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一度的“班班有歌聲”合唱比賽了,我從學校二至六年級挑選了58名學生組隊參賽。排練過程中發(fā)現(xiàn)孩子們音域不寬,氣息不好,難以勝任較大的藝術作品。
這是一個很讓人頭疼的問題。學生們自然聲區(qū)明亮、純凈、十分動聽。可惜聲區(qū)太窄,一般只有十度左右。窄小的音域,只能唱些簡單的歌曲。高音很容易出現(xiàn)聲音變緊,臉紅脖子粗的“喊唱”。雖然有一些孩子會用假聲來唱高音,但因真、假聲結合不好,聽起來有“兩段”的感覺。作為合唱團的團員,不僅要演唱各種風格的作品,表達各種各樣的感情,還必須有能力完成合唱作品及無伴奏合唱中的高難度技巧,靠十度的音域是不夠的。如何這些問題呢? 訓練學生的時候,我讓學生盡可能的輕聲唱歌。輕聲唱歌能使兒童自然地體會到各發(fā)聲器官在歌唱時的協(xié)調活動狀況,能幫助兒童建立正確的聲音觀念。這對保護兒童的嗓音和獲得輕松流暢的歌聲也是很好的方法。
我們應該明確,兒童歌唱時的發(fā)聲,必須是高位置的頭聲發(fā)聲,這是一條重要的教學原則。因此,在指導兒童歌唱發(fā)聲的過程中,首先要考慮到的是訓練兒童具有優(yōu)美動聽的音質,而不是音量。要求兒童輕聲地、柔和地歌唱,便可獲得優(yōu)美動聽的音質,從而才能解決音量、音域問題。
“換聲”是擴展音域的唯一手段,因此我努力吸取我國許多優(yōu)秀合唱團、合唱指揮的先進經(jīng)驗,那就是在訓練中要強調以下原則:
音越高假聲、頭聲的成份增多。
真聲、胸聲的成份越少。
音越低則真聲、胸聲的成份增多。
假聲、頭聲的成份越少。
這些原則給孩子們說是非常枯燥的,只有用他們能聽懂的話語來要求,他們才能做到。如:輕聲歌唱、眉開眼笑、做微笑狀來歌唱、聲情并貌、以情帶聲等等。
音準不好是一個合唱團的大忌。我們去年選了一首無伴奏的合唱,就是因為音準問題而帶來了遺憾。所以,在我們今年的次訓練中,我比較注重孩子們的音準問題,用較長的一段時間訓練學生的音準。具體的方法是:
從單音聽辨→模唱
從音程聽辨→模唱
從和弦聽辨模唱,三個音、四個音,這樣反復練習有兩大好處,一是鍛煉了學生有一對“音樂的耳朵”,二是達到了和聲、聲部上的均衡。把功夫放在平時訓練上,到合唱團的孩子接觸到合唱作品時,就能遇到問題迎刃而解了。
合唱是小學音課外活動中的重要內容,它能促進學生的智力與非智力的發(fā)展,它的“陶冶”功能已得到世界各國教育家的論證。
但合唱訓練卻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我們有計劃、有步驟的慢慢實現(xiàn)。那讓我們攜手起來,為加強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音樂素質貢獻自己的微薄之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