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在很多人眼里,楊利鈴是位不折不扣的女強人 (雖然她自己不愿意別人這么稱呼她 )。作為團隊領導者,她對員工的要求甚是嚴格,而對自己則要加上個“更”字了。可是,誰說“女強人”與“母親”沒有交集呢?自從去年年底迎來了自己的寶貝,楊利鈴的性格與生活發生了180度大轉彎。
對于楊利鈴來講,36歲之前,工作就是她生活的全部。周一到周五,每天回家的時間不早于晚上10點。出差也是家常便飯,一心奔事業的她也許怎么都沒想到,一個小家伙的出現會讓自己的生活中心轉移到家庭中來。
不能堅持一輩子的事
因為忙碌的工作和本身好強性格的關系,生孩子這件事一直沒有被楊利鈴列入日程表之中。直到有一天丈夫問她,你能保證一輩子都不要孩子么?楊利鈴想了想,發現自己真的無法堅持一輩子不去擁有一個自己的寶寶,這才在36歲的時候決定懷孕、生子。
“生孩子的時間早晚對我來說并沒有太大的問題,接受媽媽這個身份我也不認為有任何的困難可言。在生孩子之前,我就把所有的問題、所有的困難都想清楚了,可以說是做好了充分的準備迎接這種新的生活,所以之后再遇到任何狀況都不會覺得難以解決。”
談起成為母親那一瞬間的感覺,楊利鈴的答案也許有些與眾不同。她說,當孩子在身體中孕育的時候,并沒感覺到特別興奮,也不會像別的媽媽似的為未來寶寶瘋狂采購,“但我會很在意,在意孩子的健康,為了他不加班、不出差、不燙發甚至不喝咖啡。但整個過程中沒有任何沖動與興奮的感覺。”楊利鈴說,當看到孩子出生的那一刻,她甚至沒感覺到這孩子和自己究竟有什么樣的關系。“不知道為什么,當時一看到孩子生出來,我就特別的委屈,眼淚一下子就流出來了。結果當時所有人都在關注寶寶,誰都沒注意到我在床上哭得稀里嘩啦。”
雖然剛剛迎來孩子的時候,楊來利鈴在心里抱怨過,因為他,自己需要改變很多。要喝白水、素面工作,要縮短工作時間、不再出差。可是當做媽媽的感覺越來越濃以后,她開始學會享受這種生活。“孩子是一種有點可怕的力量,他什么也沒說,什么也沒做,卻在無形之中讓當母親的人自覺自愿地為他改變一切。”
“工作超人”與“母親”有交集
作為一位不折不扣的事業型女性,事事追求完美的楊利鈴很少會感覺疲憊。然而,成為母親的體驗卻讓她難得地停下了腳步,給了自己一個總結的機會。
“之前的生活完全是以工作為中心,不斷地出差,多的時候可能一個月當中有三個星期都在外面。我丈夫也和我一樣,常常出差,因此我們兩個人約定,不論再怎么忙,周末也一定要回家相聚,這樣才能保證這個家庭的和諧。”
因為任職于“柯達”這樣一個深受美國文化影響的公司,楊利鈴認為她在職場上并沒感覺到“男女有別”,只是同樣作為領導者,女性會更細致,對員工的要求也就更嚴格。“不過也正是因為女性管理者近乎苛刻的嚴格,才會使得很多員工更愿意選擇男性來作為領導者。”楊利鈴笑著說。雖然如今已身為人母的她依舊保持著工作上的盡善盡美,但如果讓她在工作和家庭二者之中選擇其一,她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家庭作為生活中的動人回憶。“如果今天我帶著孩子去游樂園玩兒,那么幾十年后我會回憶說某年某月某日我和家人在一起做了些什么事。但假設說我因為一次工作上的會議沒有和孩子共同度過這一天,那多年以后我一定不會回憶道自己在某天參加了一次什么樣的會議。”所以楊利鈴認為,只有家人和家庭生活才是生命中最值得回憶的東西。
注重孩子的早期教育
對于孩子將來要怎樣發展,楊利鈴沒有一個具體的規劃,她也沒有像很多媽媽那樣上網在論壇中學習交流育兒之道。“我就是按照我自己的方法來養育自己的孩子,而且我認為那就是對的。”在她自己的育兒經里,早期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只不過,這個“早教”在大多數人看來可真是夠早的。
“泰山(孩子的名字)剛過了滿月我就開始請老師到家里來給他上課。婆婆和周圍的朋友都很驚訝,覺得剛滿月的孩子能上什么課呀?但我覺得不管泰山能不能聽懂,這種方法還是挺有成效的。”從楊利鈴的笑聲中能感覺到,其實這樣的做法讓她自己也覺得有點“瘋狂”。除此之外,楊利鈴覺得相對于孩子的智商發展,她會更看重培養泰山的情商。為此,她要求家里人和孩子說話的時候一定要做到心平氣和,并且絕不強迫孩子做他不愿意做的事情。
“有些家長特別怕孩子哭,孩子一哭家長說話的聲音也提高了八度,這樣就很不好。我希望家里人不但在對孩子說話的時候要心平氣和,相互之間也需要有一個相互尊重的態度,這些都會對孩子產生影響。我不會過分在意孩子什么時候會說話、什么時候學會數數,我更希望他能盡早懂得尊敬老人,愛他的爸爸媽媽,培養他愉快生活的情緒。”
如果要楊利鈴對自己目前的生活狀態做一個客觀評價的話,她說是滿足而且幸福的。但同時她也認為,所謂生活狀態其實是旁人眼中的映像。在別人看來,楊利鈴的生活稱得上優雅、富足,而她本身更關注自己的幸福度。“不是賺錢多就能怎樣,關鍵是享受當下的生活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