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隨著股市如日中天,坐火箭般的躥升,各地城市商品房成交量明顯下滑。以北京為例,今年1~4月份,商品住宅成交量與去年同比下降將近一倍。按常規每年交易量最活躍的4月份,全市商品住宅成交量與去年同比下滑43,5%。
種種跡象表明,商品住宅成交量如此明顯的下滑與近期股市的猛漲有著直接關系。而股市分流房產投資至少說明以下兩點問題:
一是說明樓市中投資性需求占有相當的比重。由于股票這樣獲利更大更快的投資產品,使得原本投資房產的資金紛紛抽走撲入股市,商品房成交量自然要降下來。而當股市一旦出現拐點,暴跌甚至崩盤,那么大量股市獲利資金就一定會反撲回樓市。
二是樓市中投資性買家占有相當高的比重,也說明當前樓市之中的需求有相當部分并不以自住需求為目的。政府部門根據需求制定房地產調控政策的時候,就應對此有清楚的識別判斷,在調控方向上切實對準有實際需求的人群,加大供應,同時并扼制投資性需求過快增長。如果不能有效抑制投資性需求,市場就會被這些買家帶動起高價,使得房價非理性增長。
在分析股市與樓市關聯之后,另一個同樣是北京市場的數字應該更值得我們關注。2007年一季度,全市熱點板塊住宅房價平均售價已升至10145.94/平方米,與去年同期相比,上漲達到28.6%!一方面是成交量大幅度下滑,另一方面卻是價格接二連三屢創新高。若股市近期出現拐點,資金轉回樓市,那么房價再次急漲將在所難免。
隨著流動性資金量加大,具有投資屬性的房產品與股票等純粹的金融投資品有越來越多的互動性和互動能量。有朝一日殺回樓市的股市獲利資金如懸于樓市之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再加上2008奧運會近在咫尺,奧運前這一千載難逢市場機會的巨大誘惑,北京房產市場近期的低迷,似乎更像是一場暴風雨來臨之前的沉寂,其所蓄積的能量不可小視。
幾方力量匯集,“無形之手”的力量究竟能有多大誰也不敢斷言,但是一場賭注似已拉開陣式,但愿人們在高燒的股市能得空抽閑,轉過頭來冷靜看一眼房市,也許會有不次之股市的刺激或驚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