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學成之后,面臨就業問題。當時,曹魏已成氣候,孫吳已占有東南,唯有劉備,尚在顛簸之中。諸葛亮要到曹魏、孫吳處應聘,恐怕問題不大。但諸葛亮已經設計好了自己的人生道路,不想在已經成功的企業當CEO,于是選擇了劉備這個新興企業,且做了一些必要準備。諸葛亮的第一個準備就是精深學業,他鉆天文、研地理、讀兵書、習典籍,最后與龐統、徐庶等成了那一屆優秀畢業生。二是不像徐庶一樣急于求成,而讓老板三顧自己于茅廬,他準備了一篇精彩的《隆中對》。三是借助同學的力量,徐庶離開劉備,就將諸葛亮推薦為自己的繼承人,當了劉備的職業經理人。
諸葛亮求職的過程,在謀略學上叫做“謀勢”,即掌握形勢、分析形勢,發揮自己的特長。現代的大學畢業生求職困難,學校甚至流傳:“大學生、研究生、博士生,生生不息;上一屆、這一屆、下一屆,屆屆難聘”的對聯,足見現在就業形勢的嚴峻。
但是,現在畢業的學生是否在讀書之時,就像諸葛亮一樣謀劃好自己的一生,是否像諸葛亮一樣,打牢了自己的知識根底;是否在畢業求職時,能夠實事求是地分析自己,而不是一味盯在大企業上,愿意到最需要的地方去,為自己謀得一分適合的職業?這些都是應該認真思考的問題。
另外,企業家是否也可向劉備這樣的老板學習學習,不一味強調三年工作經驗?
選自《今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