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職院校要更好地發揮職務評聘工作的人才評價職能與激勵導向作用,在職稱評定的要求上應區別于普通本科院校。高職院校應在實際操作層面制定科學合理的評定指標體系。指標體系要堅持教學、實踐兩個導向,分為高級指標體系和中級指標體系兩個層次,包括政治思想與職業道德、榮譽獎勵、教書育人、評委評價四個方面,并應確定具體的考核方法。
關鍵詞:高職院校;職稱評定;指標體系
我國的職稱改革工作已經進行了20年。20年的教師職務評聘工作有效地推動了高校教師隊伍建設。但是,隨著知識經濟與大眾化教育時代的來臨,高校的職稱評定中存在的問題也日益凸顯。高職院校承擔著培養技能型人才的任務,對教師提出了不同于普通本科院校的要求。職稱不僅是一種“學銜”,而且在現階段還直接與工資待遇掛鉤,對教師工作的積極性、創造性具有直接的“指揮棒”作用。高職院校要更好地發揮職務評聘工作的人才評價職能與激勵導向作用,鼓勵優秀人才脫穎而出,在職稱評定的要求上也應區別于普通本科院校。江蘇省教育廳在《關于做好2006年全省高校教師職務評聘工作的通知》中提出:“應根據不同層次高校教師的工作特點,進一步完善高校教師職務資格條件,實行教師職務分類評定。”但卻沒有提出具體可行的實施方法,因此,高職院校應在實際操作層面上積極探索,制定科學合理的評定指標體系。
指標體系應堅持兩個導向
教學能力導向高職院校應以教學為主,以科研為輔,指標體系必須體現教學的重要性。在中級評定中,教學分應高于科研分,在高級評定中,教學分可以與科研分相當。教學是高校的中心工作,關系到教育的方向和教育的質量,高職院校更是如此。在職稱評定中加大教學分,特別是教學方式方法、質量水平的評價,能起到很好的導向作用。要明確高職教育的教育理念,將這種教育理念貫徹到課堂教學中去,更新教學內容,改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水平,從而為培養社會需要的合格人才奠定堅實基礎。
實踐能力導向即要求教師具備“雙師”素質。高職院校培養的是技能型人才,教師必須具備實際操作能力,指標體系中的這一點應體現在獎勵、教學、實踐鍛煉的方方面面。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是保證教育質量、實現培養目標、突出高職教育特色、提高專業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有效途徑。“雙師型”教師是實踐教學基地的靈魂和活力,是確保實踐教學順利有效完成和全面提高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關鍵。因此,在職稱評定中突出“雙師”素質,有利于建立一支政治素質高,業務能力強,能夠圍繞高職辦學特色,使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有機結合,適應以能力培養為主線的高職教育理念與市場需求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對進一步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高辦學質量和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指標體系的總體說明
指標體系分為高級和中級兩個層次,考慮到記分的方便,總分均為135分。高級體系相比中級體系多了專家鑒定一項,因為涉及論文代表作的鑒定。在分值上,高、中級的不同在于高級體系中教學與科研的分值相同,強調教學與科研的同等重要性,而中級體系中教學分高于科研分,強調中級階段教學的重要性。
高級體系與中級體系的組成及分值見表1、表2:

政治思想與職業道德包括四個考核內容,即政治思想與職業道德、榮譽獎勵、教書育人、評委評價。具體考核方法為:(1)政治思想與職業道德主要看是否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堅持黨的教育方針,積極參加政治學習,關心國家大事,遵紀守法,教書育人,敬業愛崗,具有團結協作與集體主義觀念。在實際操作中,政治思想表現優秀,教書育人成績優良,任期內年度考核均為合格及以上者可得基本分,任期內年度考核優秀者可以加分。(2)榮譽獎勵包括國務院表彰(政府獎),省政府、國家部委表彰(政府獎),市政府、省廳局表彰(政府獎),獲院級優秀教師、優秀教育工作者、先進工作者、優秀共產黨員稱號等,分別計分。(3)教書育人主要看是否完成規定的學生管理工作(主要針對班主任、輔導員、團總支書記、分管學生工作的黨總支副書記、學院主管思想政治工作的部門中專職從事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員,以及分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院級領導),考核優秀者可加分。(4)評委評價分為優、良、中三個檔次,由評委作出綜合評價。
教學工作系統評價包括七個考核內容,即教學工作量、執行教學規范、教學競賽、學生評價、聽課成績、實踐鍛煉、評委評價。具體考核方法為:(1)教學工作量。任期內完成基本工作量得基本分,超過15%加1分。(2)執行教學規范。主要指執行教學工作規范、貫徹教學文件、落實教學環節的情況,分為三個層次打分,分別為執行教學規范,文件齊全、質量高;執行教學規范較好,文件齊全,質量較高;執行教學規范一般,文件齊全,質量一般。(3)教學競賽。分為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分別打分。(4)學生評價。分為四個層次打分,分別為平均分≥90,80≤平均分<90,70≤平均分<80,60≤平均分<70。(5)聽課成績。分為四個層次打分,分別為平均分≥90,80≤平均分<90,70≤平均分<80,60≤平均分<70。(6)實踐鍛煉。指下現場脫產鍛煉,每半年加1分,不得超過該項最高分。(7)評委評價。分為優、良、中三個檔次,由評委作出綜合評價。
研究成果包括兩大考核內容,一是論文、教材、專著、教研、科研成果以及應用科技成果,二是成果獎勵分。具體考核方法為:(1)論文、教材、專著、教研、科研成果以及應用科技成果加分,分為基本分和加分,如在全國核心期刊發表論文一篇,根據其質量基本分為12~16分,加3分;在省級刊物發表論文一篇基本分為7~12分,加2分等,以此類推。教學、科研、技術成果必須是通過鑒定已經結題的,國家級計算前7名,省級計算前5名,市級計算前4名,院級計算前3名。合作者得分分配系數為第一名為1分,以下每人按0.2分遞減。(2)成果獎勵分包括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省優秀教學成果特等獎;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市科技進步一等獎,省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省科技進步三等獎,市科技進步二等獎,省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省一類優秀課程;市科技進步三等獎,省優秀教學成果三等獎,省二類優秀課程;市科技進步四等獎,省教育廳單項獎;院級教學、科研獎。分為六個層次,成果獎勵分必須是經學校主管部門組織申報獲得的,表彰獎勵的主辦單位應是政府或相應的政府職能部門。
專家鑒定指專家作出的鑒定結論意見,按照每位專家作出的學術水平已達到、基本達到、尚未達到三個層次的鑒定結果分別計分。
參考文獻:
[1]胥濤.高校教師職務評聘的問題與對策[J].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5,(3).
[2]王勝今.推進教師職務聘任制度改革,探索建立適合學校發展的人事管理制度[J].現代教育科學,2006,(4).
作者簡介:
汪衛,男,江蘇沭陽人,現在徐州建筑職業技術學院人事處工作,南京師范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碩士,主要研究方向為高職教育、師德研究、“兩課”教學。
徐寧寧,女,江蘇豐縣人,現在徐州生物工程高等職業技術學校生物工程系工作,主要研究方向為生物制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