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宛如一座由鋼筋水泥鑄就的灰色森林。在這冷峻的森林中,屹立著一個雄性色彩頗為濃厚的行業——房地產業。眾所周知,這是一個男權當道的行業,激烈地搏殺中閃耀著刀光劍影。
而隨著時代轉變,在這動蕩殘酷的地產業中卻逐漸綻放出嫵媚、嬌艷的玫瑰。她們,是一群不安“本分”的職場女性。在充斥著漫漫硝煙的競爭市場,在傳統意識和現代思維不斷PK的年代,她們也在找尋著自我意識的回歸。紅袖添香的粉紅知己、相夫教子的溫柔賢妻,本是女性在生活中扮演的經典角色,但事業型的女性在諸多人的眼中則具備了自由之美、知性之美、泠洌之美。她們通常身兼兩種角色,事業中的磬石和家庭的賢內助。而她們也并不是一味地追求事業的顛峰,既有著成功的事業,也同時擁有美滿的家庭。在家庭與事業之間,她們快樂地游弋。當然,與其他普通女性一樣,她們同樣也有壓力、煩惱、憂愁和遺憾……但她們善于在游弋的間隙尋覓自己的快樂。她們長袖善舞,在繁重工作之余找尋生活的樂趣,在生活之外尋覓工作的靈感。
她們憑借著自身的努力在原本不屬于她們的領域中開創了屬于自己的天地,在雄性的房地產界擁有了自己的話語權。
或許,她們遭遇過創業的艱辛、體味過職場的冷暖、體驗過事業的沉浮,這些本非她們所能承受之重,卻被她們以堅強的毅力與極大的忍耐化解于無形。
她們成功了!
同時她們也以女性特有的溫馨氣質和時尚元素為陽剛的房地產抹上了柔美、亮麗的色彩。在這顛覆傳統的年代,她們是城市中一道絢爛的商界風景線。
很慶幸,在這酷熱的夏日里能尋覓到些許的清涼——面對數位出色的地產女性,與之交流,共鳴。
豁達、直率、樂觀、熱愛生活、珍愛生命、尊重人性……這些亮點是我們此次在與她們的接觸過程中收獲的最美瑰寶。看著這一群在地產行業辛勞奔波、勤勉自勵并取得成功的職業女性,讓我們祝福她們,這些美麗的地產界的鏗鏘玫瑰,在時光的流逝和波瀾起伏的人生中精彩和馨香永伴,恒久如斯!
陳晶 茶要慢慢品,事要速速做
陳 晶 福州零距離房產營銷有限公司總經理&首席運營
推開玻璃門,在素雅、簡潔的寬敞辦公室里,惹我注意的并不是那高高一大柜的專業書籍和寬大氣派的辦公桌,而是對著門口的小茶幾上那密密緊挨的各種茶壺和各色茶杯。
不禁愣住。相交十年,竟是找不出與她喝茶的記憶。
“怎么樣,喝什么?鐵觀音?紅茶?普洱?你胄不太好,我看別喝鐵觀音了,試試我的普洱怎么樣?挺養胃的。而且,我這蓋碗有高溫寬壺效果,紫砂公道壺能去異味可得茶的真香真味,透明玻璃若琛杯還可觀賞茶的湯色。”雖然知道我一慣酷愛鐵觀音,但她仍淺淺地、溫柔地笑著勸我。
看著她很老道地用開水沖中洗蓋碗、透明玻璃若琛杯和紫砂公道壺,又用茶匙將一些散裝的普洱茶放入蓋碗,開水沖泡,用茶水去洗紫砂公道壺,倒掉,再沖開水沖泡,倒進公道壺,再將茶倒入若琛杯七分滿,輕輕端給我。
“請喝茶。”她并不在意我的驚奇,仍舊微笑著說。
她,就是陳晶。
“其實,我并不認為自己喝普洱茶是一種時尚,雖然現在普洱茶熱起來了。你也知道,我不是一個追趕時尚的人,我只是覺得我適合普洱。從第一次偶然和朋友喝普洱茶開始,我就喜歡上了。我收藏了幾十塊普洱茶餅呢。你知道,普洱茶在純自然狀態下的后發酵相當慢,十幾年,甚至幾十年,新制的普洱茶才能完成其脫胎換骨的改造,從而消除雜味、澀味,存留下陳香、桂香、樟香以及蘭香,直到無味之味和越陳越香的境界。它是緩慢的藝術,不是速成時代的產品。因此,茶要慢慢喝,細細品。”談及她的普洱,她竟像老茶人一樣侃侃而談,卻又語調舒緩。
突然之間,覺得她身上多了一份從容、平和與大度,昔日那份不經意間就會察覺的傲氣與冷峻已全然隱去,消彌于無形。她,真的就是那個雷厲風行、來去匆匆、總有忙不完事情的“拼命三郎”陳晶嗎?
