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文課作為職業教育中的一門公共必修課,肩負著使學生獲得精神享受、情感熏陶、思想拓展、意志強化、心靈滋養、人格升華的重任。在這一過程中恰當地運用教學法無疑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關鍵詞:語文課;職業教育;擴展式教學法
近年來,職業技術學校的教學對象發生了質的變化,他們中的大多數認為就讀職業技術學校的目的主要是學技術、技能,而忽視了對基礎學科尤其是語文學科的學習。學生往往看不到語文學習與學習專業知識、尖端知識及今后發展的關系,對語文學科的學習缺乏興趣和足夠的重視,認為隨便讀一些課外書就能提高語文水平,這是一個誤區。殊不知,語文在我們萬花筒般的生活中充滿著無窮的魅力。原國家教委在1992年頒布的《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語文教學大綱》明確指出:“語文是學習和工作的基礎工具。”學好語文對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有著重要作用。那么,擺在職業學校語文教師面前的任務就是如何教好語文課,使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獲得“精神的享受、情感的熏陶、思想的拓展、意志的強化、心靈的滋養、人格的升華”,全面提高教育對象的綜合素質。筆者在語文教學中積極探索,借鑒各種教學方法,運用擴展式教學法進行教學,不僅提高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而且在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方面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擴展式教學法
擴展式教學法是指在教師指導下,學生借助板書、圖片等形象化教學手段,不斷地由詞擴展到詞組、句子,然后再由句子擴展到句群或段落,最后由段落連成課文;同時再由教材內容擴展到教材外的內容,拓展學生視野。這一過程是由教師和學生參與的互動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經教師引導和啟發,每向前走一步,都能從自己的現有水平出發,把新學的知識納入已有的認知結構并達到理解和掌握;教師把握著擴展的方向和難度,并控制著速度和節奏。通過師生的共同努力,學生經過感知→理解→記憶→模仿訓練,能較快地將書面語言變成自己的語言,準確地運用于實際的學習、生活中。擴展式教學法的運用步驟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由詞擴展到詞組或句子詞匯是語言的建筑材料,是交際的基礎,是最小的能夠獨立運用的語言單位。擴展式教學法就是以詞匯為基點,要求學生掌握一個詞,不僅要理解詞匯的意義,還要理解詞匯的結構意義和語境意義。職業教育的培養對象由于受到重技能操作、輕基礎學科思想的影響,聽、說、讀、寫的能力普遍較差,導致大部分學生書面表達能力和面向社會的實用口語能力欠缺。現代社會恰恰要求每個人,尤其是年輕人,都應具備較強的語言交際能力,以此作為立身處世、待人接物、競爭生存的基礎。因此,在教學中,應要求學生準確地掌握詞,再由詞擴展到詞組、句子,使學生能準確地表達完整的意思。例如,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中,寫樹“將一片荷塘重重圍住,只在小路一旁,漏著幾段空隙,像是特為月光留下的。”一個“漏”字,從“重重圍住”來,突出白天絕無的情景,用得非常精工。這時就可以要求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擴展,將“漏”字組成不同的詞,再由詞組成不同的句子:

在這樣的擴展訓練過程中,學生充分展開思維,爭相發言,氣氛活躍,大大地培養了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敏感性,拓展了學生的思維空間,為學生準確地掌握詞、詞組,也為準確地表意、溝通打下良好的基礎。
由句子擴展到句群句群是學生掌握段落或課文內容不可缺少的,由句子組成句群,培育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是運用擴展式教學法的重要一環。在這一環節中,教師可以預先把段落的句子打亂,要求學生重新組合,構成一個句群,然后與原文進行對照。當然這就要求教師課前做好充分準備,同時要求學生能積極主動地配合。這種在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和經驗的基礎上構成的句群,即使與原文有出入,卻能使學生快速理解和記憶所學的語文知識,而且能較快地進行復述,準確地回答具有理解性和概括性的問題。這樣一個句群一個句群地理解突破,最后使學生能夠完全掌握課文內容,并培養和提高了聽、說的能力,使學生較快地把書面語言變成自己的語言,運用于實際中。例如,分析《荷塘月色》中“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而葉子卻更見風致了。”一段,先分組要求每組學生分別把描寫荷葉、荷花、荷香、微風、流水的句子理解清楚,其中包括有哪些動詞、形容詞;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等。然后,再由學生自己組成句群,構成段落。這樣他們不僅理解了文段內容,而且很快能把文段內容背誦下來。
