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實踐教學是高校財會類專業教育教學的重要環節,完善的實踐教學體系是提高實踐教學質量,實現高校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途徑。本文主要論述了財會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原則、構成要素與保障體系。
關鍵詞:財會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
財會類專業是應用性、理論性、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其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是居于同等地位的重要教學環節。實踐教學效果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進而影響學生綜合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為此,有必要對財會類專業的實踐教學進行分析和研究,積極探索實踐教學的新思路,改進實踐教學方法,規范實踐教學管理,從而構建理論聯系實際、由淺入深、具有一定前瞻性的完善的財會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
財會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原則
實踐教學對于培養創新人才,提高學生實踐能力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為了切實提高實踐教學質量,必須構建相對完善的實踐教學體系。構建實踐教學體系要遵循以下原則:
目標性原則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一定要圍繞專業培養目標和人才培養規格來進行,同時要結合財會類專業崗位群對知識、技能和素質方面的實際需要,按照系統工程的觀點進行全面規劃。
對象性原則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要考慮到對象的需要,即學生的需要。既要考慮學生當前的需要,又要考慮學生就業和未來發展的需要。
實踐性原則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要突出“實踐”二字,在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的選取上都應突出實踐教學的地位,把學生需要的、想學的技能教授給學生,以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為目標設計實踐教學活動。
全程性原則實踐能力的培養和提高需要長時間積累,所以實踐教學應貫穿于教學的各個環節,貫穿于學生學習的全過程。
規范性原則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要規范實踐教學的內容和形式,制定相應的考核標準和要求,對影響實踐教學質量的各種因素進行全面、系統的管理。
財會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成要素
實踐教學體系是指實踐教學的內容體系,即在制定教學內容時,圍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通過課程設置和各個實踐教學環節的配置而建立起來的與理論教學體系相輔相成的內容體系,主要包括四個方面:實驗教學、實訓教學、實習教學和社會實踐。
實驗教學實驗教學是圍繞某一門具體課程教學設計的。作為課堂理論教學的輔助,隨各門課程分散安排,多為基礎性操作、知識的簡單應用或模仿。如制作憑證和登記賬簿,其目的是驗證、鞏固理論教學的基本概念與知識,掌握實際操作技能。實驗教學是理論教學的延伸和拓展,通過實驗教學,使學生對課程理論和知識點加深理解。
實訓教學實訓教學是對學生單項能力和綜合技術應用能力進行的訓練,也包括職業崗位實踐訓練,是應用性實踐教學。通過各種實訓,使學生能夠掌握從事專業領域實際工作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基本技術應用能力。尤其是綜合實訓,通過模擬手工操作和會計電算化操作、模擬案例、網絡模擬等對學生進行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訓練。如模擬企業某一時段的經濟業務往來,經過設計和加工形成系統完整的會計原始資料。由學生充當企業財會人員,按照實際崗位分工(如財務總監、主管會計、會計、出納、審計人員等)、會計實務處理的規范進行仿真操作演練,讓他們掌握所屬崗位的相關業務,履行職能,然后再與其他崗位上的人員進行輪換。這種操作過程實際上是將會計學抽象的概念、原理及核算方法與實際業務相結合,幫助學生直觀地認識實際工作中的會計流程、崗位職責,使他們懂得如何整理復雜的原始單據、登記賬簿及編制會計報表。由于實訓資料是模擬有代表性的企業的經濟業務,所用憑證、賬本、報表均與實際相同,而且業務全面、系統,崗位分工明確,因而具有逼真、系統、趣味性強等特點。這種實際操作模擬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會計學課程內容的認識,使學生掌握會計核算的全過程和會計基礎工作的規范,而且可以使學生加深對會計職業道德的理解,同時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他們今后從事實際會計工作的自信心。
實習教學實習教學是學生對真實職業環境的重要體驗,是讓學生在實際生產環境中了解職業、將課堂上所學理論和技能向實際工作能力轉換的重要教學環節。實習教學一般可以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1.認識實習。即學生在學習專業課之前,為了對本專業有所了解而進行的參觀性實習,讓學生觀摩企業的會計處理,如憑證的取得、填制、審核、登賬、編制會計報表等一系列會計處理流程等。認識實習主要是增加感性知識,是為學習理論課服務的,不強調培養操作技能。
