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仁:浙江省嵊州市的一個舊鄉鎮。
如果是在南宋,你的目光巡行到此,你會在崇仁的上街頭看到集貿市場,人們在此用貨幣交易物品,稱它為三市頭。意思是每逢捉歷初三、十三、二十三,即每隔十天是人們趕集交易、做買賣的日子。每月有三次鬧市日,因此三市頭有字傳至今日。在南宋的年月,崇仁是很多人每月都向往的目標,因為這兒聚集著人氣,因為人們向往熱鬧。
到了清康熙年間,崇仁街上越來越熱鬧,出現了六市頭,即每月初六、十六、二十六為鬧市日。接著又出現了九市頭,即每月初九、十九、二十九為鬧市日。商店攤販日漸增多,市民棄農經商的也漸多起來。他們大概發現,原來離開土地,另有一種更好的手段,讓他們把生活過得日益滋潤,并且風生水起。
在多年以后,我們仍能看到那些留有舊日痕跡的建筑遺存。宗祠、寺廟、庵堂、住宅、店鋪、園林、近代公共建筑和辦公建筑等,它們占據在現代空間里,在無力的陽光底下,翻曬著屬于他們的舊日心情。51口古井,人工池塘、溝渠、橋梁等等,他們的大量存在,見證了一段歷史。昔日的繁華像一幅類似于《清明上河圖》的圖畫。據記載,崇仁歷代共有宗祠49處,廟宇16處,庵堂14處,園林5處,佛堂3處,茶亭或路亭14處,保存至今的有老臺門154處,染坊、賭場、郵局、教堂、法院、店鋪等近代建筑50余處。這些建筑名詞以及數字告訴我們,歲月在那個時候顯得無比溫暖,那時候的孩子們隨意跌落的童年目光,一定會對這樣的街景和街情,更加地念念不忘。它不同于經濟高度發達前提下的現代街市景象,現代霓虹的意境,遠沒有當年一柱亮著的路燈,來得溫暖。
崇仁工商業在清末以來越來越有所起色,至20世紀30年代,資產10萬元以上的企業已有多家。民國元年改設崇仁區,下轄崇仁鎮。這是一種平穩而良好的過度,而崇仁在某個時段的欣欣向榮,竟然和抗戰的爆發有關。飛機在頭頂盤旋,呼嘯的炸彈,帶著鋼鐵的硬度,進行著一場場摧毀。摧毀村莊與工廠,摧毀建筑,以及肉體,甚至想要摧毀人的意志。杭、紹、甬、溫、嵊等縣城在這樣的摧毀過程中相繼淪陷。子彈是一種工具,它的硬度,溫度與火藥的藥性,讓中國陷于一場災難,崇仁卻因鄉紳智旋未遭日寇鐵蹄踐踏,成為浙東“孤島”。
孤島于崇仁而言,是一個什么概念?那就是說,其實它已成為一處避難的寶地,杭、紹等地商賈蜂擁而至,他們懷揣著自己的錢財與貨物,以及一顆惴惴不安的心,來到這兒繼續經營,從此,崇仁成為浙東地區商業集散中心,這樣的后果是,民族經濟和工業商業畸形發展,市場空前繁榮,有商家280余家,其時享有“浙東小上海”之稱。
1、假如鳳凰隱沒在崇仁街市
如果你推開臨街的木窗,熙攘嘈雜的聲音從街面傳了上來,抵達你清晨的耳膜,遠處有絲絲縷縷的陽光筆直地拍打下來,拍打在你的臉上:假定這時候就是民國,那些民國時期的崇仁百姓,穿戴著那時候的服裝,他們呼吸著民國的空氣,走進了那個年代的街市。我們的生活形式在不斷變更著。但是狀態沒有改變。如果你僅僅只是一個逛街的人,那么現在和那個年月相比,或者說回朔到唐宋明清的年月,對于每一個逛街的人而言,他的心情相同。比如說,你在時裝街上看到一條漂亮的裙子會欣喜,那么,在那個舊的時光里,你穿過街市去井邊擔水的時候,看到手工藝人正在出賣的著了油彩的紙風車也會欣喜。 假定你的名字叫鳳凰,你是崇仁鎮普通居民的女兒,你還待字閨中——
[用水系統]
