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安全防范技術基礎》課程進行了教學內容的重組,從學習者的角度出發,遵循人的認知過程、特點與需要重組教學內容可以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提高學習的實效性,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寬基礎與深發展的矛盾。
關鍵詞:教材改革;教材編寫;認知規律
在使用傳統的《安全防范技術基礎》教材過程中,筆者認為教材內容的系統性過強,理論多、實踐少,教師講起來枯燥乏味,學生學起來一臉茫然。究其原因,筆者認為,與所用的傳統教材有直接的關系。職中學生的邏輯思維和理解能力有限,而傳統的教材邏輯嚴謹,強調知識的系統性和循序漸進,展現知識時通常是先原理后實驗的直線形,這樣會使學生往往感覺難度較大,失去進一步學習的興趣。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離開了興趣,學習效果自然難如人意。適合職中專業學習的教學內容應該如何組織呢?能否從學習者的角度出發,遵循人的認知過程、特點與需要重組教學內容?筆者對這門課程的教材進行了改革嘗試。
重組的策略
遵循認知過程,調整知識排序人們對新事物的認識往往是從整體到局部,在對具體事件操作過程中加深印象。學生對安全防范系統的認識也是如此。一提到電視監控子系統,學生往往第一印象是各種各樣的攝像機、監視器,至于工作原理是認識設備、學會使用設備后才慢慢理解的。從這一角度出發,筆者重組教學內容時調整了知識的呈現排序。以電視監控系統為例,重組后教學內容從認識監控設備開始,先了解各類設備的名稱、外觀,然后教授學生操作各種設備,使整個監控系統處于最佳工作狀態。在建立實物概念后引入圖形符號和線纜知識,讓學生按圖連接一個小型監控系統,完成各參數的設置,使系統正常工作。最后在學生具備連接線路等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傳授檢修系統故障的知識和技能(見下圖)。

把握認知特點,圍繞任務展現一般來說,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的思維形式多趨于表象性,他們的抽象思維能力、邏輯推理能力和綜合歸納、舉一反三的能力相對較弱。而職業學校從根本上說又是直接為就業服務的教育,學生學習三年之后就要走上工作崗位,服務社會。要使學生在知識起點較低的前提下,經過短暫時間的學習就能迅速掌握相關職業的基本技能,教材的編寫必須把握好這一認知特點。筆者在重組教學內容時嘗試采用圍繞崗位任務展現教學內容的方式,相關知識點的選取以夠用、實用為原則。如:在新教材的第四章第二節中介紹“監控圖像質量不高的故障檢修”這一知識內容時,首先明確該章節的學習任務就是了解這類故障的產生原因,掌握故障檢修辦法。然后介紹與該故障檢修相關的必要的知識,如根據現象縮小故障范圍、故障產生的主要原因、故障檢修的思路等。在知識要點的鋪墊下,就某一具體的小型監控系統出現監控圖像模糊不清的五種不同表現形式時進行操作步驟示范,使學生從中體會故障的檢修方法。為了保證學生能學以致用,該章節最后的練習設計為項目訓練,有的故障形式在示范中出現過,有的形式與示范中的類同,幫助學生舉一反三。考慮到學生可能日后遇到的實際問題會比實驗室中出現的更復雜,在該章節的主要內容后面增加了來自工程第一線的較全面的技術資料“監控系統常見的故障原因及排除方法”。
滿足認知需要,注重知識拓展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人們觀念的變化,一個人不太可能終身從事一種工作,或終身只服務于一個崗位。出于適應職業和崗位變化的需要,不斷學習、更新知識和技能勢在必行。這就要求中職學校的教材具有較大的靈活性,不僅能適應學生目前的認知需要,更能滿足學生日后適應不同的職業崗位的認知需要。不同的職業崗位對《安全防范技術基礎》課程的認知需要是什么呢?根據筆者對我校99屆至05屆畢業生的跟蹤調查,從事智能小區安全防范系統方面工作的畢業生有工程安裝人員、工程維修人員、產品營銷人員與項目設計人員幾大類,每一類人員對該門課程的能力要求也各不相同(見表1)。而在這幾類工作崗位中,就業單位的安排通常有這樣的規律:剛剛畢業的學生一開始先到工程現場學習具體的項目工程安裝,熟悉從施工安裝到調試使用的一個完整的過程。由此看來,熟悉從施工安裝到調試使用的完整的過程是從事安防行業工作的通用能力。只有當學生充分了解工程完整的施工調試過程后才有可能對系統的故障、產品的性能、項目的設計有較深刻的認識。這是學生持續發展的基礎。在具備通用能力的基礎上,學生還應具備與具體崗位相適應的其中一種或幾種專業技術能力。基于以上認識,筆者將“安裝調試一個獨立的系統”作為教材編寫的主線,而將日后拓展所需的知識,如新技術、新設備、從事各專項崗位的相關知識、規范等,以閱讀材料的形式在教材中給出(見表2)。

重組的效果與反思
筆者根據以上策略重新編寫了《安全防范技術基礎》課程的教材,并由電子工業出版社正式出版。筆者在我校05屆機電專業三年級兩個班級中試用該教材進行教學,取得了一些效果。
降低了學習難度雖然重組以后教材的知識增加了,但大部分學生普遍感覺這門課程學起來比較容易。93%的學生感覺學習目標明確,80%的學生感覺難度適中,82%的學生認為學習效果立竿見影,學習起來有動力,學習效率和學習效果明顯提高。
提高了學習實效職中教學的關鍵是要解決學以致用的問題,使學生掌握一技之長。從05屆機電科畢業生推薦表的調查中,筆者發現,80%的學生在自我介紹中沒有了往屆學生的“學習過《安全防范技術》課程”的不確定表述,取而代之的是“掌握了安全防范系統的基本安裝、連接與調試技術”的肯定表述。在面試中,有的學生還簡單介紹了自己獨立完成的安全防范系統設計,從而獲得了用人單位的青睞,提高了就業應聘的成功率。
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寬基礎與深發展的矛盾在有限的教材容量中完全兼顧寬基礎和深發展的需要并不現實,但新教材中豐富廣泛的新知識卻給初上崗位的畢業生提供了許多啟示。05屆機電科的畢業生在畢業半年后需要進行系統設計,新教材中“攝像點的合理布局”、“數字視頻監控系統的特點與前景”、“電視監控系統傳輸方案的選擇”、“監控設備的主要技術參數”等閱讀材料給學生提供了許多啟示。而有的畢業生從閱讀材料中了解到監控圖像上出現工頻干擾的一種可能原因是地環路中串入了交流電,根據這一線索查找相關資料最終解決了工程實際問題。
教材在教育工作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安全防范技術基礎》教材的改革只是筆者在這方面的初步嘗試。從嘗試的效果來看,改革后的教材遵循學生的認知過程的特點,降低了學習難度,提高了學習實效,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寬基礎與深發展的矛盾。
作者簡介:
程雙(1970—),廣東廣州人,廣州市電子信息學校中學一級教師,從事機電、自動化及樓宇智能方面的教學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