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英超的斷想
雷小鈴
我在英國的時候每天想著回國,除了想念美食外,還有每周免費看到的四到五場英超聯賽大餐。在英國,足球比賽也是商品,看一場就要花一場的錢。要看上英超,每個月需要交給天空電視臺12英鎊來訂購天空電視臺的數碼頻道,而天空體育臺上每周播放的英超比賽也只有一兩場。想多看,接著掏錢買擴展包吧。
我所在的學校宿舍裝不了天空電視臺,想看球只剩一條路——酒吧,在酒吧聚眾看球也是英國球迷的傳統。否則,要了解英超聯賽,英國人只能在每周六下午4點30收看BBC的《最終比分》節目,這個及時通報各場比賽進展的直播節目有聲無影,而要看比賽畫面則要等到周六和周日晚間的《今日比賽》,每場比賽的剪輯都會被播出,并由萊茵克爾等幾位專家進行評點。
好不容易熬到今年春天回國,看球的好日子卻沒能維持幾天。付費頻道追在我的身后登陸中國,原來從免費到收費,我們這些球迷只是享受了英國到中國的時間差。

回味從前那些美味的免費午餐,恍然有了種被“養肥了再宰”的上當感覺。以前是鴉片,現在是英超,都是先讓你上癮了離不開再說。國人皆罵天盛,忘了天盛也是真金白銀從英超聯盟把轉播權買了來,他們也無非是這個商品價值鏈上的一環。沒有天盛也會有“地盛”出來壟斷。
職業足球注定比賽即商品。而商品與公共產品的區別是,看英超比賽并不是英超球迷天生的權利,有關部門沒有義務免費或用每個人都支付得起的低價來供應給你。而在我們國家,本該免費或低價享有的公共產品,如教育、醫療,住房尚且不能滿足,現在就連豬肉的價格都沒法平抑,英超還是靠邊站吧。收費不是天盛的罪過,商人本來就有為手里的商品收費的權利。
在英國,付給天空電視臺每月的價格是12鎊,而英國最低工資標準是每小時5鎊多,也就是說英國最窮的打工仔每個月工作兩個小時多一點就可以看上英超了,而在中國呢?一個月是188元,即便是68元吧,需要收入最低的打工仔多長時間能掙出來?沒有哪個資本主義國家會放任壟斷,因為天盛囤積居奇,帶來消費者福利的減少。更何況,在全國大多數地區,數字付費電視的基礎設施還沒有全部鋪設好,球迷即使想花錢也不一定能看到向往的比賽。任由一個付費電視頻道拿著英超的轉播權到處兜售,管理者也該反省一下規范市場方面的過失了。
遙控器在我手里
倍 魄
英超收費了,我當時就想,那就看意甲、德甲或者西甲吧。后來聽說,天盛把意甲的部分給收了,要看米蘭德比,也必須向天盛交銀子了。
于是,我咬著后槽牙想,逼急了,老子就去看NBA。
當然,這只是個玩笑。我喜歡體育,但并不鐵桿。我愿意花很多的錢去買書、買雜志、買DVD,但要花錢去看比賽,我還沒有這個打算。
不過,這只是我個人的想法。對于那些死忠的英超迷或者米蘭粉絲來說,一個月掏不到50元來看令他魂牽夢縈的比賽又算得了什么呢?當年默多克的天空電視臺剛剛買斷英超版權的時候,英國球迷也表示過憤怒,但是現在英國人付費看英超已經成為習慣。
所以,拋開個人的好惡,剩下的只有兩個東西:商業模式和消費習慣。
在中國,收費服務的比例正在上升,但免費方式依然占據著絕大部分領域,這就是趨勢和現實的對比。在國外,收費電視頻道早就普遍,而中國還是起步階段。在互聯網方面,這樣的對比就更明顯了,郵件、博客服務在我們這里依然是免費的天下,但在國外,早就使用收費模式。
這里,有一個生活水準和收入水平的問題,但更多的是中國人的消費習慣。美國人永遠都無法理解中國人對短信的偏愛,而從經濟上講,短信的來來往往不僅耗時,而且也并不一定省錢。但中國人就是喜歡這樣的溝通方式。
所以,天盛是冒了極大的風險的。他們用5000萬美元的天價,來搏未來3年中國人對收費看比賽的習慣改變,我覺得他們挺有勇氣的。這是一場商業模式和消費習慣的博奕,而且,天盛的間接對手,還真的有那些免費的體育資源,包括NBA。
我們倒是完全沒有必要為此而詛咒商人。從NBA到英超、意甲乃至就要爛掉的中超,沒有商人的運作和對利潤的追逐,它們一天都玩不轉。
所不同的就是,你要免費+廣告,還是收費+更好的收視體驗?
最重要的是,這是一個更加進入自由競爭的世界,天盛的“買斷”也受到市場本身和其它競爭者的挑戰。
所幸,電視遙控器掌握在我自己的手里,甚至,我高興不高興都可以不去碰遙控器一下,難道我還怕你天盛不成?
責編 馬玉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