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舒馬赫、齊達內和阿加西等體育明星相繼宣告退休,2006年曾被稱為國際體壇的“老將引退年”。在對這些昔日巨星表達懷念的同時,人們也曾擔心世界體壇會不會從此進入到沒有明星的真空期。
出乎意料的是,一切來得是那樣的快,2007年剛剛過去一半,已經有以漢密爾頓、卡卡和詹姆斯為代表的一批年輕人集體崛起。
與前輩們相比,這些新秀雖然在整體成就方面還存在著明顯差距,但幾乎都已經超越了前輩同齡時的表現。比如22歲開始F1生涯的舒馬赫,在處子賽季的最佳成績僅僅是分站賽第5名而漢密爾頓在這個年齡已經拿到了冠軍;比如齊達內直到29歲時才捧起歐洲冠軍杯,卡卡卻在25歲時就實現了這一目標,同時還獲得了齊達內想也不敢去想的歐冠最佳射手;喬丹28歲首次進軍總決賽,而22歲的詹姆斯已經出現在了總決賽名單里;與29歲贏得職業生涯唯一一座法網冠軍的阿加西相比,納達爾在21歲時就創造了法網三連冠的佳績。
新秀早早取得輝煌成就的現象,讓人看到了他們未來存在的巨大上升空間。而且除了競技成績方面,他們在偶像效應方面也絲毫不遜色于前輩。漢密爾頓作為F1歷史上的首位黑人車手,原本就是媒體關注的焦點。如今隨著他在賽道上取得了超乎想象的好成績之后,更是在全世界范圍內迅速積攢起巨大的人氣,英國媒體甚至認為他未來的商業影響力將會超過貝克漢姆;擁有陽光外形的卡卡,是職業足壇為數不多的“乖孩子”。至于詹姆斯和納達爾,近年來也迅速成長為年輕球迷所崇拜的對象,兩人如今都是耐克等國際品牌所力捧的對象。

在老一代體壇明星僅僅告別一年之后,他們在競技和人氣兩方面留下的位置空缺,已經被年輕人紛紛填補。其中有些新秀正是把握住前輩退休的機會,乘機完成了一鳴驚人。比如舒馬赫在去年宣布退役的結果,在整個F1世界引起了一系列連鎖反應。為了尋找舒馬赫的替代者,法拉利車隊挖來了萊科寧。而后失去了萊科寧的邁凱倫車隊,則簽下了此前從未涉足F1的漢密爾頓。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如果沒有舒馬赫的退役,或許也就沒有漢密爾頓的崛起。
卡卡的爆發多少也與齊達內的刺激有關,去年的世界杯上,巴西隊與法國隊在1/4決賽中相遇,結果齊達內在那場比賽中顯得光芒萬丈,令對方陣中的卡卡完全相形見絀。這樣一次失敗的經歷,最終在卡卡身上產生了“知恥而后勇”的催化效果。紀錄就是在不斷地否定中被打破的。
與失敗中找到差距的卡卡相反,納達爾則是通過戰勝前輩的方式為自己打開上升空間。曾經在溫布爾登贏得個人第一座大滿貫冠軍的阿加西,原本希望退役之前能在溫網賽場再創輝煌。但是在去年溫網的第三輪比賽中,阿加西卻遇到了年少氣盛的納達爾,結果西班牙少年絲毫沒有給前輩留任何面子,以3比0的大比分輕取阿加西。當現場觀眾為阿加西出局感到遺憾的同時,也親眼見證了一位未來之星的冉冉升起。
2003年以狀元秀身份加入NBA的詹姆斯,恰好與前一個賽季正式退役的喬丹擦肩而過,沒有機會與這位傳奇巨星同場競技。不過從詹姆斯登陸NBA賽場的第一天開始,他就被人們不斷與喬丹進行比較。詹姆斯選擇23號球衣的決定,也顯示出自己希望趕上甚至超越喬丹的決心。結果詹姆斯在個人的第四個賽季中就闖入了總決賽。對于現年22歲的詹姆斯來說,未來還有很多機會可以沖擊各項榮譽。相比起當初同齡時的喬丹,他已經站在了一個更高的起點上。
耀眼的成績、高漲的人氣再加上與前輩之間的傳承關系,使得這些新秀目前被普遍看好成為國際體壇的新一代領軍人物。不過在通往傳奇巨星的道路上,這些新秀還有很漫長的一段路要走。畢竟在國際體壇的歷史上,也出現過不少“傷仲永”的例子。比如在去年退役的運動員除了舒馬赫、齊達內等老將之外,甚至還包括了當時年僅24歲的澳大利亞泳將索普,令人對此結果感到頗為惋惜。可見在競爭激烈的體育世界里,要想在一鳴驚人之后繼續保持上升勢頭,往往需要運動員付出比之前更多的努力。
因此對于以漢密爾頓、卡卡、納達爾和詹姆斯為代表的這批體壇新生力量來說,他們接下來不僅需要在賽場上戰勝對手,同時還需要抵御來自賽場之外的種種干擾。尤其當自己的名字頻繁被媒體用來與那些前輩巨星相提并論時,他們必須保持冷靜頭腦,意識到自己只不過是踏出了走向輝煌的第一步。
正如漢密爾頓在加拿大贏得個人首個分站賽冠軍之后所說的那樣:“請不要把我和舒馬赫進行比較,我從小就是看著他的比賽長大的,舒馬赫一直是我所崇拜的偶像。雖然我在今天贏得了一個冠軍,但是在舒馬赫的職業生涯中,他曾經無數次做到這一點。趕上他會成為我未來的目標,但現在談論這一切還為時尚早。”
責編 馬玉星 張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