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歌是這樣渺小輕飄,一首歌是這樣浩瀚博大,它撼動肺腑,氣沖霄漢,足以如沸騰的火種點燃一個燃燒的宇宙!沒有聽過奧運歌曲,你一定不能領會奧運的精神,沒有被圣潔的大愛滌蕩溫暖過。從奧組委到采訪到的每一個音樂人笑臉回眸,即便是電話里的只言片語,都傳遞給我們信念和熱力,見證才華和熱情,更見證著奧運精神。
奧運歌曲征集活動從2003年3月開始,第一屆收到305首歌曲,7首入選;第二屆征集到1937首歌詞,完整作品有430首;第三屆收到歌詞8000多首,歌曲794首,入選16首;第四屆征集雖是到2008年3月20日才截止,但從奧組委征歌辦得知,截至2007年5月底,第四屆奧運征歌活動的總投稿量已逾13000多件,數量上遠遠超過了前三屆投稿數量的總和。
在這4年的過程中,數萬人參與了奧運歌曲征集評選活動——投稿者中,既有著名詞曲作者,也有普通音樂愛好者;既有年近80的老翁,也有剛滿7歲的小童;既有高級知識分子,也有進城務工人員。由4位7歲天津娃組成的20088兒童電聲樂隊,于六一前夕來京向奧運歌曲征集辦公室提交作品。在奧運歌曲征集辦公室的積極工作下,美國著名音樂人喬吉奧·莫羅德爾,香港和臺灣著名音樂人成龍、劉德華、周華健、李宗盛、鮑比達、林夕、金培達、梁翹柏、陳少琪、陳德建等踴躍參與了創作。
無論是名家還是普通人,每一個人都珍藏著一份為奧運創作的珍貴記憶,無論結果如何,重要的是讓我們記錄和分享他們一生僅有的這一次創作燃燒的過程。
用生命譜寫奧運詩篇
韓乃貴是北京道培醫院一名白血病患者,一直在晝思夜想著為奧運寫歌詞,但憂郁著自己的實力是不是夠資格。當他知道治療的關鍵時刻迫近的時候,他支撐著病弱的身體讓護士拿來紙和筆,用力寫下歌詞,還給病友和醫生們朗誦,征求修改意見,念到得意的語句時,像孩子一樣沾沾自喜。當醫生通知他要進入層流艙接受移植手術時,他還要求最后再修改一遍歌詞,之后才從容地向病友們告別。他把對生命的熱切期望全都灌注到奧運歌曲創作里。雖然我們沒能再聯系到這位病人,雖然他的歌詞最終沒能入選,但他這段閃光的人生記憶、他心血澆鑄的生命之歌無疑永遠融入奧運大合唱中了。
陳貌是一位業余詞作者,在很多出版物上發表過歌詞作品,也和多位著名專業作曲家合作過。在他創作奧運歌詞時,突然被告知身患癌癥,需要馬上手術。他擔心術后的強烈反應讓他無法握筆寫作,毅然決定推遲手術時間。家人和朋友再三催促他盡快手術,面對生與死的嚴峻拷問,他說這段寶貴的生命是用來了卻心愿的,如果為了茍且偷生放棄寫歌,手術后真有意外死也不會安心的,讓有限的生命給世界留下永遠的歌曲,才是奧運精神的真諦。他憑借頑強的意志寫下了《同樣的光榮》《五環旗下同一家》等三首奧運歌詞。其中《同樣的光榮》得到專業人士的熱心幫助,由總政劉青譜曲、歌手韓磊演唱送給征歌辦參評。當他手術后知道歌曲真的被制作送選后,無聲地流下淚水。
當北京音樂臺征歌辦的編輯們得知一位殘疾人是爬著來送歌曲時,震撼之余不約而同都想到要找人幫他完成作品。楊宏喜是山西省朔州市山陰縣馬營鄉偏冷村人,雙腿癱瘓,寫得一手好字,也愛好音樂創作。他為制作奧運歌曲專程來到北京,為了聯系試唱及制作作品,他節衣縮食、拖著病腿輾轉京城各地,打聽能幫他制作的人。編輯們幫他聯系上了中央音樂學院的學生免費為他試唱、制作了小樣。當他第一次聽到自己的歌真被演唱出來時,削瘦的臉上綻放出燦爛的笑容。
梁德沁是赴俄羅斯留學的北京學生,喜歡聽歌,也喜歡業余創作,得知奧運征歌的消息后,認真地創作了《點燃夢想》這首作品。他擔心長途郵寄導致作品損壞,抽出時間專程回國,并直接把作品送交音樂臺。
