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加強輔導員隊伍建設是高職院校做好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保證,因此,應分析高職院校輔導員隊伍建設的現實狀況,并從學校層面與個人層面提出加強輔導員隊伍建設的切實可行的措施。
關鍵詞:高職院校;輔導員
高職院校輔導員與大學生的關系最密切,對大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學業成績的提高、健康人格的塑造等方面有著直接的影響,加強輔導員隊伍建設,是堅持高等教育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必然要求,對于加強與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高職院校輔導員隊伍建設的狀況
2006年教育部出臺并實施的《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以下簡稱《規定》)為加強高職院校輔導員隊伍建設提供了重要契機。多年來,由于高職院校輔導員的身份、角色未能明確,輔導員的待遇、出路問題一直未能得到很好地解決,致使許多輔導員感到所從事的工作沒有前途,因而缺乏激情,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實效。
輔導員崗位職責不清,角色定位不明確許多高職院校在輔導員的使用上存在著崗位職責不清、使用錯位等現象,對輔導員的崗位職責與工作范圍沒有明確的界定,學校任何部門都可以給輔導員分配指派工作,導致“輔導員工作是一個筐,什么都往里面裝”的局面,很多原本不屬于輔導員職責范圍內的工作,都要求輔導員進行組織和參與,使得輔導員承擔的服務性、事務性工作過多,客觀上將輔導員混同于一般的行政管理人員,影響了輔導員工作的主要方向和工作效果。這種混亂狀況在某種程度上暴露出高職院校用人機制的不完善。
輔導員數量配備不足,基本素質不理想輔導員從事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要求經常深入一線與學生進行面對面的交流,這就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近年來,高職院校連續擴大招生規模使得在校學生數量大幅度增長,但輔導員的配備數量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和條件限制,與《規定》中“高校按師生比不低于l︰200的比例設置專科生一線專職輔導員崗位”這個標準相差甚遠,由此導致輔導員的工作壓力越來越大。此外,高職院校大多由普通中專學校升格而來,本身高學歷、高職稱人員不多,與專業教師相比,從事輔導員工作的人員學歷、職稱層次更低,而且許多輔導員不是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畢業的,對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特征與規律不甚了解,同時也缺乏學生教育與管理方面的相關知識,因此很難真正將思想政治工作與學生工作做細、做實。
輔導員工作責任重大,發展機會有限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質量直接關系到社會的穩定,高職院校普遍重視安全與穩定工作,對輔導員工作提出的基本要求,通常是不能出現不安全和不穩定的情況,尤其是不能出現重大學生傷亡事故,這使得輔導員所承擔的責任非常重大。雖然輔導員平時工作很認真、很辛苦,但只要所負責的班級出現學生傷亡事故,很可能導致學校對其前期工作的全盤否定。同時,由于專職輔導員長期從事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對自己所學專業鉆研不多,向專業教師轉化的可能性不大,有些輔導員由于全身心投入到學生工作中,事情雜、頭緒多,不能專心從事科研工作,致使職稱評聘不順。從行政方面的發展看,由于現在很多領導崗位都有嚴格的職稱規定,同時許多具備高職稱的教師也來參與崗位競爭,使得輔導員在這方面處于劣勢地位。因此,輔導員對“重大的工作責任與較少的發展機會”的現狀感到既不滿意,也很迷茫。
輔導員工作水平有限,工作難度很大許多高職院校輔導員是剛剛跨出大學校園、走上工作崗位不久的高校畢業生,由學生向教師的角色轉換時間不長。由于從學校到學校,他們缺乏一定的從事教育工作的經驗,對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與學生工作也缺乏足夠的手段與技巧,尤其在突發性的事情面前往往顯得驚惶失措,不知如何處理。現在的高職學生多為獨生子女,他們所面臨的社會環境、家庭環境和學校環境日趨復雜,來自學習、生活、交際、情感、就業等方面的壓力日益增大,由此產生的學習上有困難、經濟上有困難、心理上有困難的學生數量大大增加,使得輔導員的工作難度越來越大。
高職院校輔導員隊伍建設的應對策略
教育部在《規定》中對輔導員的身份與角色、工作職責與要求、配備與選聘、發展與培養以及管理與考核等內容都明確了政策要求,高職院校應結合《規定》精神與院校實際情況,理清工作思路,制定科學的政策,通過切實加強輔導員隊伍建設,逐步形成一支數量上有保證、能力上不斷提高的學生管理工作隊伍,確保高職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順利開展。
(一)基于學校層面的建議
落實國家政策,保持隊伍穩定高職院校應認真貫徹《規定》精神,抓緊研究建立輔導員職業發展體系,完善輔導員準入、考核、晉升、評聘等制度,逐步把輔導員工作打造成具有吸引力的職業。高職院校政策的制定要有利于輔導員的成長和發展,使輔導員從事該職業真正感到工作有舞臺、待遇有保障、發展有出路。重點要解決以下問題:(1)職責劃分。要明確輔導員的工作職責,保證輔導員把主要精力放在學生全面素質的增強和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上。(2)數量配備。應嚴格按師生比不低于l︰200的比例設置一線專職輔導員崗位。(3)職稱評聘。應設立專門的輔導員職務評審機構,按教師職務崗位職數的適當比例評聘專職輔導員職務,應允許輔導員申報教育學、管理學、心理學等專業系列職稱。(4)個人待遇。應將輔導員的崗位津貼納入學校內部分配體系統籌考慮,并根據輔導員工作的特殊性給予適當補貼,不斷提高他們的實際收入水平。(5)發展出路。應鼓勵和支持輔導員向專業化、職業化、專家化方向發展,將專職輔導員隊伍作為黨政后備干部培養和選拔的重要來源,根據輔導員的個人條件和志向,也可向專業教學和科研工作崗位輸送。
