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媽媽是一個非常和藹可親又聰明的人。有一次吃飯的時候,她讓我們明白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善良。
懷特先生時常來我們家,他是爺爺的一個老朋友。他十分可憐,因為他不能很好地說話——他口吃得厲害。
媽媽總是告訴我們五個孩子不許笑話懷特先生,我們當然也盡力按她說的去做。不過那天吃飯時我們實在忍不住了,懷特先生怎么也說不上來話。他一個勁兒地說:“面——面——面——”我們知道他想要面包。看到他急得滿頭大汗,媽媽知道我們馬上就要哈哈大笑了。她突然邊笑邊說:“孩子們,看我干了些什么?我把糖放在約翰的肉上了。”我們五個借機痛快地大笑起來。媽媽讓我們意識到真正的朋友不只是對別人表達一種溫情,還需要用機敏的言行來使別人免于受窘。
媽媽還教我們熱愛大自然。我最愛做的一件事就是收集蠶繭。春天的時候,我就看著蠶從里面爬出來,真是美極了。而看到它們拼命掙扎的樣子,我又難過極了。它們費多少力氣呀!一天,我用一把最好的剪刀把蠶絲剪斷,我想我一定做了件有意義的事。噢,事實可是太糟了,那些蠶蛹沒過多久就死了。
“羅依,”媽媽對我說,“蠶蛹需要自己奮斗爬出繭,這種努力使一些廢物排出體外。如果不這樣,蛹就會死的。當然,我想人也一樣,需要奮斗、努力。”
要知道媽媽給我的教誨真是太多了。還是孩子的時候,我就多愁善感。說實話,我羞于承認這一點。我常常為一些不值得的事感慨、煩惱。媽媽看到我愁眉苦臉,總是說:“別不高興。應該高興的事多得數不過來呢!”
冬天來了,下了一場好大的雪。媽媽帶我出去散步。“看那些榆樹,”她說,“如果枝斷了,榆樹就會死。再看看那些常青樹,它們可沒被雪壓壞。世界就是有這兩種樹:一種倔強,一種聰明。榆樹的樹枝絲毫不彎,雪堆積在上面,最后樹枝被壓斷,就死了。但常青樹就不同了,當樹枝被雪壓得承受不了時,就彎下來,讓雪滑下去。所以,第二天早晨,它還是挺拔如初。孩子,做一棵常青樹吧,承受你應該承受的,讓不必要的負擔溜走,我知道很多快樂在等待你。”
(吉林 邊潤新 薦自《少年文摘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