鳳凰穿過街市去挑水,她的目光在街上擁擠的人群中顯得有些飄忽不定。然后她到了某口井邊,那兒有許多擔水的居民,相互打著招呼。在這個鎮上,有古井51口,而布局均衡的大小池塘,以及長善溪由門前砩引水穿鎮而過,讓這座古鎮有了靈動之氣。生活用水和消防用水,以無比從容的姿態,在這座小鎮的每一個清晨與目暮滌蕩。鳳凰看到了池塘邊上,那些捶衣和冼菜的村婦,她們呈弧形的姿勢,吸附并且蘊藏著水的靈氣。
[崇仁舊街市]
清末宣統年間,崇仁設建制鎮。上世紀30年代的時候,崇仁鎮上有3000煙灶,10000人口。鳳凰就從這個鎮上的某幢民居中走了出來,她的碎花衣裳在溫暖的風中飄忽。她的目標不是那只彩紙扎起來的風車,她的目標,奔向一根染著洋紅與洋綠的頭繩。她需要用頭繩把蓬勃生長的青春扎起來。她邁著細小而快捷的小碎步,挾帶著她的年歲和風,拐進了直街。
崇仁鎮主要街道是一條直街,由北向南延伸有830多米長,其次是東西向的橫街,包括官路在內長約600米。另有一條短街——竹行街,以經營竹制品為主,長約250米。直街和橫街組成“一縱一橫”的十字骨架,與直街平行的有蟹眼井路、后門塘路、玉山公路,與橫街平行的有三市頭路、石馬路、當典路、上橫路、下橫路,由此形成主街、支路、小巷、備弄四級道路體系,按照建筑布局的要求靈活組織。道路蜿蜒曲折,空間變換多樣,路路相通,巷巷相連。街、巷、弄格局完整,尺度適宜。大街上吆喝的聲音在人群里穿梭,鳳凰的長辮在甩動。她的目光穿落在一個穿制服的年輕人身上。他叫明亮,他是鎮上義勇警察隊的隊員。在一個月前,鳳凰那個會做棕棚床的父親,將她許給了目光明亮的明亮。
明亮笑了一下,鳳凰的臉就在頃刻間飛紅。她的目光變得慌亂,只看到攢動的人頭,匯成一股街市河流。鳳凰不由自主地隨流而去,明亮微笑著轉過身去。很久,鳳凰才回頭尋找那穿著制服的寬厚背影,背影不見了,從此,一些念想將從頭開始,直至鳳凰并不遙遠的婚期。鳳凰笑了。
[法治、管理體系]
鳳凰的笑容隱匿在那個年月的最深處,像一張從顯影水中剛剛撈起的黑白底片。她頎長的身影,在街市中移動,最醒目的仍然是她的黑色長辮。鳳凰經過了一處關卡,這兒是其中一個征收稅收的處所,這些稅收將交到鎮公所,用于日常開支和公益事業。然后,鳳凰路過了鎮公所,那是一處氣派的房子,鎮長裘祝馨就在這兒辦公。
裘祝馨是玉山公的派孫,民國二年畢業于浙江法政學校,民國三年任崇仁自治局局長,同年改任崇仁鎮鎮長。在那個年代,估計不會有很多的高學歷人才,而一個剛畢業的人,在一年不到的時間里,可以當上自治局局長,可以當上鎮長,在現代社會肯定會令人吃驚。裘祝馨是一個有本事的人,他在崇仁主政達35年之久。這個集政治、經濟、軍事大權于一身的崇仁鐵腕人物,把學來的法律知識和天生的管理才能,發揮到了極致,而對于他個人的政治生涯而言,同樣也實現了“保境安民,確保繁榮”的理想。
鳳凰看到鎮長裘祝馨從鎮公所里匆匆出來,他的八字胡子在風中輕輕顫動了一下。他的目光掃了鳳凰一眼。他是去趕一個宴會的。他揮了一下手,一輛黃包車在他面前停了下來。車子很快消失了,崇仁的這個祥子,腳步飛快,像有用不完的勁。鳳凰知道,那個叫明亮的小伙子,就在裘鎮長手下的義勇警察隊里扛活:那個叫明亮的小伙子,領的是鎮公所的薪水。崇仁是“小上海”,鎮公所里就當然有錢,理所當然的,崇仁在整個嵊縣的地位顯得無比特殊。
[安全防御]
在這個當時經濟發達的集鎮,所有的配套方案都得以實施。比如一套完善的安全防御和管理體系,使得崇仁有了小政權的味道。根據回憶和家譜記載,1914年裘祝馨在鎮內建立了屏障,造“柵門”28道,在其村落周邊街道上原來都有“柵門”,東西南北有四主門,分別懸“古杏花村”、“吾道南行”、“義門禮路”和“北道管鑰”諸匾額,相當于進鎮的四個城門,柵門關閉后外人無法進入鎮內。在鎮內又有若干小柵門,將全鎮劃分為若干個街坊,夜晚關閉互不相擾。