2.頂崗實習。在完成基礎課和部分專業課后,讓學生到校外實習基地或企業進行隨崗或頂崗實際操作。學生親身到企業財務部門參與財務人員具體的業務處理,有利于學生進一步增強感性認識,還可把在課堂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際工作中,檢驗自己的實際工作能力,同時還能熟悉企業經營活動的來龍去脈以及崗位職責和工作內容,增強學生財務業務的實際操作技能。
3.畢業實習。即在學生學完全部課程后,為了培養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縮短學生走上工作崗位的適應期,在畢業前進行的最后一次也是最重要的綜合性實習。通過畢業實習,可以鞏固、發展學生已獲得的專業知識和實踐技能,使學生進一步明確財務工作在經濟活動中的重要地位,掌握正確處理經濟業務的能力和技巧,并為做好畢業論文進行必要的準備,如開展調研工作、資料收集等。
社會實踐社會實踐是一種形式多樣、教學效果比較獨特的實踐教學活動,在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社會公德、人際交往和團隊合作等方面,是其他教學活動難以取代的。學生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識和技能到有關部門進行社會調查,在活動中學習做事的方法,提高動手能力和組織能力,提高適應能力。讓學生走向社會是十分必要的,在學生認識社會、了解社會的同時全面提高了自身的綜合職業能力。
實踐教學保障體系的構建
為了達到預期目標,使財會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有效地實施與運行,必須構建有效的實踐教學保障體系。
規范實踐教學管理管理制度是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的根本保證。為規范實踐教學管理,使實踐教學體系順利實施,就需要加強實踐教學計劃、實踐教學課程大綱等實踐教學文件資料和管理制度建設,使教學活動有章法可循,教學監督和檢查有制度可依,用制度來保障實踐教學整個過程及中間環節的順利實施。
實踐教學基地建設實踐教學基地是學生進行實習、科研等實踐活動的主要陣地,直接關系到實踐教學的質量,所以建立產、學、研相結合的實踐教學基地是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的必備條件。實踐教學基地建設主要包括實驗室建設和實習基地建設兩個方面。實驗室是教學和科研的重要基地,也是學生從事各類實踐和創新活動的重要場所。實驗室面向學生開放是培養學生科學研究能力、實際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和提高綜合素質的有效途徑,對于提高實驗教學質量,進一步加強素質教育具有重要作用。實驗室建設要與學科專業建設、課程建設相匹配,統籌規劃、優化配置,逐步試行實驗室開放管理制度,并加強實驗室安全和環境保護管理。實習基地建設要堅持校內校外結合,學??梢猿浞掷蒙鐣Y源,與企業、會計師事務所、銀行等合作,建立一批穩定的實習基地和產學合作基地,校企雙方實現雙贏。
師資隊伍建設要保證實踐教學效果,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就需要既有較強的理論基礎、又有豐富實踐經驗的“雙師型”教師。因此,財會類專業的教師應重視自身專業素質的提高,在理論知識豐富的前提下,還必須具備較強的實踐經驗,要精通財務核算流程及操作。學??梢酝ㄟ^安排教師到企業、會計師事務所掛職鍛煉,允許和鼓勵教師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到企業兼職等措施,使教師積累教學所需要的專業技術和實踐經驗,從而提高教師的理論和實踐教學水平。還可聘請一些經驗豐富的優秀財會人員、注冊會計師等到學校舉辦講座或進行實習指導。
實踐教材建設教材是人才培養過程中傳授知識、訓練技能的重要工具,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保證。目前我國的財會類專業實踐教材內容陳舊,范圍狹窄,缺乏超前性,落后于會計相關法規和準則的變化。因此,要構建財會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就需要組織一批實踐經驗豐富的財會類專業教師編寫實踐教材,在學習國外優秀實踐教材建設經驗的基礎上,增加適應我國新法律法規的內容,增加適應社會發展所需的內容,做到每個實踐環節都有實踐教材,而且形式應靈活多樣。
總之,只有從客觀實際出發,加強實踐教學管理,構建完善的財會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才能真正提高財會類專業實踐教學環節的教學質量,更好地為高等院校的教學服務,培養出實用型的財會高級專門人才。
參考文獻:
[1]張茂根.構建實踐教學體系 培養創新人才[J].黑龍江教育,2005,(9).
[2]張浩良,等.會計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研究[J].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6,(1).
[3]鄭平.構建科學的會計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初探[J].職教通訊,2001,(12).
[4]顧力平.高職院校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研究[J].中國高教研究,2005,(11).
作者簡介:
李曉梅(1969—),女,重慶交通大學應用技術學院講師,注冊會計師,主要從事財務會計、財務管理和稅法等方面的教學和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