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服裝設計專業學生的素質培養,要以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為目標。通過培養學生的文化內涵、時尚心態、設計定位意識、科技應用能力,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和服裝設計專業的教學質量,以滿足服裝產業對人才的需要。
關鍵詞:服裝設計;素質;培養;質量
高職教育作為與經濟社會發展結合最為直接的教育形式,面對服裝產業的快速發展及人才市場需求的巨大變化,對服裝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新的挑戰和更高的要求。然而,在培養服裝人才的過程中,存在著重視專業知識和技能學習,輕視學生素質教育的問題。長此以往,勢必會影響服裝人才的培養質量,影響服裝產業的經濟振興。因此,服裝專業的素質教育勢在必行。要把對服裝專業學生實施素質教育看成是高校教育的一場深刻的變革,從思想上、觀念上認識到高職服裝教育的培養目標最終應落實到以培養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較高的科技素養,高尚的審美品位,較強工程技術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我校在服裝設計專業的教學中,對學生素質培養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培養學生的文化內涵
服裝是一種文化形態,同時也是一種文化品位的濃縮,這就要求服裝設計者有一定的文化和藝術修養。為此,我們在課程安排上不斷調整、改進課程結構,增設了中西方文化傳統研究、服裝史、服裝美學等人文學科,幫助學生不斷增加“文化”的存貯量,活躍學生的形象思維,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在課堂教學中,應用各種教具引導學生觀察各種物品的色彩、造型、材質、肌理等,幫助學生將它們作為服裝設計的語言在作品中表現出來。如從放射狀的線條造型啟發到衣褶的造型;從植物及物品的形態啟發到裙子、禮服的造型等。通過帶領學生到山區寫生,到少數民族地區采風,到北京參加中國服裝博覽會,到美術館看展覽等多種形式的實踐活動,使學生從風景、植物、動物等形態變幻中;從時尚品牌的流行因素中;從具有獨特審美情趣的民族、民俗服飾及藝術中汲取靈感,尋找設計源泉。通過實地考察采風,收集實物,學生把傳統的與時尚的、民族的與國際化的元素融入設計中,使作品不僅具有獨特的造型風格,而且顯示出一定的藝術品位和審美情趣。
培養學生的科技應用能力
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許多高科技已應用到服裝行業,如計算機和網絡技術應用于服裝信息采集傳遞、產品設計、生產管理等環節,高科技服裝設備在裁剪、縫制、立體熨燙中的運用。服裝科技的發展,服裝面、輔料的多樣化,各種質感奇異、功能完善的新型材料的出現,加快了服裝產業的升級。同時服裝科技應用水平能力的高低也成為服裝專業畢業生就業的一道“門檻”。通過對服裝設計專業畢業生就業情況的調研,可以看出不同地區對設計人才的要求。如蘇杭地區要求設計人員識別面料的水平要高,而且要根據面料特點體現設計風格。廣東虎門服裝基地要求設計人員準確收集流行信息,運用電腦進行款式設計。而福建石獅沿海地帶的外貿公司則要求設計人員必需熟練運用電腦,進行款式的延伸設計。
針對服裝產業科技化的現實,在服裝設計專業教學中,必需加強學生科技應用能力的培養。如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信息收集能力,讓學生借助互聯網上的信息資源,根據新產品的發布信息把握服裝的設計風格和流行趨勢。通過服裝材料學課程的學習進行市場考察、到紡織印染企業參觀。收集新型面料,分類整理,讓學生逐漸熟悉面料的性能和特點,在設計中合理運用面料。開展“課題教學”,教師以優秀作品及市場為例,引導學生將質地截然不同的面料組合在同一款服裝上,通過不同肌理效果的反差產生大膽的或微妙的對比效果。嘗試運用多種形式進行面料的再造,體現不同的設計效果。