裘祝馨還籌建了自己的武裝力量,這些武裝力量,讓百姓安居樂業,也讓各地商賈更加樂意涌向崇仁。裘祝馨以鎮公所出面,籌建了地方民團,成立了義勇警察隊。警察隊的隊員,從20人增加到100多人,實行統一的著裝。同時,崇仁與附近的甘霖、長樂兩個大鎮,建立了聯防。
鳳凰的明亮,就在義勇警察隊里服役。他們都是崇仁鎮上最普通的居民,在鳳凰的小心愿里,他們想要得最多的,就是安居樂業,把小日子過得平安。
[經濟管理]
鳳凰回到家的時候,頭上已經扎起了買來的染著洋紅與洋綠的頭繩。父親正在樓下的棕棚店里制作棕棚,那些棕絲在父親長滿老繭的手上變得生動起來。甚至充滿了生命。父親抬起頭看了一下正走在樓梯上的鳳凰,他看到鳳凰笑了一下,頭上的長辮輕甩時,那紅綠相間的頭繩翻飛。
鳳凰看到了一張方桌上的“竹簽”,那一定是辛苦經營的父親剛剛收進的。“竹簽”是崇仁強制流行的地方貨幣,這種代幣竹簽長10厘米,寬2厘米,烙火印,刷油漆。面值有2角、1角。1角簽較短,等值于30枚銅板。這些沒有生命的竹片,曾經穿著綠的外衣,在竹林搖曳。而在崇仁,經過烙火印和刷油漆,它就是財富。也許,這是非常時期內,地方高度自治后才會產生的事物,
崇仁在經濟管理上,會對當地的村民,按照貧富而攤派相應的糧食,境內的貿易抽取厘捐,比如說鳳凰父親的棕棚店。而過境貿易,則按厘金法收取稅金。總之,崇仁鎮的一整套管理體系,在日漸摸索中顯得完備。
鳳凰走向了樓上。在木樓上,鳳凰推開窗,就可以看到熱鬧的街市。她的目光在一本老皇歷上一掃而過,她的婚期被父親折在了老皇歷里。鳳凰屈起纖長的手指,輕輕扳了扳,一下子就數到了那個為期不遠的日子。鳳凰的臉上再度撐起兩朵紅暈,她就那樣癡癡地望著街上像水一樣不停流動著的人群,等待一個日子的來臨。
鳳凰的目光,隱沒在崇仁的街市。
2、如果在崇仁的風光歲月可以殘留
如果風光可以殘留,那么鎮公所、郵政代辦處、法院、警署、消防局……那些遠去歲月里舊日人事,是不是像在紀錄片里重演那些已經老去了的瑣事。這些瑣事關乎風光與顏面,我總是幻想如果一對務農的老人,突然有了一個在法院或鎮公所上班的兒子,他們該會感到多么的風光。而裘祝馨鎮長,他在崇仁執政35年的歲月里,幾乎每一句隨意說出的話語就等于是法律。相信他散淡的目光,曾經穿過廳堂,在微笑地喝下一碗蓮子湯以后,慢慢踱出家門,去鎮公所里上班,
他的目光那樣的從容淡定,在鎮上一定只有他一個人才能把握得恰到火候。崇仁鎮的一經事務,都須得裘鎮長點一下頭。現在,他要去法院聽法官審一個案子。我們的想象空間,總是因為循規蹈矩而顯得蒼白。但是即便蒼白,那也是一種有意義的想象,它指引我們,像回到舊日崇仁去生活一樣,樂此不疲地重復平凡,心甘情愿地做裘鎮長安分守己的子民。現在,裘祝馨鎮長從辦公椅上站了起來,他要去法院。
[鎮公所]
鎮公所坐落在潭七公路3號,當然,這是現在才有的地名和門牌號,民國時期,它還是一幢新宅。這座宅院占地405平方米,建筑面積517.60平方米。當時的鎮公所除了鎮長以外,還有副鎮長2名,秘書3名,事務員1名,會計1名。鎮公所下面設法院、警署等機構,以及一支百余人的義勇警察隊。這樣的設置,相對已經完備,或者換句話說,至少可以獨擋一面,處理鎮里發生的一應事務了。
鎮公所建筑坐北朝南偏東,屋分二進,后進向東平移。兩進分別東向開設大門。前廳五間平房,南面照壁內墻題寫國民黨黨訓,現在已經被粉刷。第二進為兩層樓房,共五間。后院有側屋三間。前廳作辦公用房,正廳作公所正堂,后院作生活用房。
