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農71:臺灣地區農科所育成。莖葉嫩綠,葉心形,茸毛少,口感鮮嫩滑爽,既可炒食又可涼拌,營養豐富。菜用品質好過空心菜,短蔓半直立,基部分枝多達十幾個,莖葉再生能力強,薯皮白色,薯肉淡黃色,塊根產量較低,生長期間極少發生病蟲害,是天然無污染的綠色蔬菜,
莆薯53:福建省莆田市農科所選育。葉脈及莖均為綠色,葉形深裂復缺刻,茸毛少,短蔓半直立,基部分枝多,莖尖柔嫩,薯皮粉紅色,薯肉淡黃色。生長勢強,適應性廣。株型、葉型、長勢極像空心菜,莖尖熟化后色、香、味俱佳。
尚志12:江蘇徐州甘薯研究中心收集。薯塊紡錘形、紫紅皮、黃肉,地上部生長旺盛,莖尖產量高,莖尖嫩葉綠色,莖尖無茸毛,粗纖維含量少,莖尖熟化后仍保持綠色,無苦澀味,適口性好,適宜作菜用。宜在城郊種植,以采摘莖尖供應市場。
食20:福建省龍巖市農科所選育。薯塊下膨紡錘形,有條溝,紅皮,淡紅色肉。結薯較早,莖葉生長快,再生能力強,莖尖顏色翠綠,無苦澀味,適口性好,適于菜用。
福薯7-6:福建省農科院耕作所選育。薯塊紡錘形,淡紅色皮,橘紅色肉,莖尖嫩,顏色翠綠,無苦澀味兒,適口性好,煮熟后保持綠色時間長,栽后25天可開始采摘莖尖,以后每隔7-10天采摘一次。(湖南省益陽市赫山區蔬菜局 何永梅郵編:413002)
優質高產多抗苧麻新品種“川苧10號”
“川苧10號”是四川省達州市農業科學研究所育成的優質、高產、多抗苧麻新品種,2006年5月通過四川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一、植物學特性
“川苧10號”屬深根散生型中晚熟品種,分株力強,發蔸快,群體整齊均勻。苗期幼葉紅色,成熟莖褐色,麻骨黃白色,葉片大小中等、近圓形、淡綠色,葉面皺紋少,葉緣鋸齒中等,葉柄黃綠色、著生角度中等,葉脈淡綠色。雌花淡黃色、量極少。
二、生物學特性
1、生育期:成熟期200天左右,其中頭麻80-85天,二麻45-50天,三麻65-70天。9月上旬現雄蕾,中旬開花;9月中旬現雌蕾,下旬開花。
2、抗逆性:該品種根系發達,入土深,肥水吸收能力強,抗旱性較好。耐漬性較弱。莖稈彈性好,抗風力強。高抗苧麻花葉病和苧麻炭疽病。
三、高產栽培要點
1、選用土層深厚、地下水位較低的土壤種植,以利地下根莖的正常發育生長。
2、采用細切種根、壓條、扦插等無性繁殖技術繁殖,以保護品種的優良種性。
3、新麻種植密度以667平方米(1畝)2200~2500株為宜。
4、重施基肥,多施有機肥。春季催苗肥可早施,以促進植株分蘗整齊。
5、適時早收,以保證纖維質量。收獲時間,頭麻5月底至6月初,二麻7月底至8月初,三麻10月中、下旬。頭麻收獲后及時中耕除草,追施速效肥,以滿足植株正常生長的需要。(四川省達州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張中華等 郵編:63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