注重教育培養,完善知識結構高職院校各級黨政部門要高度重視輔導員隊伍建設,對輔導員進行教育與培養,加強對他們的業務知識培訓,完善他們的知識結構,不斷提高他們做思想政治工作與學生工作的水平,從而提升輔導員隊伍的整體素質。對輔導員的教育與培養工作,應制定科學的規劃與詳細的計劃,將其納入學校師資隊伍整體工作計劃當中。對輔導員的業務培訓,可采用系統培訓與專題培訓相結合、短期培訓與攻讀學位相結合以及理論培訓與交流考察相結合的方法,幫助輔導員不斷更新和儲備知識。要積極創造條件鼓勵和支持輔導員進一步深造,尤其要鼓勵他們在職攻讀馬列主義理論和思想政治教育相關學科專業的學位,不斷提高他們的政治理論專業素質。此外,還應根據輔導員的工作內涵與專業特長,有針對性地開展深層次的教育學、心理學、管理學以及信息技術等方面的知識培訓。
重視制度建設,加強管理考核高職院校要重視輔導員的教育、管理與考核工作,加強制度建設,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如輔導員工作崗位職責、輔導員工作考核與獎懲規定等,建立一整套符合學校自身實際、有一定科學性和可操作性的輔導員考核評價體系,建立科學合理的獎懲機制。具體考核工作每年可由學生工作部(處)牽頭,會同各系和有關部門,對輔導員的德、能、勤、績等方面情況進行全面考核,考核中要充分考慮思想政治工作實踐性較強的特點,注意全面考核輔導員的思想政治素質、理論政策水平和工作實績,將自我評價、學生評議與系部評價有機結合起來,將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有機結合起來,將崗位聘任、津貼標準與職稱評聘有機結合起來,真正做到獎優罰劣,提高輔導員做好本職工作的積極性和自覺性。
(二)基于個人層面的建議
熱愛教育事業,立足本職崗位熱愛教育事業,熱愛輔導員工作崗位,是做好高職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輔導員要對自己所從事的事業有一個正確的認識,要堅定信念,以滿腔的熱情全身心地投入到高職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去。輔導員只有熱愛教育事業,并立足于自己的本職崗位,才能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兢兢業業、勤勤懇懇,為學生的成長、成才做出自己的貢獻。“身教重于言教”,輔導員的言行舉止對高職學生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輔導員在工作崗位上應本著對學生負責的態度,堅持以學生為本,堅持服務至上,堅持勤奮工作,不斷激發學生積極向上的力量,這樣才能深受學生的尊敬和愛戴,產生強烈的示范效應。
加強自身學習,提高全面素質輔導員在實際工作中若想得到教育對象的尊敬、佩服和信任,就必須在具有一定的思想政治工作專業知識的前提下,擁有廣博的社會文化知識,真正做到專與博相結合。根據工作的性質與特點,輔導員的知識結構應包括四個方面,即思想政治工作知識、教育與心理科學知識、廣泛的社會文化知識和一定的科學技術知識。科學發展的趨勢要求輔導員的知識結構朝著“KAQ”(即知識Knowledge、能力Ability、素質Quality三個詞的英文縮寫)的方向發展,實現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以及理論教育與社會實踐的結合。因此,輔導員要努力提高政治素質和理論水平,學會用辯證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解決學生中存在的問題。要自覺學習教育學、心理學、管理學等必修課程,不斷提高理論水平,掌握現代教育規律,運用科學的管理理念管理學生。要加強對新知識、新科技、新技能的學習,及時更新知識結構,通過自身不斷的學習,實現自己在知識、能力和素質三個方面的全面提高。
掌握工作技能,創新工作方法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藝術,輔導員要提升威信,就要不斷地提高工作技能,努力探索和掌握思想政治工作藝術。要多觀察,多實踐,勤思考,不斷將思想政治工作中帶有普遍性與共性的實踐進行歸納、總結并得出規律,從而增強工作的前瞻性、科學性和系統性,提高工作成效。高職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項需要不斷進行創新的事業,要求輔導員必須有創新精神與創新意識。創新是輔導員工作能力的集中體現,是新時期高職院校做好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輔導員要善于根據不斷變化的學生工作的內涵和主題,敢于打破陳規,樹立敢試、敢冒、敢闖、敢超的精神,積極研究新時期高職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特點和規律,立足本職崗位,以全新的工作理念、全新的工作方法,不斷開創高職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
參考文獻:
[1]謝安邦.高等教育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胡沐輝.關于新時期高校輔導員素質的思考[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5,(11):78-79.
[3]張廷權.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遼寧教育研究,2004,(6):91-92.
[4]陳德明.新時期高校輔導員應具備的素質[J].理工高教研究,2004,(3):61-63.
[5]肖輝.當前高校輔導員隊伍的現狀分析及對策[J].高教論壇,2006,(1):108-110.
作者簡介:
吳建強(1973—),男,江蘇句容人,鎮江高等專科學校講師,江蘇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碩士,主要從事學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本欄責任編輯:王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