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
全民醫療信用保障制度構想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劉遠立等
“建立全民醫療信用保障制度”
《比較》第30輯 2007年5月
對中國這樣一個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來說,要實現基本醫療保障的公平高效,可以探索建立一種嶄新的全民醫療信用保障制度。這種制度的核心是“信用保障”:讓人們在看不起病時,能夠得到一筆由政府擔保的醫療貸款,先看病、后還款。
其主要構想是,凡中國公民均可獲得一張多功能的醫療信用卡,卡中含有全國統一的基本信用醫療額度(如每人每年累計不超過2000元),可在國內任何有資質的醫療機構看病買藥時使用。醫療貸款的啟用只能由得到正式授權的醫療機構操作。銀行在收到醫療機構報賬后立即支付賬單的一定比例(如70%),剩下部分在經過一定的審核程序后結算。這樣既保證了醫療機構的基本經濟補償能夠得到及時解決,同時又有機制來監控供方的行為。
至于還貸,對于有醫療保障的消費者,銀行與有關保障制度的管理者按其規定結賬,不足部分納入私人還款范疇;沒有任何醫療保障的消費者則完全為私人還款。此外,在全國統一的基本醫療信用額度之上,政府部門、商業保險機構和私人都可以對醫療信用卡充值。
這種制度可以消除就醫時的經濟門檻,在財務上保證了人們獲得基本的醫療服務;對有一定支付能力的人而言,醫療貸款也可以幫助緩解其現金周轉困難;其具有可攜帶性,能解決流動人口如農民工的醫療保障問題。信用保障體現在醫療貸款的使用,對于貧困人群,政府應免除其還款責任。根據估算,政府每年拿出約200億元,即可建立這樣一個全民醫療信用保障制度。
宏觀
中國增長與失業呈非線性關系
吉林大學數量經濟研究中心教授林秀梅等
“我國經濟增長與失業的非線性關系研究”
《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2007年第6期
宏觀經濟學中的奧肯定律認為,經濟增長率與失業率之間為負向的線性關系。但研究顯示,在1978年至2004年間,中國的GDP增長率與失業率之間表現為非線性的負向關系,產出的變動可以引起失業率非對稱性的變動。
具體來看,當經濟處于衰退期(產出缺口為負,即經濟總量低于其潛在趨勢值)時,經濟增長率和失業率之間存在普通的負向關系;但當經濟處于擴張期時,經濟增長對失業有正向的拉動效應,而且,當期失業率受到前兩期失業率的影響。
政策:中國無須緊縮總需求
世界銀行《中國經濟季報》
2007年5月30日
全球和中國經濟的增長前景都很不錯,2007年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測值上調為10.4%,經常賬戶順差的預測值則上調到占GDP的將近11%。目前中國經濟中供給和需求保持平衡,盡管4月的消費者物價指數通貨膨脹率年同比增加3.0%,但不計食品的話,通貨膨脹率保持在1%,這支持了經濟未出現過熱的觀點,中國并不需要采取緊縮總需求的宏觀政策。
當前,對資產價格的擔心強化了收緊貨幣政策、提高利率的理由,同時政府需要避免糧食價格壓力引起全面的價格上漲。但中國主要的宏觀經濟問題還是在于不斷擴大的貿易順差,而降低貿易順差將主要依靠經濟結構調整。此外,減少銀行體系過多的流動性也非常有必要。
(詳見《財經》網絡版www.caijing.com.cn“每日特稿”)
金融

拉美金融危機教訓
中國社科院拉美所副所長 江時學
“拉美的金融自由化與金融危機”
“中國與拉美的金融改革國際研討會”演講
2007年6月7日
20世紀90年代,拉美出現了廣泛的金融自由化,除70年代曾出現過的利率市場化、取消定向貸款和降低儲備金率等措施外,還包括對國有銀行實施私有化、積極引進外國銀行、加強中央銀行獨立性等。但一些國家仍然出現了金融危機,其中以1994年墨西哥危機最為典型。
墨西哥金融危機與銀行信貸的過度擴張密切相關。墨西哥銀行私有化后,銀行信貸大量增加,不良貸款和壞賬也不斷增長。1991年12月至1994年9月,高風險資產與銀行凈資產之比從51%上升到70%。墨西哥金融危機主要教訓在于:在銀行私有化同時,政府沒有及時建立起正規的信貸監督機構,銀行可以隨心所欲擴大信貸規模;墨西哥的多功能銀行體系,使政府無法全面掌握銀行業風險程度;當時墨西哥會計制度存在缺陷,它不要求銀行提出綜合報告,使監管機關缺乏有效渠道確定銀行放貸限度、監管杠桿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