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授課但收臘肉
“天涯社區”上一個帖子引起了眾多網友的興趣——廣西民族大學“常跑讀書班”貼出招生啟事,這個自稱是義務授課的讀書班要求學生入讀需交一斤臘肉或十斤大米。
這個義務授課班的老師董迎春是廣西民族大學文學院的講師,他介紹,“常跑讀書班”是其義務為愛好國學與文學創作的高校學生開辟的一個輔導課。談起收臘肉的初衷,董迎春稱很簡單。他認為,這個千年老規矩體現的是師道尊嚴,自己今天這樣做是為了讓學生有一種對知識、對有知識的人的尊敬,尤其在現今社會普遍缺乏師道精神的情況下。
古有孔子“自行束以上,吾未嘗無誨焉(凡是送我十塊臘肉的,我沒有不教他的)”(源自《論語·述而》),這也是中國幾千年來尊師重道的圭臬。只是經歲月流變,臘肉成為了一種符號,早已經被學費、禮品等其他名目的物品所代替。
漢語成英國熱門語言
英國“專業學校和學院基金會”主席西里爾·泰勒最近在議會下院談到普及漢語普通話教育重要性時說:“漢語普通話作為一種全球性戰略語言……我愿見到所有語言學院把普通話列入課程,越快越好。”
泰勒還說,英國過去之所以難以推廣漢語普通話,是因為缺乏中文教師。“專業學校和學院基金會”與中國政府簽約,每年從中國引入200名教師教普通話。同時,雙方還安排兩國學生開展交流活動。英國現在約有4000萬學生為了獲得普通中學教育證書而學習漢語普通話,但他們大多有中國血統。泰勒希望,學生范圍能擴大。
漢語普通話在英國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出來。英國所有250所語言專門學校已經得到官方建議,將漢語普通話列入教授課程,普及這種“明日語言”。
我們為什么要紀念陳曉旭?
1984年7月9日,《北京晚報》刊登了這樣一條消息:“《紅樓夢》選中50名角色,39位裙釵、11位須眉……確定由陳曉旭扮演林黛玉……”這是陳曉旭的名字最早見諸媒體。2007年5月16日,京城訂閱了手機新聞的人們,都收到了關于陳曉旭病逝的短信,時隔23年……
一生只演過兩三部戲,為何身后卻得到頗高禮遇?“紅樓選秀”加播8分鐘悼念陳曉旭環節,也引來頗多非議。23年來,陳曉旭的名字并不扎眼,每每提及都是伴隨著人們對87版電視劇《紅樓夢》的溫故。只是我們為什么要紀念陳曉旭?
也許人們紀念的,準確地講也不是什么陳曉旭,而是林黛玉,是在那個影視作品并不昌盛的年代里,給人們生活留下了無限記憶與遐想的、曹雪芹筆下的、王扶林執導的、熒屏上的那個林妹妹。
10個月幼兒竟獲持槍證
在美國伊利諾伊州,若想申請合法擁有槍械,年齡并不是問題。當地專欄作家盧爾德維格在網上為他只有10個月大的兒子Bubba申請合法擁有槍械,付了5美元手續費,在網上申請表上如實填寫了兒子的各項資料,包括姓名、出生日期和年齡,體重和身高。提交申請表后大約一個月,便收到有關部門寄來的合法擁有的持槍證(FOID Card),上面還有兒子尚未長出牙齒對著鏡頭微笑的可愛照片。該幼兒可能是全美有權合法擁有槍械的最年幼者。伊利諾伊州政府官員解釋,當地現行法例沒有明文禁止未成年人申請擁有槍械,但申請人是出生不久的幼兒,是十分罕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