現在的潭七公路3號,擺放著一些桌椅,守在這兒的是一個常年值守的人員。在他的默許中,我們進入了鎮公所的辦公場地。當年,一定和現在的安靜不同,一定有許多鎮政府官員和事務員,他們忙碌,穿著西服或長衫,為進進出出的人員辦事。能在這兒上班的,一定就都屬于很體面的人了。最最風光的莫過于裘鎮長。他走出了鎮公所的大門,看到了鳳凰。他其實認識鳳凰,但是在此刻當作沒有認出來。他知道鳳凰的爹,把鳳凰許給了在義勇警察隊里上班的小伙子明亮。他只用匆忙的目光看了鳳凰一眼,在心里暗笑了一下,走了。
裘鎮長走在崇仁的大街上,有很多人向他打招呼,他都會點頭頜首。他不知道,他的風光究竟可不可以在崇仁鎮殘留。
[法院]
裘祝馨鎮長的步幅很慢。在去法院的路上,他走了好久。法院在現今的竹行街50號,那時候以竹器多而聞名。如果用現在的說法,就會被稱作女裝一條街,或什么什么一條街。竹行街仍然有一些店面,在經營竹器或者竹器加工業務。在竹行街拍照的時候,一個女人從店面內的一張小凳上抬起了頭。她正在制作一件竹器,她說,不要拍,這是侵犯肖像權。我沒敢再拍,只是望著她的笑容。她的笑容很純粹,是一個崇仁居民最本真的笑容。她的笑容里有勝利,也有得意。
然后,我就可以看到裘祝馨鎮長在那個年代里的步幅,他依稀走進了法院。院長迎了出來,他打著哈哈,把裘鎮長迎了進去。我們聽不清他們談話的內容,我們就像是坐在一個舊影院里,看老舊的膠片放映的電影,好像是銀幕上不時地閃爍著圓圈或者線狀的符號。這樣的符號,就是滄桑。然后,裘鎮長和院長在日光底下像融化一樣地慢慢消失。
法院占地面積350平方米,建筑面積635.50平方米,主體建筑坐西朝東三合式,北面一狹長通道作人口,通道面闊一間,進深四間:正廳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側屋面闊三間,進深一間,梁架均為穿斗式。現在的法院舊址,是一座幼兒園,有許多小朋友在這兒像葵花一樣地生活著。孩子們從來沒有想過這兒以前是判決犯人的地方。在法院主體建筑的南面,我們看到了一塊小小的園地,園地東南建有平屋四間,東首第一間就是當年的拘留所,被人稱為“石屋”的牢固房子。石屋面闊4.30米,進深6.80米,它用石的形式圈定的,無疑是一個狹小的空間。感興趣的是它的墻身加厚了,北面留著一扇小門。東墻上方留有一處通氣孔,這是一條小小的能夠伸得進一只手的通氣孔。
那時候的犯人們抬起頭,能得到的除了空氣以外,還有就是。一縷狹長的光線。這些光線,來自于石屋的通氣孔。那個年代的寂寞犯人,在法院的這座拘留所里,被磨去棱角,消費掉光陰。
裘祝馨鎮長和院長坐在法院的太師椅上聊天。他們聊了很久,裘鎮長才滿意地離開。他的滿意,建立在如何把崇仁的政權更加穩固。然后,他走出法院,融入街道最深處的時候,他黑白的影像,淡出。
[警察署]
明亮從窗前抬起頭的時候,黃昏就要來臨。他仿佛聽見了鎮外偉鎮廟附近的一株老槐樹上的鴉啼,然后一陣江南風格的雨從天而降。明亮清晰地看到雨陣落入了院中的芭蕉中。
這兒是警察署。明亮在窗前寫信。我們假定他是崇仁居民,但是他的老家是江西九江吧,他開始在這陣雨來臨以前,就開始想念九江的雙親以及哥嫂。明亮有著明亮的眼睛,和魁梧的身材、憨厚的笑容。棕棚店老板把女兒鳳凰許給他,他就知道自己或許會在崇仁終老了,因為棕棚店老板只有一個女兒,他將為女兒招進一個女婿。白天,他和鳳凰在街上相遇,他笑了。鳳凰是他喜歡類型的女子。現在,他要把信件投出去,他要給九江的父親,寄一封匯報思想動態和生活動態的信件。
