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吃飯超半小時損牙齒
馬來西亞的牙科專家臨床發現,如果食物在嘴里停留時間超過
半個小時,那么容易造成牙細菌的滋生,增加患蛀牙齲齒的機會。不僅如此,用餐時間超過半個小時不但食物味道變差,使得兒童更不愿進食,造成惡性循環,而且變冷的食物還影響消化,會誘發腸胃疾病等。因此專家建議,除非在宴會等特殊場合,兒童每餐吃飯時間應該控制在30分鐘內。
培養良好的用餐習慣,確實很重要。那么,如何訓練孩子的吃飯速度?嬰兒在6 個月左右開始訓練咀嚼,這個時期,家長就應該及時給予足夠的幫助,否則會導致孩子缺乏咀嚼訓練,造成只喜歡吃流質食物,拒絕固體食物,長大后吃飯速度就會很慢。同時,家長也應以身作則,均勻攝取各類食物,用餐時避免評論食物好壞,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用餐習慣。
剛懷孕的準媽媽應避免暴曬
為了保護未來的寶寶,剛懷孕的準媽媽應避免烈日下暴曬。英國皇家婦產科學會研究發現,在懷孕前3個月,胎兒的發育速度最快,而孕婦對高溫也更敏感,因為高溫會讓她們感到不舒服。女性懷孕的前12周,胎兒可能會受到外界熱度的影響。一項研究顯示,女性懷孕前3個月暴露在高溫下,可能會導致新生兒體重略微下降。女性懷孕后3個月暴露在低溫下也會產生類似的效果。
準媽媽的自我保護不僅對胎兒很重要,對出世后的寶寶影響也不小呢。如果是準媽媽的話,建議您:盡量避免在烈日下活動;穿寬松衣服;材料用天然纖維織成的,如棉花;喝大量果汁;吃清淡的食物如蔬菜和水果;不要飲用咖啡、茶水和酒等。切記,保護自己,就是保護您的寶寶。
嬰兒不宜多飲豆奶
哥斯達黎加科研人員最近研究發現,哺乳期的嬰兒如果過量飲用豆奶,將可能令青春期提前,或出現體內微量元素含量超標等不良現象。
由于豆奶中含有類黃酮物質,它的植物雌性激素會使長期服用豆奶的女孩出現青春期提前和性早熟。此外,長期喝豆奶的嬰兒體內錳、鋁元素含量分別是喝母乳或牛奶嬰兒的80倍和100倍,這可能對幼兒的神經系統產生不良影響。
現在兒童的性早熟很值得關注,不少家長為了增強孩子的體質和營養,不惜重金購買大量的保健品、營養品,本是好心,卻給孩子“補”過了頭。大豆中的植物蛋白固然很有益,但是也有不少負面的作用。看來,任何食物都要適可而止,否則就會過猶不及。
美國父母熱衷提高寶寶體商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美國家庭開始注重從小培養寶寶的“體商”,即提高寶寶對體育鍛煉的熱心程度。
在春、夏、秋季,出生僅兩周的嬰兒會被抱到戶外,在柔和的陽光下享受日光浴和空氣浴,每次約15分鐘,每日1-2次,并隨著寶寶的成長逐漸增加次數,延長時間。其間,媽媽會輕柔地搖動寶寶的手臂、肩膀和腿。這類戶外活動讓寶寶有機會接觸到大自然,從而促進寶寶身心健康發育。
“體商”無非就是鍛煉身體,但是卻上升到“商”的高度。現在,孩子的體育鍛煉越來越少了,大把時間都用在了玩電腦看電視上。家長也都認為,學習成績才能說明問題,因此過度地將注意力放在了“智商”、“情商”、“財商”的培養上?!绑w商”概念的提出,就是在告訴人們,健康的身體比聰明的大腦更加重要。
掌握多語言更聰明?
有些父母擔心,如果早早地讓孩子接觸多門外語,孩子學習母語的難度會增加,但也有科學理論聲稱,人類的大腦在生命早期天生就可以掌握多種語言,現在大多數人只能使用一種語言事實上是一種進化異常。
還沒有讀高中的亞力山德拉表示,在還沒記事的時候,就已經被父母送去兒童語言中心?,F在,他能講流利的法語、西班牙語、意大利語和英語。已經有專家發現,大多熟練掌握多種語言的孩子在高中標準測驗中的表現通常比那些只掌握一門語言的同學好。
掌握多種語言大概就是讓人們靈活運用多種思維方式吧,這顯然比用單一的一種思維方式更加費腦筋,但同時,頭腦也得到了更好的鍛煉。流水不腐,腦子越用越靈光,原來,讓孩子從小學習多種語言,并不會增加他的負擔,反而是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