采用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制造(CAD/CAM)技術,是服裝行業技術改造的重要手段之一。CAD技術可大大提高設計質量,加快產品的研制速度,提高設計工作的科學性和創造性,它是加速產品更新換代,提高產品市場競爭能力的有效工具。普及應用CAD技術必將為促進服裝產業的技術改造,提高企業經濟效益作出貢獻。為此,我們加設了服裝CAD課程,在教學中不斷引導學生認識和了解服裝CAD系統,指導學生正確使用和操作服裝CAD系統,并引導學生學習相關的設計軟件,如Photoshop、CorelDraw、 freehand、 illustrator等。服裝科技應用能力的增強,也為學生就業,步入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從我院的服裝專業學生工作情況看,大多數學生適應力較強,能在較短的時間內適應工作,并得到了社會和用人單位的好評。
培養學生的時尚心態
服裝設計要滿足人們對服裝時尚化、個性化的追求,設計永遠要走在潮流的前面,要有前衛意識。這就要求設計師必須時刻保持高度敏銳的感覺,在了解人類審美規律的基礎上,去引領服裝的流行。另外,服裝的流行都有一定的周期,服裝款式流行的不斷變化,反映著人們的審美情趣在不斷提高。只有保持對流行敏銳的觀察力,把握住流行趨勢,才能設計出時尚美觀,反映時代精神,為人們所喜愛的流行款式。針對流行的這一特點,服裝設計專業教學不能只是“紙上談兵”,要盡可能組織學生走出校門、面向市場,到市場做廣泛深入的調查。對不同類別、不同品牌的服裝流行款式進行分析,掌握第一手信息資料,同時通過互聯網和訂閱國內外服裝報刊等多種渠道,了解最新的服裝流行趨勢、款式造型。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將自身設計風格與流行時尚糅合在一起,設計出別具風格的時尚感強的服裝。作為一名優秀的設計者,不僅要著眼于當前的時尚,而且要考慮用新一輪的設計取代它。因此,在教學中,我們在注重對學生“時尚心態”培養的同時,還引導他們在設計上不要“照搬模仿”,總跟在流行的后面。要放遠眼光,舍取有度,塑造風格,在時尚中保留精髓,要勇于創新設計,表現獨特的設計風格。
培養學生的設計定位意識
任何服裝都不可能滿足所有階層消費者的需要。對于服裝設計者來說,首先要有明確的設計定位,而設計定位又是建立在深入市場調研和了解消費群體的實際需求基礎上的。教學中,教師應指導學生通過互聯網收集信息,到圖書館查閱資料,了解流行趨勢和服裝市場的總體走向,初步建立起流行意識。然后帶領學生考察市場和名牌服裝專賣店,捕捉服裝市場的新動向,認真分析服裝市場的現狀和規律,并根據對流行趨勢的把握,找準服裝設計與服裝市場的最佳結合點。如分析“哥弟”品牌女裝的設計定位,有意識地把學生引入品牌設計的環境中,培養學生的市場意識,使他們把自己的設計定位在“產品設計”上。通過認真細致地進行市場調研,分析所面對的消費者,他們的文化層次、年齡階段、收入情況、對服裝的要求、可接受的價格等因素。分析取得的資料,引導學生有選擇、有取舍地借鑒和運用其相關的設計要素,進行專門的產品項目訓練。使學生的設計既符合人們的審美情趣,同時又保持自身的文化內涵,這種“定位”意識的培養,不僅豐富和開拓了學生的設計思路,強化了“產品設計”意識,而且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總之,服裝行業是最具競爭性、挑戰性的行業,服裝業的競爭最終是人才的競爭,而人才的競爭又表現在綜合素質的競爭上。服裝設計專業的素質教育,形勢緊迫,任重道遠。在服裝設計專業教學中,既要注重學生技能的提高,又要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切實提高教學質量,滿足服裝產業的高素質人才需要。
參考文獻:
[1]李當岐.服裝學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鄒平,顧韻芬.論服裝產業發展及其專業人才的培養[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4,(12).
作者簡介:
伊紅莉(1968―),女,河南開封人,開封大學工藝美術學院服裝藝術設計專業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