王鈺翔:跨國友誼成就了奧運歌曲
王鈺翔是中國早期十大搖滾樂隊中的主音吉他手和編曲,去年年底從新加坡回京后發現圈子里大家見面的口頭語都是:“奧運歌曲你弄了嗎?”他找來能聽到的奧運歌曲,感覺這些歌還不夠有放眼全人類的世界化風格,多年世界音樂的創作讓他難以遏制內心的自負沖動。
這首歌曲的誕生緣于一份奇特的跨國友情。在新加坡演出的時候,朋友自愿要給他介紹一位也做世界音樂的權威人物子鍵。這位相當有地位的音樂人初見鈺翔很是傲慢。王鈺翔不動聲色地給他聽了自己一首歌的小樣,聽罷歌曲,子鍵呆住了,不知怎樣表達復雜的心情,誠懇地為剛才的傲慢道歉。第二天,子鍵邀請鈺翔去從不帶外人去的家里,兩個異國朋友漸漸驚喜地發現彼此的審美、品位、人生見解都驚人地互補。子鍵熱烈地回應了鈺翔創作奧運歌曲的倡議,兩人興奮地通過電話每晚切磋音樂形象,一談就到半夜,互相把自己創作的音樂傳給對方。等雙方音樂結合起來了,雖然音樂好聽了,但卻沒有主題了,體現不出中國色彩了。
鈺翔建議先不聯系,自己關起門來構思旋律。一天清晨,剛起床的鈺翔聽到小區的蘑菇喇叭里傳來了悠揚的笛子聲,他著魔一樣聆聽著清麗婉約的笛聲,驚喜地想到,如果把中國的五聲音階融合進來,一聽就是中國音樂的調性了。特別興奮的鈺翔晚上給子鍵打電話,讓對方打開電腦。聽了這段中國調性旋律,子鍵很高興。兩人確定了音樂最高的境界是簡單真實的旋律,是能拉近人與人距離的音樂。鈺翔負責軌道制作,子鍵負責人聲和復調,最后兩人的作品吻合了。
剛剛沉浸在喜悅中的兩個朋友又為請誰唱犯愁了。鈺翔寫歌的時候腦海中一再回響了Bryan Abams這位世界巨星的迷人嗓音,于是在北京漫天鋪網地找了20多個歌手試唱,最后確定了一個叫班羅的歌手。半年多的時間里,鈺翔和子鍵靠著電話和網絡寫了包含運動員上場、領獎等活動的主題套曲。那段激情洋溢的日子讓鈺翔什么都不顧了,連找上門來的電影電視劇音樂的創作都推掉了,所有音樂合成和試唱都是自己出資完成的。
鈺翔把那首歌寄給了成龍大哥,等待著回音。鈺翔完全不知道自己的音樂是否入選,但他篤定地認為,結果不重要,他和子鍵以友誼的名義做了一輩子只有一次機會的偉大事業,已經足夠欣慰了。
孟慶云:差點把電視機砸了
部隊著名作曲家孟慶云寫奧運歌曲是為了翻轉1993年的一場噩夢,是為了宣泄那年的一場懊惱,更為了一展國家民族的千年夢想。1993年,孟慶云作曲的《五星邀五環》就成為第七屆全運會會歌,和《黑頭發飄起來》成為激發中國人申奧夢想的流行歌曲。那一年,中國申奧眼看大功告成,慶賀的鑼鼓隊和旗幟就擺在長安街上待命。中央電視臺通知孟老:“準備好等電話一響就去演播室”。但那次中國申奧差兩票以失敗告終。連軍裝都換好了的孟老惱怒沮喪,差點把電視機砸了。
這些年來,孟老一直為那個晚上的失控情緒耿耿于懷。現在終于有機會堂堂皇皇為奧運寫歌了,熱力澎湃的心因為往昔的蹉跎輾轉思緒沸騰沉吟良久——“無法形容”,他給出的是幾個無限空間的字。
作為一名軍人藝術家,他深切地感喟,這人類的成長就是兩個主題——戰爭與和平。應征的兩首歌都是孟慶云出的題目,都體現了愛無邊界、奧運是和平博愛平等的體育精神。總政首長非常重視歌曲的創作,專門把部隊作曲家集中起來討論創作的重心。軍人的心連著奧運,最后確定為圍繞“同一世界同一夢想”的深化主題,用生動新鮮的歌詞語言來表現,歌曲要容易學容易記。孟慶云創作的《夢飛翔》這首歌詞曲一氣呵成,入選了第三屆奧運歌曲征集。
徐鏡清:成了朋友們的開車伴奏