手機鈴聲總是不合時宜地打破喝茶的悠閑與恬淡。
“好,我知道了,明天一定會把方案交給你們。”
“小陳,你要明確又委婉地告訴客戶,那個別墅項目我們不做。”
望著站在辦公桌前果斷、干脆、灑脫地處理著一件件事情的陳晶,昔日熟悉的她好像又回來了。
“你做事還是那樣快啊。我剛才還覺得你變了好多呢,變得我都快不認識了。”
“是嗎?做事不敢慢啊,也慢不起啊。”她依舊微笑著。
作為福州地產界一名營銷高手,陳晶做事不敢有絲毫拖泥帶水。她說,地產是一宗大生意,動則幾億甚至幾十億的投入。別人信任你,才把事情交給你做。不管是前期獲得土地、市場定位、產品研發,還是后期的樓盤銷售,都需要作出準確判斷,快速反應。商場如戰場,商機稍縱即逝。現代社會競爭又如此激烈,如果判斷準確了,做事卻慢吞吞,錯過了商機,那不僅害了開發商,也浪費了國家的土地資源,同時,也對不起自己。做事,不僅要對得起別人,更要對得起自己。
也許,正是這種對自己無比嚴格的責任感,使得陳晶能以其獨有的男性化果斷、冷靜、理性,加上女性特有的對生活的理解與人性的剖析,敏銳地讓冷漠的鋼筋水泥充滿人性的溫情,并最終在男人稱雄的地產江湖里,擁有令眾多男人也無法企及的江湖地位和話語權。
“其實,在工作中追求‘快’,是為了生活中能更好地‘慢’。呵呵,這也是喝茶喝出來的成果啊。”陳晶突然變得哲學起來了。“我們的忙碌,其實是為了更好地休閑,是為了贏得一種從容生活的手段。我如果不把事情做得又快又好,哪兒有閑情坐在這兒和你慢慢地喝茶啊?”
她說,昔日的自己,一味的快,一味的忙碌,仿佛不這樣,就不珍惜生命,也不珍惜時間。因此,壓縮了睡眠,擠掉了休閑,犧牲了美食,自己成了上緊發條難以停下來的工作機器。現在,她則基本遵循做做、歇歇、想想的規律,就像品一杯好茶,喝了,得細細地回味一下,充分感受那沁人心脾的清香和綿綿不絕的甘甜,否則便成了劉姥姥的牛飲了。所以,尤其當事情做得不太成功或是做失敗了,更要歇歇、想想,好好總結一下,這樣對自己的成長才會有幫助。
“年輕時,我們不懂得生活。”陳晶淡淡地說,沒有太多的感慨。
望著正在為我添茶的她,沒來由就覺得她和普洱茶有著共通的地方。一塊彌漫著歲月芳香的優質普洱茶餅,是時間之手創造的藝術。散發著人生成熟魅力的她,也當是時間和經歷、閱歷沉淀累積而成的佳作。就像余秋雨說的一樣,普洱茶之為普洱茶,在于其經歷過的時光,經歷過的人,經歷過的和平與流離,以及最后在品茶時有意無意遇到的人,就像我們今天。
記得魯迅先生曾說:“有好茶喝,會喝好茶,是一種清福。”我想,懂得茶要慢慢喝,懂得在這追逐名利的滾滾紅塵里找一安靜去處,將一塊好茶放進壺中,任茶的醇香一點一點彌漫,任自己一點一點變老,那么,她便該是一個幸福的人。
林靜 美并智慧著 林 靜 新境界房地產營銷公司總經理
午后,風云突變,原本還艷陽高照的天空不知什么時候拉上了黑色的帷幕。
到達林靜的辦公室時,透過碩大的落地玻璃窗,可以看到外面的世界已是一片蒼茫,隆隆的悶雷聲夾雜著雨水拍打玻璃的脆響,煞是熱鬧。
彼時,林靜正端坐在電腦前,身著一襲粉紅色職業套裝的她,被窗外一片灰蒙蒙的背景襯托得尤為耀眼。她時而輕撩秀發、時而眉頭微蹙、時而低頭沉思,似乎己然進入忘我之境。略有所思的她散發著一個美麗女人特有的魅力,讓我們都不忍打破她的思緒。
幾句寒喧,清茶數杯,采訪終于“閑話家常”式地開始了。與林靜聊天很舒服,你不用刻意避諱,可以肆意而言;采訪林靜也很難受,總感覺被她拉著,不經意間就隨著她的思緒亂飛。
林靜之美素有口碑,今天身著粉紅色套裝、略施脂粉的她更給人一種驚艷之美。于是,話題很自然地從美麗與時尚展開。