由教材內的文章擴展到教材外的文章眾所周知,語文學科是一門工具性和思想性統一的基礎學科,是學習其他各門學科的基礎。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載體。語文學科是學生學習做人、學習文化科學知識,使自己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語言基礎、思維基礎、文化基礎、感情基礎、思想基礎和理論基礎。這就揭示出語文教學對于人才培養有著多方面的作用,正如錢理群教授所說:“語文這門課程將打破時空的界限,克服個人生命的有限范圍,把同學們引入民族與世界、古代與現代思想文化的寶庫,與百年之遠、萬仞之遙的大師巨匠……進行心靈的交流,精神的對話。……與這些民族的以至人類的精英一起思考、探索,共同承擔生命的輕與重,就在同哭同笑同焦慮同掙扎的過程中,你會于不知不覺中發現自己變了,變得更加復雜也更單純,更聰明也更天真,你內在的智慧、思考力、想象力、審美力、批評力、創造力……被開發出來,你的精神自由而開闊了,你的心靈變得更加美好了。”這樣,就要求我們摒棄教材中一些較陳舊的、離現實較遠的文章,有的放矢地從教材外的報刊、書籍中選擇一些優秀的篇章,激發學生學語文、愛語文的熱情,調節課堂氣氛,啟迪學生心智,陶冶學生性情。
教學體會
語文課堂教學的內容要活由于職業教育的教學對象語文素質差距很大,如果完全按照教材中的課文內容去講授,學生的學習興趣就不濃。學生希望聽到生活中、工作中的實例,學到更多與現實密切相關的語文知識,這樣才能使他們學以致用,把學問與實際生活相結合。課堂教學內容的靈活選擇要體現出語文的工具性和思想性的高度統一。在教學實踐中,筆者除了有選擇地講授教材中的一些范文,以鞏固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外,還經常在報紙、雜志上選擇一些內容豐富、貼近生活、催人上進的文章作為講授的內容。授課內容靈活,學生學習有了興趣,不僅鞏固了語文基礎知識,而且從生活實例中學會了如何做人、如何生活,潛移默化地培養了學生語文自學能力,對塑造學生良好的人格和提高學生語文學習成效起到了重要作用。
職業教育的語文教學應寓教于樂由于接受職業教育的學生專業課的壓力較大,部分學生偏重專業課,對技能的實操環節一絲不茍,而對基礎課卻抱著一種無所謂的態度。所以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使學生體會到基礎課的輕松,又要有所收獲,教師不能照本宣科地滿堂灌,應運用擴展式教學法,使學生有一個展開思維的空間,并留給學生閱讀、設疑、討論、回答提問、課堂習作的時間,設法使課堂氣氛活躍、輕松。這也是保證語文教學效果的重要一環,寓教于樂比費盡口舌的講解效果要好得多。
結合專業,提高表達和思維能力職業教育的語文教學不能單純地為教語文而教語文,應把語文教學引導到專業學習上去。在教學實踐中,筆者注重語文知識與專業訓練相結合。例如,指導學生寫好書面的實習計劃、總結,或要求學生把實習過程中的某一環節用口頭方式表達出來等等。這樣既可以加強學生對專業課的理解,又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為學生步入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
教學方法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不斷發展的,時代的需要是教學方法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語文教師應善于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促進教與學的雙向互動。靈活運用教學法,促使課堂氣氛活躍,結合專業的實際訓練,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正確掌握和使用語文這一工具,而且還可以在培養學生思維、提高學生智力、培養學生情操、提高學生文化修養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朱學坤,徐武漢,魏星.語文的魅力[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114.
[2]姜麗萍.擴展式教學法初探[J].語言教學與研究,1999,(1).
[3]李文仲.應當加強“語言交際訓練”的教學[J].語言教學與研究,1997,(6).
[4]錢理群.以“立人”為中心[J].語文學習,2000,(1).
作者簡介:
李錦英(1965—),女,廣東韶關人,講師,主要從事語言教學方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