兩年前的一天清晨,一直冥思苦想著奧運音樂形象的作曲家徐鏡清刷牙時,腦子里突然蹦出一個清晰的樂句:“北京呼喚你,你從東方來——”顧不上吐掉滿嘴的牙膏沫子,徐鏡清飛快地在紙上寫下這八個小節的音樂。徐鏡清以這兩句為中心,寫下了歌詞,叫業內頗有名氣的詞作家車行來幫自己寫詞。他們克服了中國詞句四聲的倒字,用嗩吶和笛子表現節日歡慶和武打的感覺,又用大管弦樂隊和兩種合唱隊唱出了頗有氣勢的美聲和通俗兩部分的合唱。
徐鏡清用自己的兩萬多塊錢完成了歌曲的制作,做出了十多張唱盤送給朋友試聽。朋友們開車時候都把這首歌開到音量最大,說很過癮。后來,有個企業老板聽說徐鏡清用自己的錢給奧運作曲,就給了他兩萬塊。徐鏡清深知,人家也是沖著這件意義重大的事才作此義舉,就像自己兩年多前的那番折騰。歌曲的命運不知道,但自己盡了一份心。
小柯:也許在今晚也許在以后
記憶中小柯的音樂一向是詩意靈性雅致雋永的,被大家期待著的小柯雖然一直在為奧運創作著,卻回答說他至今還拿不出奧運歌曲。小柯就是這樣天馬行空不拘一格,隨性所至,散漫中帶著苛求和敏銳。小柯寫音樂崇尚順暢和幸福的過程,雖然艱苦的積累和思索是必然的前序,但創作不是憋出來的,而是不經意間揮手而成的。小柯寫奧運歌曲不給自己背包袱,也不去想很龐大輝煌的精神意義,他說那些是要用人生的性情去體會的。他把寫歌這事看得很單純,就如同奧運會本身也是單純的。也許他會寫很多遍才能找到感覺,也許要寫很多首才能觸碰到心中最想表現的那一點。也許在今晚寫成,也許還要等到明年奧運會開始的前夜。這是尊重創作規律的“不得不”的必經歷程。小柯其實在說,他每天都在捕捉著靈感,每天都在等待著靈感大門的開啟,每天都在端著一顆赤誠的創作之心。讓我們對這樣虔誠的創作更多一份期待和祝福吧!
余秉翰:奧運官員感動了港人
余秉翰的謙和寬厚讓緊張躁熱的采訪舒緩而愉悅。能在寸土寸金的華貿辦公而有這樣的修養格調,從另一方面見證著奧組委的慧眼。
余秉翰是從華納唱片的鼎盛時期就進入圈子的音樂制作人。他先前對奧運歌曲征集有著很多模式化的成見,覺得那一定是央視主旋律民族歌曲的事情,港臺音樂人是不在視野范圍里的。況且在聽過的以往征集歌曲中,他覺得都局限于“北京”“中國”“民族”這些小概念。以余秉翰看來,歷屆奧運會都沒有“征集歌曲”,而都是指定創作的。因為音樂是無法衡量的藝術。應該直接指定高手來做,而高手是很忙的,也一定是對創作有精深研究的。但2006年底的一次奧運歌曲論壇完全改變了他的想法。奧組委的心胸和誠意打動了他。
在蔣效愚主席的講話里,余秉翰聽出了奧組委的兩重意思:時間迫切,需要迫切!蔣效愚希望創作者要站在全人類、全球的宏大視野里,他舉例說,我不要什么“長江”“黃河”……而需要像韓國那屆奧運會《手拉手》的主題歌。這首歌沒有提到過任何韓民族的特征,甚至全部都用英文演唱,充滿了大愛和大溫暖。讓余秉翰震動的是政府官員原來具有這樣宏大的決心和氣魄。論壇之后,奧組委把港臺音樂人找去,實事求是地從人性角度地作了誠懇溝通,準備了大量充實的資料來闡述大奧運的理念,邀請和鼓勵他們創作奧運歌曲,為創作提供各種資料和信息支持。在余秉翰看來,收集這些瑣碎繁重的資料是非常艱巨的,有時一個畫面一個元素雖然當時看沒有什么,但日后就能在創作中激發出靈感。在這種準備工作上,任小瓏等奧運官員付出了足夠的誠意和勤勉。
余秉翰的樂林音樂公司剛來北京一年,自詡是小公司,但豪爽地出資找來了香港四大才子林夕、金培達、梁翹柏、陳少琪來制作兩首曲子。這四位港人也和余秉翰一樣改變了先前對奧運征歌曲的成見,充滿熱情地投入創作,甚至在錄音前一天還因為創作分歧賭氣停錄一天,讓特意跑回香港去看顧錄音的余秉翰作了調解才繼續下去。林夕在《夢想在望》這首詞里巧妙精細地做了一首藏頭詩,把“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北京歡迎你”的每一個字分別衍生成了歌詞。如此的認真和功夫驗證了余秉翰的高手之說。
