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劉野的畫或是認識劉野的人,常常把“童趣”、“天真”或是“可愛”這樣的詞賦予這位 40歲出頭的畫家。他畫中的人物常常會有一張大過正常比例不少的臉,卡通得像嬰兒的大拇指或小腳豆,夸張,并且柔軟。
雖然已是中國當代藝術家之中的一枝奇葩,但有時候劉野還是會被人當作是一名兒童藝術家。對此,劉野并沒有異議,“我特別的喜歡孩子,雖然自己還沒有小孩兒,但我的愿望是將來有一天能真正為孩子們創造一套作品出來。”
為思鄉之情而創作
留學德國五年,劉野帶回了被人稱為“魔幻小人”的作品形象。所謂“魔幻”,就是他畫中人物不合比例的圓圓臉蛋以及所置身的六、七十年代的情境。見過劉野的人都評價他面容卡通,性情卡通,于是不難想象,他筆下 卡通版的人物形象就源自劉野自己。
“其實我并沒有想過要刻意去為孩子們畫畫,或者是畫一些小孩兒,這種兒童形象最初的由來只是一種思鄉之情。在德國留學的日子很漫長,有時候想家了,拿出自己小時候的照片照著畫,發現畫出來的效果很不一般,就這么開始創作這樣一種風格的作品。”
帶著用回憶來填補對家鄉思念的心情,劉野開始四處向朋友借照片,從畫小時候的自己到畫身邊所有能提供童年照片的朋友。“很多人都用童趣這樣的詞來評價我和我的畫,也有很多人問我這樣的童趣來源于何處。其實我想說的是,我畫的只是一種普通人的生活,是為自己而畫,對我來講,這樣才能得到所謂的創作靈感。”
雖然外界將劉野列作當代藝術家中的另類人物,也常常關注他的畫在拍賣會上屢屢拍出高價的事實,但這都不是劉野藝術創作中的重點。他始終堅持著為自己而畫,不想自己的藝術道路會走向何方。
“如果沒有心情和想法,我寧可一個月不畫一幅畫。”
他說自己只是一個“畫畫的”人。
還有人對劉野畫中人物形象那圓圓的不合比例的面孔感到疑惑,對此劉野說:“這并不是刻意追求與眾不同,只是按照傳統比例畫出來的人物,我總是覺得頭太小,而別人認為不合比例的,反而在我看來十分正常和舒服,后來也就一直這樣畫下去了。”
蒙德里安的純凈
“蒙德里安”是劉野畫中重要的要素,不論是畫作的名稱還是場景,都會令人感受到這位幾何抽象派大師的影響。在《紅》、《黃》、《藍》系列以及《少年與蒙德里安》等作品當中,畫面都出現了極富線條質感的蒙德里安經典創作。
“雖然我常把蒙德里安作為一種背景符號放置在自己的畫里,但自從1980年第一次接觸蒙德里安的作品時,我所接納的并不全是他在創作當中的立體、平面構成元素,而更多的是一種心靈上的啟發。”劉野眼中的蒙德里安,并不是線條、結構的化身,而是一種能將整個世界簡化的純凈。這種純凈的感受如同孩子的內心世界一樣,簡單、干凈,讓劉野不自覺地將它與自己畫中的形象聯系起來。
“蒙德里安的畫出現在我的畫中,是精神上的。他的畫那么單純——最基本的顏色和垂直水平線,我也想解決單純的問題。”這是劉野再一次接受采訪中談到的。
在劉野所創作的眾多與蒙德里安相關的作品當中,有一幅畫的名稱叫做《中午的蒙德里安》。一如既往的小女孩兒、童花頭、蒙德里安的畫,只是女孩兒背后伸出的一雙翅膀還有指尖指向的遠方,給每一位觀者不同的指引。“很多成年人看我的畫,會從藝術的角度出發,想得很多,孩子就不同了。他們會因為我的畫顏色純凈、圖案可愛而愛不釋手。不過現在的孩子在思想上早已超越了我們那個年代的孩子,甚至連現在的成年人都比不上了。”劉野語氣中流露出些許遺憾,他說自己永遠是個長不大的孩子,可現在的孩子卻都早早成熟起來了。
藝術需要出乎意料
作為一名兒童文學家以及教育家,劉野的父親多多少少在他作品當中注入了一些影響因素,也使得劉野成為一名“特別喜歡孩子”的藝術家。“小時候我就對畫畫很有興趣,放學以后經常在家里隨便畫上幾筆,還把家里的書拆了,把插圖專門訂成一個小冊子。因為長在一個很復雜的年代,父親就覺得,孩子只要乖乖呆在家里就什么都不用干涉了。”父母的“不干涉”讓劉野保持了對繪畫的喜好,并且在后來還陸續為父親的兒童文學作品配起了插圖。
“因為父親的影響,我非常崇尚對孩子要有原則的愛。但如果我有了孩子的話,一定要給他盡可能多的愛,甚至是有點兒溺愛吧。”對于自己將來可能擁有的子女,劉野抱著這樣的態度。他說,世界上的贊美太少,因此要給予多一些美好的東西,尤其是對孩子,多贊美、多夸獎,才是最好的教育。對于孩子的藝術培養,劉野希望爸爸媽媽們不要過于著急地為孩子定位,應該抱著“別太當真”的態度觀察孩子幼年時的喜好。
“大多數人在小時候都是喜歡繪畫的,因為那個時候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這種形象思維在孩子長大以后才開始轉移,促使孩子形成成熟一點的愛好傾向。因此開始看到孩子拿起畫筆的時候,爸爸媽媽們不要太當真,以鼓勵為主,別給他們過多的壓力。一般到10歲以后,如果孩子依然喜歡繪畫,再讓他進行系統地學習。”
雖然也算是“學院派”一員,但劉野卻認為繪畫技術的優劣并不重要,“思想第一,技術第二”是他一直堅持的原則。他尤其喜歡那些自成一派的畫家,比如蔡志忠。“很多人并不認為蔡志忠是位真正的畫家,實際上,他沒受過什么專業的訓練。但在我眼里,所有能夠自成一派的畫者都是大家,如果只會寫實地畫出一模一樣的東西,那就不是藝術了。”劉野一直相信,真正的藝術一定是出乎意料的。就像他自己的畫,非專業人士常常被感動,專業人士卻反而看不懂。“學習繪畫的方式很多,但內心的思想卻沒有一個具體的學法,靈活一些,不被歸于任何一類風格就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這便是屬于劉野自己的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