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紹:Frank,在美國接受兩年高中教育,今年考入愛荷華州立大學。
Frank很友善,一見面,就站起來和我打招呼,一個很有禮貌的小伙子,并沒有記者想象中那種留學生特有的驕傲與矜持。
記者:這是你第幾次回來辦簽讓?緊張嗎?會不會擔心拿不到簽證?
Frank:是第三次回來辦簽讓。一點都不緊張,因為我第一次辦簽證10分鐘就出來了,今年辦更加沒有問題了,我已經在那邊讀了一個學年。
記者:你打算在家呆多久?會不會特別珍惜這些時間?
Frank:當然會特別珍惜這段時間,和父母在一起的日子太少了,今年因為是大學頭一年,開學比較早,再加上在紐約實習了一個月,所以在家里的時間只有30多天。
記者:你高二就出去了,可以說是少小離家了,出去之后有沒有遇到一些生活上的麻煩?
Frank:最主要的是孤獨感,人在他鄉,父母家人都不在身邊,很多事情都要自己獨自面對。老師也不會像國內一樣教你怎么做。哪怕一件很簡單的事情都會變得很難,就拿我申請大學來說吧。我要先了解這個大學的位置,她的招收范圍,有沒有我要讀的專業,然后自己去注冊、考試,成績出來了還得把成績郵寄過去。
記者;當初出國的時候英語水平能與外國人交流嗎?最后是怎么克服這個困難的?
Frank:在國內我是讀的外國語學校,外語還可以,可是過去以后別人說話夾雜了很多俚語,完全聽不懂,因為在國內學的英語都是語法比較正規的,所以我就嘗試與歐洲來的和本地的學生交流,努力去融入環境。另外學校給我安排了國際學生必修的ESL課程,再加上平常正規的英語課程學習,自己的英語也進步很快。
記者:有一篇介紹美國教育的文章是這樣寫的:美國的中學簡直是孩子的天堂,課業負擔少,公立學校每天最多4節課,下午3點放學,而且學習成績被視為隱私,不容許公布。你覺得這些和實際情況相符嗎?
Frank:我覺得美國的中學教育還是很嚴格的,雖然與國內相比,會自由一些,但是學生們要想上大學就必須拿到高中畢業證書,然后參加SAT、托福考試,并提供GPA(高中三年的綜合成績)。在美國,老師不會把你的成績在公眾面前公布出來,只有你一個人知道,像國內那種排名更是沒有。
記者:因為考試成績不公布,在學校里孩子們沒有競爭會不會學習缺乏動力?
Frank:不會啊,學生們還是會相互間的,比如有同學問我成績怎么樣,我會告訴他,然后全班同學的成績就會比較公開。
記者:你們班上中國學生多嗎?
Frank:我們班就我一個中國學生,學校歷史上招收的中國學生也特別少,據說我是第三個,第一個是一位清朝的古人,第二個是我的推薦人,當初我進來這里讀書是他介紹過來的,當時申請程序特別難。只不過從我開始,學校擴大了招收中國學生的比例,人數增加到4-5名,也不需要推薦人了,反正是比我進來的時候容易很多。
記者:也許是你做了一個好榜樣,學校認可了中國學生的優良素質。
Frank:嗯,也是有這個因素吧。在學校我比較努力地適應環境,每天努力學習,但是相對地臺灣來的學生扎堆現象就比較嚴重,除了上課,其他時間就用國語說話,在學校產生了不好的影響,所以學校縮減了對臺灣生員的錄取,擴大了對中國內地學生的招生。
記者:最后一個問題,你覺得國內高中教育與美國高中教育有什么區別?
Frank:最重要的不同是學生的學習目的,在國內,學生們學習是為了考試,而在美國學習是為了生活,學生們會在開放的學習環境中,尋找自己的興趣愛好,以此作為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