夏征宇:與北京奧運會口號不謀而合
夏征宇自言是超級體育迷,最愛看競技比賽。申奧成功那晚的“全城狂歡”,他曾非常認真地投入過。所以,當征歌的消息傳出,這位電視專題片撰稿人自費上萬元、用了兩年時間創作出兩首奧運歌曲,并使其完整地提交奧運征歌辦。
第一首《媽媽,你看到我了嗎?》曾經獲得由中國國際音像總公司主辦的“可愛的中國”原創歌曲大賽最佳作詞獎。這首詞截取了歷屆奧運會電視轉播中經常出現的感人畫面:參賽選手的親屬在看臺上或電視前為運動員歡呼鼓掌、潸然淚下。夏征宇覺得奧運的精神就是“全民參與性”,大家一起為臺上競技的運動員加油、吶喊、收獲成功后的喜悅,才是最感人的畫面。
另一首《萬鳥歸巢》創作于2004年,當時夏征宇正在做一個“電影與體育”的電視專題片,其中有兩集涉及到歷屆奧運會。夏征宇查閱了大量的資料,很順利地完成了這首歌詞的寫作。一年之后,北京奧運會的口號“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確定,夏征宇發現這口號與《萬鳥歸巢》的主題竟不謀而合,于是只在其中加了一句“當同一個世界和諧相處,當同一個夢想在此燃燒”,就成了《萬鳥歸巢》的定稿。
值得一提的是,當大家都徘徊在奧運主題曲是用英語還是漢語演唱的困惑中時,夏征宇的兩首歌曲都為英文演唱留下了空間,并邀請瑞典友人執筆英文翻譯。
癡人樂隊:要對得起老祖宗
一段迅急的琵琶聲拉開了“夢想”的序幕,高亢的嗓音配上激昂的節奏,中間女高音的鋪墊將情緒繼續升華。琵琶的掃弦、電吉他的solo,甚至還有一小段說唱,《夢想的火焰》就像中國元素的大集錦,熱鬧,旋律流暢易記,充滿激情。
癡人樂隊是由三位在皇城根下長大的“70后”組成的,打小聽著京韻大鼓、北京琴書、樣板戲長大,中國式的旋律和音樂風格已經深入骨髓。樂隊從京劇等傳統藝術中汲取的灑脫、豪放的獨特氣質,為他們贏得了2006年YAMAHA ASIAN BEAT 亞洲節拍樂隊大賽冠軍。當奧運征歌的旋風橫掃音樂界,這三位北京小伙立刻操刀上陣,用他們最本色的音樂為奧運貢獻一份力量。
這首《夢想的火焰》是他們三人共同創作完成,沿由一個音樂動機,各自完成不同的段落,所以使這首歌有了不同凡響的ABCD四段式結構。又經過兩次創作時間的反復討論,才有了現在的恢宏、大氣的風格。
主唱之一王說,他們不愿刻意地使用民族器樂,雖然樂隊里有吳澤琦等專業嗩吶演奏家,他們真正希望做到的,是在旋律、節奏等音樂本質方面做到“中國化”,讓人一聽就能嗅到民族味兒,“對得起老祖宗”。這也是他們樂隊致力追求和最突出的風格。
鮑比達:為了女兒的驕傲
2007年4月26日,第29屆奧運會火炬接力傳遞計劃路線和火炬發布儀式上,由歌手孫楠、張靚穎、郭蓉、汪峰演唱的火炬歌《點燃激情,傳遞夢想》以其激昂的旋律、振奮的歌詞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首歌,就是由著名港臺作曲家鮑比達先生和大陸音樂人黃小茂共同合作給2008北京奧運會的獻禮。
2006年,鮑比達將工作重心搬到北京,這個城市大街小巷充斥著人們對奧運的期盼和熱忱。鮑比達坦率地說,作為一個音樂人無非有幾個夢想:獲獎、電影原聲創作以及大型活動的主題曲創作,為奧運會這個全世界矚目的活動創作歌曲,就是他的夢想!
