注,包括新浪、搜房、焦點、商鋪網均進行了現場網絡直播。在本次發布會上,與會的專家和園區的建造者均提出了一些讓人耳目一新的觀點,為我國高新產業國的發展提出了卓具特色的建設思路:如利用區域經濟能提升企業戰略發展高度;利用國際平臺進行產業移植;通過研究機構的直接進駐,降低企業研發成本,促進科技成果的直接轉化;企業空間環境對智力型企業生產力和效率的提升,以及對工作狀態的塑造等等,均可看到非常精彩的觀點性發言。
本刊于會后特別集納整理了北京聯東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營銷總監趙錦明先生、北京聯東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招商中心總監杜亞君先生、北京創新研究院副院長李敬德教授以及仲量聯行工業地產部北方區董事Darren Benson先生等相關人士,就工業園區特點和發展模式,在不同層面上的采訪發言,以其為我國研創產業園的發展,探索出新的發展模式和有益經驗。
記者:自2005年底國務院發布《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以來,建設創新型國家已經從經濟戰略階段進入了實際操作階段,聯東U谷把自己定位于全球研創企業園,主要體現出給企業的現實意義有哪些呢?
聯東集團趙錦明:聯東U谷全球研創企業園的定位具有三種價值,主要體現在宏觀層面順應國內及世界的經濟發展趨勢,中觀層面助推產業經濟,微觀層面為研創型企業提供優質平臺。三種價值互相依存。
首先,宏觀上以環渤海經濟的區域動能托舉企業發展。現階段濱海新區是環渤海經濟帶的發展重點,而亦莊處于北京與天津的連接點,占據了緊鄰京津塘高速、京津第二快速路、京津城際鐵路的天然地緣優勢,在物流與人流上暢通無阻。這使得研創成果的輸送也隨之放大到了整個環渤海經濟帶。京津地區又是全國的教育中心,聚集了最集中的大學院校及科研院所,成為天然的研創型企業的人才庫。這種巨大的宏觀利好對于每一個企業來講都喻示著發展的大好機會。
其次,從北京本身目前產業升級的角度來講,亦莊是北京高新技術產業集聚的區域,從產業化本身,亦莊需要研發和創新,聯東U谷在這個地方能起到的作用我想歸結為兩點,一是推動,推動亦莊地區研發創新產業的發展,因為我們提供了非常好的軟、硬件設施;二是帶動,在亦莊這個區域,原來同類的項目只是從辦公角度去談的,而我們本身是落點于研創和制造相結合,這個落點恰好是亦莊目前發展的階段。
聯東U谷作為獨棟產品與其他同類相比有三個最大的不同點,第一是實現了研發、制造、辦公的相互結合;第二是U谷真正實現了獨棟全景觀的辦公,第三個是選址,我們選擇的園區位置保證了聯東U谷擁有國家級的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的優勢。
另外,服務是我們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比如和北京創新研究院的合作,加上我們性價比很高,遠遠低于同行業,這樣,我們把成本降低的概念帶給我們的企業,主要是這幾方面給企業帶來實際的實惠。
記者:這次與北京創新研究院達成戰略聯盟的意義是什么呢?
聯東集團杜亞君:為了將園區的發展理念做到實處,也為了給入園企業,提供最快、最便利的研發成果轉化的平臺,聯東U谷釆取了與北京創新研究院締結戰略聯盟,攜手打造中國也是世界最好的全球研創企業園。剛才趙總提到了北京是中國最大的人才庫,但北京的人才與科技成果的資源是整個首都所共享的,從實際操作層面來說,僅僅將資源作為背景使用遠遠不能使園區定位成立。聯東U谷的做法是將背景轉化為機制,用機制保證人才與創新成果在園區的有效轉化。
一直以來,各大院校與科研院所集中了頂尖的科技人才,也產生了大量的新技術與新成果,卻找不到市場轉化的出,。而企業卻受困于無法持續產生創新成果,要投入巨大的時間及人力成本進行研發與創新。
本次戰略聯盟后,U谷將為創新研究院設立專門的產學研創新基地,研究院也將集中一批創新研究專家,一同為園區健全創新體系、搭建創新交流平臺、促進創新成果的誕生與高效市場轉化做出一系列具體的助推和實踐工作,這將為創新成果快速進入產業園區,探索出有益的經驗。
記者:我注意到了聯東U谷的LOGO,剛才在新聞發布會上也聽到趙總說LOGO上藍色的球體寓意著科學和智慧共生,綠色有環保與創新共生的意義,那么,可否詳細說下聯東U谷在產品形態上是怎樣體現其LOGO的寓意,以及花園生態辦公的具體體現呢?
