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爸爸媽媽們對寶寶的教育可謂用心至極,
可注意力卻往往集中在技能上,忽視了對寶寶性格的教育,
要知道,想成為人見人愛的寶寶,也是需要爸爸媽媽細心培養的。
現在中國家庭大多只有一個寶寶,爸爸媽媽們自然對他們寄予厚望,就算這樣也千萬不要“拔苗助長”,到時不僅自己覺得失望,影響情緒,再給孩子造成“心理陰影”就更是不好了。在家庭教育方面,良好的性格比起音樂、語言等技能教育更重要。首先要強調的一點是,和孩子相處,自然與成年人不同,當然需要付出更多的寬容,所以千萬不要孩子一不聽話,就自己發起脾氣來,不僅沒有好處,還容易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所以說,重要的還是“火候”!
任何情況都盡量鼓勵孩子
記住,不管你多郁悶,都不要說“你怎么這樣笨啊!”或者“你是木頭嗎?”這樣的話,或許你只是想發泄一下自己的情緒,但卻會嚴重損傷孩子的自尊心,削弱孩子的自我觀念。你不希望你的孩子一輩子都存在自卑心理吧?
或許你想教孩子的東西他沒有立刻學會,但不代表他理解能力有問題,或許是你的方法不對,過于急燥,而只要他有所進步,你就立刻稱贊鼓勵他,讓他覺得自己很棒。孩子們會變得喜歡和別人交往,也更善談,讓別人的好感度大大增加。
做到絕對不去恐嚇孩子
如果你在家對寶寶說“你下次再這樣,就要你好看!”或者你再打弟弟,媽媽就要狠狠揍你一頓。”這樣的話,會讓孩子對父母產生恐懼心理,而且變得膽小。小時侯或許可以被稱贊是聽話,但到集體生活中,就有可能成為被欺負的對象。
也就是說,即使孩子犯了錯誤,也要忍住別大發雷霆,當然不是要你縱容他,而是耐心地和他“聊聊天”,充分給他“申辯”的機會,寶寶們會變得善于表達自己的情感和觀點,在今后的人際交往中,會變得非常順暢,沒有恐懼心理。
記得不要賄賂孩子
有些人喜歡許諾寶寶說,如果什么學得好,就給買什么東西,以此將刺激作為動力,但這絕對不是個好辦法。所以爸爸媽媽們趕緊STOP吧。實在想鼓勵他的話,就改成帶他去公園玩或參觀博物館。要知道,這樣的賄賂會引發孩子做事的動力由內轉向外,寶寶們開始不是為學習建立起來的良好自我觀念而學習,而是為了物質獎勵,而且他們會把這當作理所當然,非常不利于孩子樹立良好的學習目的性,沒有了自己的目標,只有物質利益的驅動才會用心做事,這樣的人不會受歡迎吧?別逼孩子答應“不敢了”
孩子犯了錯誤,你有沒有過氣急敗壞地說“現在你要答應我,你再也不敢這樣了”的情況?如果有,那就趕緊停下來。你這樣的恐嚇,對孩子不會起到積極作用,還會讓他養成口是心非的壞毛病。想想看,你在生活中遇到陽奉陰違的人會很不舒服吧,可你的行為就是在培養這樣的孩子,后果是非常嚴重的,而且遇到敏感的孩子就更糟糕了,逼他許諾反而會使他再度犯錯而感到難過。當孩子犯了嚴重的原則性的錯誤時,你要嚴厲地制止,但不要逼他許諾,即使他下次又犯了同樣錯誤,也只需要再次制止,幾次之后他就不會再犯了,今后寶寶會變得善于自我控制。記住千萬保持耐心,想想背單詞都要反復6、7次才會記熟呢。
別過度保護監督孩子
“小皇帝”、“小公主”現象表現在哪?就是爸爸媽媽們做了過多理應孩子自己做的事情。可是,父母就是不放心孩子有照料自己的能力,非要大包大攬,你有沒有想過,你的行為等于告訴孩子你不能照料自己!過度保護和監督孩子會挫傷孩子的自我觀念,削弱他們的自主能力。你可能是個急性子,覺得寶寶們穿衣吃飯的速度沒有你來得快,就非要代勞,這是要不得的行為,你真的看不過去就去趕點別的事情,看看書,聽聽音樂,總之就是不要去幫忙,相信熟能生巧這成語吧。最好把“只要孩子自己能做,決不包辦代替”當作座右銘,逐步培養孩子自己照料自己的能力,讓他性格更加獨立,堅強。
不要縱容孩子犯錯
當孩子犯錯的時候,一定要制止,別“以惡小而任其為之”,縱容的結果就是他有可能犯大錯。孩子在3歲左右就要開始集體生活,然后逐步走向社會,有些在家里行得通的事,到外面就很難說了,他可能會變成一個非常不受歡迎的人。
縱容不是對寶寶的愛,而是剝奪了他的潛在能力的發展機會,阻礙他成為能干、獨立、能自我調節的人。所以,看到他犯錯的時候,就不客氣地告訴他,讓他明白任性妄為是行不通的就可以了。
不要對孩子嘮叨不休
孩子有什么不對,就清楚干脆地說出來,不要扯上很多別的東西,那樣寶寶們根本不明白你想要說什么,慢慢就真的把你的話當“耳旁風”了,還容易讓孩子有“爸爸媽媽覺得我沒有理解事物的能力”的錯覺,他今后可能真的會辦事總摸不著頭腦。其實最好的辦法,就是有條理地向孩子交代事情,表達你的意見,這樣做才有助于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讓他在陳述自己意見的時候清楚明了,人際關系也會十分良好。
不要用不一致的規矩管教孩子
爸爸媽媽們可千萬別根據自己的喜好而隨意設立規矩,同樣的行為有時遭罰,有時由他去。這樣會使孩子感到迷惑,會讓他變得非常自由散漫,沒有自己的一定之規。
爸爸媽媽們可一定得控制自己的心情,無論什么時候,都堅持用一套一致、可信、可靠的規矩來教育寶寶,讓他了解規則的重要性,什么可為什么不可為,這不是在扼殺孩子的天性、創造力。難道你在生活中沒發現,優秀的創意都是在大眾可接受的范圍內,卻又讓你覺得十分有新意嗎?
別訂不適合孩子年齡的規矩
假如你希望一個兩歲的孩子同五歲的孩子一樣循規蹈矩,只會使他自覺無能。還會讓你的心情嚴重變壞,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嘛。所以,當孩子在2歲時,你只要培養她2歲時的能力就好,因為你期望于他的,是他的年齡不可能達到的行為水平,這時他的自我觀念有極壞的影響。簡單說來,寶寶今后會變得非常不自信。
自我懷疑是哲學家的專利,不要讓寶寶在很小的時候就陷入這樣的情緒中,拔苗助長是沒有好處的,爸爸媽媽們不要抱著攀比的心理,來苛責自己的孩子,愛他不就是要他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