對美的追求與崇尚,林靜毫不掩飾。“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我也不例外。我喜歡打扮,不為別的,這是一種天性使然。其實,打扮自己,是對人性的一種尊重,不管是對自己還是他人,都是如此。”
崇尚美、追求美,林靜直白得沒有絲毫的做作。而對于時尚的感悟,林靜卻又智慧得讓我汗顏。“時尚是一種內外兼修。一般來說,時尚應該帶給人一種愉悅的心情和優雅、純粹與不凡感受,賦予人們不同的氣質和神韻,能體現不凡的生活品味,精致、展露個性。而它的至臻境界應該是從一撥一撥的時尚潮流中抽絲剝繭,萃取出它的本質和真義,來豐富自己的審美與品位,從而打造專屬自己的美麗‘模板’。”
對美的追求,對時尚的獨到理解或許來源于以生俱來的藝術細胞吧。自小就頗具藝術天賦的林靜,對音律、繪畫尤為熱衷。對于未能在藝術方面有所成就,林靜還是頗感遺憾的。這時,來“串門”的深深緣副總經理陳剛打趣道:“幸好你沒‘誤人歧途’,要不然我們公司的房子誰來賣啊?”陳剛對林靜褒獎有加:“她如果進入藝術界,地產界就少了一個明星人物;結果她選擇了地產界,所以很遺憾,藝術界少了一個藝術家。”
“其實我從小就夢想著能在藝術方面有所建樹,雖然現在與夢想漸行漸遠,慶幸的是,我現在所從事的行業其實也是對藝術的另類解讀。”林靜認為,房地產的營銷過程其實就是對生活積淀的釋放,是藝術的延伸,“生活中的點滴往往會成為營銷理念的來源,而對藝術的追求也會帶來意想不到的靈感,所以說,其實我從未放棄對藝術的追求。”
林靜的辦公室里最惹人注目的還是那大書柜,里面擺滿了各種書籍。閑來無事,林靜喜歡打開書柜,隨意撥弄,而后信手拿出一本,或漫不經心地依墻翻閱、或饒有興致地踱步細品,抑或什么都不看,只是掩卷冥思。“其實,書不僅讓人變得智慧,更給人以力量,讓人更有安全感。”
在與林靜的對話中,從字里行間,你可以感受到這個美麗與智慧兼備的柔弱女子隱約閃爍著的“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信念,除了與楊鋅的婚姻。
林靜與楊鋅認識之初,林靜還只是楊鋅公司里一個員工——純粹的同事關系。若千年后,隨著楊鋅結束福州公司北上京城“淘金”,而林靜也定居香港,兩人之間的同事關系也暫時告一段落。經過7、8年的“斷檔”,1998年,兩人竟鬼使神差般地在福州重聚,美麗的邂逅讓兩人的感情快速升溫,并很快共結連理。
“我是個不信命的人,更不相信緣分一說,但與楊鋅的結合讓我的信念動搖了。”說這話的時候,林靜一臉的幸福,絲毫看不到信念被動搖的懊惱。
王涓 遺憾之美
王 涓 福建陽光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副經理
陰郁多日,久違的太陽似乎要發泄連日來的過剩精力,一大早便能感受到灼熱的氣息。
名流大廈22樓,熾熱的陽光如流蘇般順著透明玻璃傾瀉而入。她,靜靜地坐在窗口前,祥和的笑意隨著采訪的深入慢慢地恣意開來,或侃侃而談、或微顰而視、或爽朗一笑……
在各媒體上很少看到關于王涓的只言片語,這次的采訪也是幾經努力她才勉強應承的。因此,沒有結識王涓之前,在我的想象中,她應該是一個嚴肅古板、不太容易接近的職場女性。見面后才知道我的想象簡直有趣得不可理喻,她竟是一個看上去有著溫馨笑容、平易近人、率真坦誠的“鄰家大姐”。
王涓對時尚的理解有如其人——簡約而又大方。“時尚就是在特定時段內率先由少數人實驗、而后才為社會大眾所崇尚和仿效的生活樣式。簡單地說,時尚就是“時間”與“崇尚”的相加,它具有明顯的時代烙印。”王涓認為,在這個極簡化的意義上,時尚就是短時間里一些人所崇尚的生活。這種時尚涉及生活的各個方面,如衣著打扮、飲食、行為、居住、甚至情感表達與思考方式等。
樂觀,這是與王涓對話過程中她給人的第一信息。