明亮走向警察署大門的時候,有幾名警察在擦槍。這些火器,其實能在黑暗之中或目光以下發出清脆的聲響,這樣的聲響,可以退卻一些不甚精良的部隊。他們這支警隊,已經在整個嵊縣,都名聲響亮了。
明亮走出了警察署大門,他站在門口打開了一把黃色的油紙傘,然后他一頭扎進了雨中。雨們緊緊地跟在油紙傘后面,它們顯得緊張而歡快。然后,明亮的身影,被越來越濃重的雨陣包裹,直到他看到了在消防局門口避雨的裘鎮長。
鏡頭漸隱,警察署慢慢在視野消失。在現在的崇仁鎮,警察署舊地還在,卻舊景不復了。
[消防局]
這兒是崇仁第七(七村)消防局,用現在的地名來稱呼,叫做山海路3號。消防局不大,一間二層樓房,建筑面積只有40平方米。
明亮看到裘鎮長的時候,裘鎮長正站在屋檐下。消防局里沒有人在上班。那些雨散發出了勃發的霧氣,讓靠在木門上的裘鎮長看上去有些煙霧騰騰。明亮的半個身子其實已經濕了,他把雨傘舉了舉遞給裘鎮長,裘鎮長笑著搖了搖頭,他拒絕了一個年輕的靦腆的手下的奉承,但是這并沒有影響他喜歡這個動不動就臉紅的小伙子。
崇仁的消防,在那時候的嵊縣很有名氣。崇仁不太有火災發生的原因,一是因為崇仁人救火心齊,眾人拾柴火焰高,眾人潑水當然就消防好了。二是因為崇仁人的消防設施完善,共有18條水龍,均勻地分布在各處。每條水龍都配有高燈、竹帽及水桶,還定期舉行消防演習。擁有這樣的消防陣容和配備器材,用現在的話來說,叫做裝備精良。
崇仁鮮有火災,但是崇仁畢竟還是有火災的。某個黑漆漆的夜里,或許在嗶卟聲四起的火場中,消防隊員們奮起撲火。那些古井,一定也和水龍一樣。發揮著它們的功效。水從天而降,濃煙散盡以后,只能看到一些救火民眾和消防員的面容,略有呆板,但是卻生動。
明亮后來離開了第七消防局的門口,他看到鎮公所的辦事員老王,一手撐著一把傘,一手舉著一把傘,像一只青蛙一樣地躍過一個水洼。他是來給裘鎮長送傘的。明亮繼續前行,很久以后,他回過頭去,看到鎮長和老王都不見了。大街上空無一人,把整條路的寂寥,都甩給了民國時代年輕的警察明亮。
[郵政代辦處]
明亮在郵政代辦處停住了腳步。他收起了雨傘。他把信件遞給代辦處營業員的時候,看到收攏的油紙傘,那個渾圓的傘頂正在向下滴著。些黃昏的雨水。明亮在看到腳下的一圈濕濕的水漬時,突然涌起了鄉愁。他說,我要寄信。
郵政代辦處在現在的師姑巷1號,二層樓房,建筑面積97.2平方米。據說那時候的郵件,需要腳班運送,很大一部分,是隨著生意人的包裹一起帶出。在通信和交通極不發達的從前歲月,一封信在路上輾轉的時間里,可以發生多少的變故?明亮把郵件遞給了代辦處那個干瘦的男人,他總是戴著一頂鴨舌帽,他是裘鎮長家的遠房親戚。明亮付了郵資,他一邊付郵資,一邊想象著父親拆開信的時候,旁邊一定站著村里的先生。先生會幫忙把信的內容念給父親聽,
信的內容,與崇仁有關,也與鳳凰有關。當然,接下來在信中寫到的是明亮在崇仁的生息路線。雨仍然沒有停,明亮舉起雨傘走出了郵政代辦處,他突然很想回頭看一眼,他果然就看到了那幢略帶洋氣的高高的樓。
明亮走在雨中。他黑色的警察制服,已經濕了一半,那是被崇仁的斜雨打濕的。明亮慢慢消失在狹長的街道。掌燈時分,小鎮街道只有少數的燈,像一只只獨眼一樣,發出黃黃的光線。在我的想象空間里,只有一條空無一人的長街,被夜雨淋濕。那些燈光,把雨照得像陽光下的絲線一般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