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職教育的辦學定位準確與否,關系到學生在校時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關系到學生的報道率、技能鑒定通過率與就業率,關系到學校被社會和家長的認可程度,關系到學校適應當地的環境從而不斷得到發展的前景。
關鍵詞:高職教育;辦學定位;就業指導
自1999年教育部把發展高職教育的權利與責任交給省級政府以來,新疆部分職業技術學校已經走出了一條符合自治區實際情況、充滿生機活力的發展之路。新疆輕工業職業技術學院以培養學生能力為本,突出職業技能的辦學特色,實行“一書多證制”,培養復合型、應用型技術人才,在校內建立了與各專業相配套的實訓基地,并充分發揮國家職業技能鑒定所的作用,通過實訓的學生可以直接獲得各專業的職業資格證書,極大地提高了畢業生的職業能力和就業競爭力,深受企業的歡迎。還有部分學校緊密結合行業與企業的需要,大力加強特色專業建設,積極開展校企合作辦學,走聯合辦學發展之路,贏得了用人單位的贊譽,并得到社會的普遍認同。這些學校定位準確、辦學特色鮮明,以服務當地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為己任,緊密跟蹤勞動力市場的變化需求,加強市場調查與需求預測,了解用人單位的需求,了解家長與學生的就業期望,主動進行專業結構調整,培養實用型人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以就業為導向,就是高職高專教育要將服務于社會對職業人才的現實需求和學生的就業作為主要的辦學方向。首先,要研究和把握社會對哪些專業的技能型人才存在現實需求,并且要正確把握需求的人數。職業院校的教研室與專業教師應該清楚培養什么樣的人才對企業和社會有用。要了解企業和行業的發展方向,在設置什么專業、開設什么課程方面,教研室應負起責任,對職教戰線上的各個方面都要深入分析,以就業為導向,認真思考各項工作的科學定位。要把自身的長遠發展目標建立在為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的基礎上,利用與行業、地方政府關系密切的優勢,積極發展地方高職教育。要主動走出校門,關注和參與地方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的建設,要結合本地區和學校現有條件制定自己的近期、中期、長期目標。定位過高,不切實際地提出近、中期目標為“創省內一流辦學水平”、“進入省內高校先進行列”等,是不尊重教育規律的表現,脫離自身辦學條件和辦學水平的實際,盲目追求高起點,高目標,甚至片面追求辦學規模和數量的擴大與發展,忽視內涵的發展與提高,最終結果只能是以犧牲教育質量為代價,并將影響學校的長期發展。定位過低或缺乏定位,對高職院校今后的建設與發展以及整體辦學水平的提高也是不利的。教師應制定自己的近、中期目標,教研室也應有近、中期發展規劃與建設目標,只有把握住定位,才能凝聚廣大教職工的人心,才能催人奮進。
科學的辦學定位一般包括以下四層含義:首先,要解決培養什么樣的人才的問題。以就業為導向就是要求把培養社會所需要的和職業崗位所需要的人才作為人才培養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這就要求淡化學科性教育,強化職業技能培養和崗位技能培訓。教育和勞動保障部門決定,自2006年起,對未能落實就業崗位的應屆高職、中專畢業生集中進行崗位職業技能培訓,以增強畢業生的就業能力。現在,教育部門在全社會倡導并樹立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學校都要辦一流教育的思想。所謂一流教育,主要體現在先進的辦學理念、先進的管理和服務、優質的辦學條件和培養出高質量的人才上,最根本的標準是要培養出受社會歡迎的各類高質量人才。新疆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先后與蘇州工業園、天津天一食品有限公司、蒙牛集團、中泰化工、新能源等100余家新疆內外知名企事業單位、集團公司簽訂了長期用人協議,這就是開辟市場。有了用人單位,學校開什么課程、練什么技能要聽取用人單位的意見,按崗位需求的數量把一個專業分成幾個方向,引導學生達標,創造實驗、實訓條件,真正實現用人單位對學生技能操作的要求。高職院校應立足高職教育領域,以鮮明的辦學特色、過硬的人才培養質量和較高的畢業生就業率贏得社會的認可和尊重,要以一流的質量求生存,以一流的管理求發展,密切與企業的合作,花大力氣提高學生就業率和就業水平。從下表中可以看出,生源的數量與簽訂長期用人協議單位的數量以及就業水平的關系非常密切。近幾年來,高職教育培養的就業方向贏得了學生和家長的認可和支持。在高職教育的招生宣傳中,各校網站在介紹專業的就業方向和開設課程的同時,還介紹了就業方向。就業方向表明了就業的層次和待遇。就業工作帶動了學校的生存與發展,只有“出口”暢,才會“進口”旺,產學研結合是高職教育辦學的必由之路,是促進有效就業的重要途徑,是推動學校持續發展的主線。“訂單培養”是畢業生順利就業的最佳方式,考生、家長與社會對學校的認可程度,直接關系到考生來不來學校就讀。

其次,是怎樣培養人才。培養的方式有多種多樣。要特別鼓勵“訂單式”培養。要立足于高職教育層次,突出職業教育特點,以勞動力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提高學生就業能力為目標,為國家現代化建設培養高技能人才。要根據社會需要和市場需求,按照靈活設置、寬窄并存的原則改造傳統專業,發展緊缺專業,大力推進專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努力做到根據勞動力市場的需要設置專業。新疆輕工職業學院把教改思路放在首位,在教學過程中“針對市場設專業,針對企業定課程,針對崗位練技能”。要開設什么樣的專業,應看社會需要什么樣的技能人才,要看企業的發展動態與崗位的具體需求數量。
再次,學校要找準自己在整個高職教育和本地區高職教育中的定位。高職高專院校要為地方或行業培養人才,提供技術上的支持與服務。高職高專院校存在地域或行業的局限性,不同地域或行業有不同的特點,其產業結構不同,因而各地高職高專院校要結合當地實際,有針對性地大力培養社會急需的人才,促進當地的經濟發展。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可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1)專業設置有問題。教研室申請專業時定位不準確,只考慮教師和實驗設備,不考慮本專業是否符合當地的人才需求。(2)就業觀念的問題。學生不愿意去艱苦的崗位或者直接放棄就業機會。(3)供求不匹配。學校與用人單位缺乏溝通,導致用人單位需要的崗位沒有相應的畢業生,而許多畢業生又找不到相應的崗位。
最后,要科學地確定學校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任何一所學校都不可能培養全方位的畢業生,因此,要找準定位,挖掘亮點,持之以恒,辦出自己的特色,辦出自己的水平。要找準學校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特別是要找準學校在所在地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要和本地區的社會發展緊密結合起來,才能確保學校的健康、穩定、持續發展。克拉瑪依職業技術學院伴隨著祖國的石油工業和西部大開發事業而不斷發展壯大,已培養出各類技術管理人才三萬余名。該學院與新疆內外的石油、石化、交通、機電、建筑、旅游等行業一百多家大中型企業建立了校企合作教育關系,企業不僅成為學校穩定的校外實習基地,而且優先聘用該校畢業生就業,極大地提高了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
參考文獻:
[1]薛喜民.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理論與實踐[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0.
[2]任少紅.高職教育發展的制約因素與對策[J].職教論壇,2004,(1).
[3]耿金嶺.加強高職院校建設的思考[J].安徽教育,2003,(16).
[4]雷正光,等.面向21世紀職業教育管理研究[M].北京:科學普及出版社,1999.
作者簡介:
努爾江·朱(1967—),哈薩克族,碩士,新疆伊犁師范學院應用技術系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