出生在軍人家庭的王涓,自小就有“從戎”的理想。“高考時,我填報的第一自愿便是重慶后勤工程學院。”談到兒時的夢想,王涓眼神靈動,“可惜,當時這所軍校不招收女學員,我的軍人夢也就此打住了。”對于沒能實現當軍人的夢想,王涓也曾遺憾過,但對于樂觀的她來說,遺憾未必是壞事。 “每一件事情雖然都力求完美,但是這個世界本來就沒有完美可言,在不違背原則的前提下,適當地留點遺憾,也是一種美。”
如果說兒時夢想未能實現的遺憾,時間是治療的良藥,那么對于兒子的歉疚,時間卻也是癥結所在。
2006年之前的數年時間里,王涓由于工作上的需要,奔跑于上海與北京兩地之間,對兒子的照顧幾乎為零。王涓說:“每每與兒子短暫的相聚,分別的剎那是最讓人揪心的。”與兒子分隔兩地的王涓只能在工作之余每天打電話關心一下。還好懂事的兒子不僅沒有因為母親不在身邊而疏遠,反而與母親的關系更加親密,而且與同齡的孩子相比也更加獨立。每到寒暑假,王涓都把兒子接到身邊,“這樣,他比身邊的同學都更早地接觸福州以外的世界,對孩子而言也是件好事。”王涓總能找到遺憾背后的諸多好處。
2006年王涓回榕工作。為了彌補對兒子的缺憾,工作忙碌的她,堅持每天一大早起床,照顧兒子吃完早餐后送兒子上學,然后回公司上班。但由于起得早,正常的上班時間還沒到,善于尋找遺憾之美的她,利用這段時間為每天的工作創造一個好心情。“現在,我每天一早到公司停好車后,步行到于山,這樣既鍛煉了身體也給一天的工作創造了好的心情。”談話中,王涓的樂觀態度很是感染人,無須旁征博引,無須豪言壯語,只需用最樸實無華的語言,最簡單最平凡的切身經歷。而王涓對于生活“知足常樂”的那份淡定與平和也讓人佩服。 “其實,對未來我并不奢求什么。人的一生只是短短幾十年,每個階段都有每個階段的快樂與精彩,只要用豁達的心態去面對,你會發現,其實你什么都不缺。”王涓還是一如既往的祥和、一如既往的無所求。
楊郁青 努力工作 適時休憩
楊郁青 福建永安物業管理有限公司執行董事
多半事業有成的女人把自己無法兼顧家庭的原因,歸咎為在承擔自身工作的同時,還要兼顧著家庭角色與社會角色,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會分散她們有限的精力。其實不然,“只要有心,我覺得一個事業有成的女性,她一定有這個智慧把自己的時間、精力分配好,能夠游刃有余地串換于家庭角色與社會角色之間。”這就是楊郁青。
與永安物業管理有限公司執行董事楊郁青的對話是在寬敞而不失品位的總裁辦公室里進行的。畢竟這是我第一次采訪楊總,難免有點緊張。“進來吧!”楊總笑著招呼我,并邀我與她面對面地坐在她辦公桌前面的椅子上,緊張的心情頓時消了大半,對話也就少了想象中的那種尷尬,顯得很順暢。
都說“做女人難,做有事業的女人更難,做創業的女人更是難上加難”。永安物業發展到今天,并做為物業管理國家一級資質企業,這與做為創始人之一的楊郁青的努力必然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這一切都讓人很想知道究竟是什么動力一直支撐著她一步步的走來?“對于這句話,我有認同的地方,也有個人的一些見解:一步步走來對于我來說,工作上承受的壓力必定不會少。但是,我自小就是一個好強的女孩,從小就在周圍人的注視下長大:他們對我的期望很高,以至于從小我對自己也有較高的要求。我從事物業這個行業已經十一年了,那時候福州物業這個行業還剛起步。在從事物業這個行業之前我就從事過房地產工作幾年,也做過老師,這些工作積累以及報著推動福州物業行業不斷發展的這個信念推動著我一路走來。創業固然很苦。但,當我融入到這個行業之后,就很想把它做好。”這就是楊郁青,一個好強且享受工作的女人!