仲量聯行工業地產部Darren Benson:首先,我們認為聯東U谷是一個非常成功的項目,包括在效率、運營成本、綠色生態的花園環境等方面能給企業帶來很明顯的利益點。
我們知道智力密集型企業的生產力主要體現在人腦的思考成果,人腦的創造能力除了受專業素質的影響,更受主觀能動性的影響。這就要求企業除了最先進的科研設備、最優質的硬件平臺,還需要一個優秀的軟環境平臺。U谷在軟環境的建設上,充分展現了其在園區綠化、獨棟建筑形態、優質的管理與服務系統上的品質。
其次,聯東U谷所在地亦莊新城,整體綠化率在40%以上,空氣質量達到了國際標準。U谷的內部園區環境承襲了先進的規劃理念,園區占地1300畝,規劃建筑面積100萬平方米,綠化面積達到了20萬平米。
在園區規劃上采用了水景設計、景觀大道等多種園林設計手段。讓每個企業既有獨立屬性,又能共享園區的綠化景觀,形成人與自然、企業與企業、企業與人之間的交流平臺。
在產品形態的設計上,U谷采用了環繞式景觀的手法,通過玻璃幕墻,形成一個全面采光與觀景的透明盒子。這樣無論坐在哪個位置,都可以享受到室外景觀帶來的愉悅。景觀效率的放大與延伸,為在U谷工作的研創企業,提供了更多工作狀態的空間。
作為專業的房地產服務機構,我們會利用仲量聯行在跨國網絡平臺方面的優勢,把亦莊全球研創企業園推薦給我們潛在的客戶,我們相信不僅是跨國公司有非常大的需求,包括很多的正在成長的國內企業也會看好這樣一個全新并獨到的工業園。
記者:創新已經上升為國家發展戰略,推動創新成果轉化的機構也在逐漸增多,在這樣的背景下,北京創新研究院的宗旨是什么?另外選擇聯東U谷作為研究院的戰略伙伴,共建產學研基地,最看重U谷的哪些方面?
北京創新研究院李敬德:北京創新研究院是2004年成立的,由北京市社會科學聯合會,北京市教委、科委,首都師范大學多家單位共同建設,研究院下設七個研究所,承擔著中央和北京市的部分重要創新研究課題。
其宗旨就是建立創新成果的研發與轉化的信息技術交流機制,推動創新型國家的形成進程,推進北京創新戰略,推動創新成果與企業的結合。
“十一五”規劃,國家的創新體系,最核心的就是建立和完善以企業為中心,以市場為導向的產學研的創新基地。我們研究院一直以來都在尋找一個比較理想的伙伴,使我們能夠把創新的研究活動和成果建立在堅實的基礎上。
通過實地考察,了解到聯東集團是一個高成長型的企業集團,聯東U谷自身的創新理念和其擁有的創新精神的團隊,包括Darren Benson先生剛才提到的整個園區的軟環境和硬環境都很好,因此我們相信聯東U谷能夠成為首都創新集群中最具有創新活力的高端產業創新基地。
再一個和聯東U谷合作的原因,是因為大家的創新理念、創新目標和發展方向都是完全一致的,所以說我們愿意通過我們的力量,把北京相關方面的政府資源以及優惠政策嫁接進聯東U谷,使其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全球研創企業園。
發布會結束后,筆者再次思索并總結了聯東U谷的獨特價值,發現其區位優勢和開發區的優惠政策降低了企業的相關稅收與運營成本、又通過便捷的交通降低了物流及時間成本、環渤海的戰略地位和與創新研究院的戰略聯盟,更是直接降低了企業的機會成本正是基于對研創型企業的深入剖析與理解,在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獲取持續的成長空間上,聯東U谷確實走出了一條研創企業園的特色之路——讓自己成為“成本洼地”的同時,又是“效率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