發布儀式上,四位歌手演唱的中文版之前,鮑比達還自己填寫了一份英文歌詞,偏國際化、更有號召力。因為在他心中,奧運會是一個全世界分享的活動,運動員雖然為了自己的國家去拼搏,但是更主要體現的應該是一種全人類的精神。后來通過跟奧組委以及黃小茂的溝通,用了現在的版本。
之所以選定這四位歌手,鮑比達說在歌曲的創作過程中,音樂已經幻化成一幅畫面出現在他腦海中,所以,他只需“按圖索驥”就確定了這四位唱功極佳,以高亢嗓音著稱卻又完全不同風格的實力唱將。
從1970年做音樂至今,鮑比達創作過許多大型電影配樂、音樂劇,獲獎眾多,但他對“火炬歌”的入選還是感到一種不可思議的榮幸。“對我來說,歌曲能入選征歌就是獲得了金牌。”他說不知道這首歌能否走到2008奧運會的舞臺,但是,當他跟女兒說他為奧運會寫了歌并參加評選的時候,13歲的女兒非常驚喜地問:“真的嗎?爸爸。”那崇拜的目光讓鮑比達感到無比的驕傲。
黃小茂:火炬點亮自強不息的靈魂
談到《點燃激情,傳遞夢想》歌詞的創作,黃小茂講了兩個與火炬有關的故事: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火炬傳遞經過一個小鎮時,原定的火炬手因故沒有出現,這時,經全鎮人商議,決定重新選一名火炬手。眾所周知,火炬手的選拔有非常嚴格的標準,但是他們卻把票投給了當地小學的一名學生。這個男孩平素性格孤僻、離群索居,很不受大家歡迎。結果,火炬傳遞那天,當男孩高擎著火炬穿過小鎮時,他發現全鎮人都用信任、羨慕的目光注視著他,跟在他身后跑著。生平第一次處于如此重要的位置,男孩被圣火的光芒照耀,從此他開始相信自己,不再自卑、自暴自棄。火炬的傳遞改變了男孩的一生。
第二個故事也是關于火炬傳遞的。一個病重的孩子,最大的心愿是親手傳遞奧運圣火,于是懷抱著這個希望堅強地維持著生命。當他父親將火炬遞到他手中,艱難地完成傳遞后,男孩欣慰地閉上了雙眼。
這兩個故事都是真實地發生在往屆奧運會中,黃小茂看到這些故事后,為人類的這種自強不息精神所打動。“他們都是普通人,就生活在我們身邊,但是火炬神奇的力量改變了他們一生。每個人都可能是脆弱的,但這種精神很偉大。在這種對比中,我們的靈魂是驕傲的。”
編輯/王文娜
歷屆奧運會經典歌曲:
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會歌——《Reach out(沖刺)》
或許是中國觀眾聽到的最早的一首奧運會主題歌,那年是新中國第一次參加夏季奧運會。在我們的運動員實現奧運會金牌零的突破的同時,我們也記住了美國著名的黑人歌手萊昂內爾·里奇。這個頂著爆炸頭的歌手一生獲得了5次格萊美獎、一次奧斯卡大獎及金球獎,唱片銷量近1億張。這首reach out成為當時國際上最流行的單曲。
1988年漢城奧運會主題曲——《Hand in hand (手拉手)》
這首旋律動聽的電子樂是歷屆奧運會中傳唱最廣的主題曲,薩馬蘭奇曾認為這是最成功的奧運會主題曲,甚至考慮將它定為永久會歌。
在漢城奧運會開幕式上,Koreana這個臨時組合身后的18000名合唱者,賦予了演唱一種磅礴的氣勢。
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會歌——《Barcelona (巴塞羅那)》
歌曲的演唱者是英國著名搖滾樂隊“皇后”的主唱墨丘里和西班牙歌劇名伶卡巴耶。在奧運會開幕前一年,墨丘里因艾滋病去世。卡巴耶因朋友的離去,拒絕再與其他歌手合作演唱這首歌。因此,在巴塞羅那奧運會的開幕式現場,我們沒能欣賞到這首《巴塞羅那》。
1996亞特蘭大奧運會閉幕歌曲——《The power of the dream (夢想的力量)》
這首歌出自當時全球流行音樂界最出色的音樂制作人之一大衛·福斯特之手。歌曲打破了以往奧運主題歌都是合唱的形式,由此使席琳迪翁成為奧運會史上第一位獨自演唱主題歌的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