這樣一個享受工作樂趣的女人,很容易讓人產生為了工作而忽略生活品質的疑慮。看著楊總時尚的職業裝束,我不禁好奇地問她是否是個喜歡追逐時尚的人?對生活品質又有什么追求?楊總這樣回答道:“到了我這個年齡,隨著生活閱歷的不斷積累,特別是又有了一定的經濟基礎以后,對于生活需求必定有著自己的理解與判斷。任何一個女人都喜歡購物,當然我也不例外。我每年都會定期去香港購物。當然,購物的時候,我很明白自己需要什么,知道什么東西適合自己并能突出自己的個性。有時候,越是潮流時尚的東西消逝的越快,只有適合自己的時尚才是所謂真正的時尚!對于生活品質——首先,我的工作對于我的家庭影響不大,只要有心,我覺得一個事業有成的女性,她一定有這個智慧把自己的時間、精力分配好,能夠游刃有余地串換于家庭角色與社會角色之間,包括做一個好媽媽。這么多年的工作反而對我的健康有了些影響,以前在業余生活中我就很喜歡打打網球、高爾夫。現在公司越做越大,我在工作上投入的時間必然也比以前多,這些運動也越來越少了,以至于得了些所謂的職業病。所以現在一有時間我就去推拿,這對我的職業病有很好的療效。” “畢竟,健康才是最大的財富嘛”!楊總笑著說。
對于理想的生活模式,楊總是這樣說的:“就現實來講,每個人都無法過自己理想的、隨心所欲的生活。倘若,真的要我說出心中的理想生活模式,我覺得應該是——在精力充沛的時候,認認真真的工作;感覺有點疲憊的時候,休息一下,去國外度假。”對于未來,“我一直想和我的先生成立一個以我公公的名字命名的助學基金會。我覺得一個人成功以后應該多為社會做點事來回饋社會。”這就是楊郁青,一個事業成功且不忘回饋社會的女人!
林昱 走在路上……
林 昱 福房傳媒總經理
生活永遠在路上,每一天,都是生命中的一段路程。沿途欣賞著,張望著,尋覓著,期盼著……
約到林昱的這個下午,她還在為公司的事在外忙碌著,采訪就是在幾個電話催促她回來后進行的。對林昱的采訪進行的很順暢,因為她是個很率性的女人,不管面對事業、面對生活、面對家人,她都能直率的袒露女人心中的斑駁繽紛。
與林昱的對話還是未能免俗地從她成功的事業話題開始,這或許是對成功女性,尤其是對白手起家的成功女性的一個不可回避的既定模式吧。
十數年的創業,十數年的風雨,林昱帶著她的小團隊從最初作坊式的“散兵游勇”到如今企業化的“正規部隊”,一路走來,其間的艱辛不言而喻。“我們沒有背景,也沒有經濟支持,一切都是靠雙手實打實的鬧出來。”說這話的時候,林昱是淡定自若的,沒有絲毫對創業往事的感慨與唏噓——這令我感到不可思議。
“其實你也不必奇怪我為什么這么理性,”林昱似乎看穿了我的心事,微微一笑,“其實做事業對我而言,結果并不是最主要的。成功固然值得欣喜,即使失敗了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至少我享受過創業的酸甜苦辣,這才是最主要的。”
或許正是這種享受走在路上的感覺,讓林昱有了一顆享受過程的平常心,加上天性使然的韌性與智慧,事業的上成功便顯得有些順理成章了。
不僅事業上,生活中的林昱也喜歡這種走在路上的感覺,“生活在路上,燦爛在過程中。”就是這種享受過程的心態,每個周末林昱都要抽出半天時間與家人共度天倫,享受這沒有終點站的幸福。其他的空閑時間林昱就會表現出極其女性的一面:讀書、美容、逛街、購物、練瑜珈……
人在旅途,憧憬的就是一種探求的快樂,尋覓的就是深藏心中的理想圣境,或許西藏的雪域高原就是林昱心中的圣境。“一直有個心愿就是去看看西藏的雪山、道路、房屋、河流……”說到今年可能實現多年來的夙愿,林昱悠然神往。
也許,許多過了而立之年的人,特別是女人,都會有一種對歲月飄逝和年華易老的感慨,可林昱卻是一個不愿意停留在過去的人。“每一個年齡段都有自身的魅力,才華、智慧、氣質,這些都必須經歷社會的打磨之后,才會突顯其光芒。”
林昱說話語速較快,輔以豐富的表情語言,很容易讓人感覺出她的智慧與干練。當和她聊到時尚這個話題時,她向我們詮釋了她心目中的時尚概念。“真正的時尚不僅指表面上的東西,更重要的是一種內涵,而這種內涵來源于生活閱歷的積累與沉淀,時尚是由內而發的。”的確,真正的時尚是一種心靈上的、內在的美,只有這樣,才擁有了永恒的時尚。而這種時尚是一種真正讓女人美起來的美!擁有了這種時尚,也就擁有了永遠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