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資匱乏 英國撥款激勵理科生名校留學
英國政府日前宣布,理科畢業(yè)生如果重返學校接受物理、化學和數(shù)學師范培訓,那么每人將得到5000英鎊(約合1萬美元)獎金。此舉旨在應對英國科研等領域由于缺乏理科教師而面臨的威脅。
師資匱乏
據(jù)英國《泰晤士報》報道,現(xiàn)階段,普通中學教育證書考試(GCSE)物理課的任課教師中,只有不足三分之一的人取得過物理學位或接受過專門師范培訓。至于中學高級水平考試(A-level)物理課,13%課程的任課教師本身沒有通過高于A-level水平的考試。GCSE相當于中國的“中考”,A-level考試則相當于中國的“高考”。
英國目前缺乏化學和數(shù)學教師。缺乏專門撥款,因此選修A-level和大學物理和化學課程的學生人數(shù)在減少。從20世紀80年代初到2005年,報考A-level物理考試的學生由5.5萬余人減少到不足3萬人,其中多過24所大學的物理和化學系在過去10年里被迫關閉。
雖然英國畢業(yè)生接受這些“冷門”課程的師范培訓可以享受免稅獎學金,但只是參加培訓者有所增加,報考這些學科的學生還是少之又少。《泰晤士報》說,英國幾乎一半的物理老師在任教5年內離職。
激勵辦法
英國前科學大臣塞恩斯伯里勛爵領導的科學與創(chuàng)新戰(zhàn)略委員會5日發(fā)布一份評估報告。報告建議,如果其他理科畢業(yè)生或擁有相似背景的教師愿意接受數(shù)理化師范培訓,可以獲得獎金。
獎金將激勵選擇法庭科學、體育科學和心理學等熱門專業(yè)的年輕人轉而選擇物理、化學和數(shù)學學科。英國政府接受評估報告的建議,宣布將向接受數(shù)理化師范培訓的理科人才每人提供5000英鎊獎金。
英國首相戈登#8226;布朗當天在一個商界和科研領袖研討會上說,政府即將出臺一項“大型戰(zhàn)役”支持學校的理科課程。兒童、中小學與家庭大臣埃德#8226;鮑爾斯宣布下個月起實行計劃。英國政府還準備撥款800萬英鎊,扶助建設理工科學術俱樂部,將中學俱樂部數(shù)量從現(xiàn)在的250個增加到500個。
重視理科
按照英國政府培訓目標,希望到2014年時,有25%的教師接受過物理課程培訓,31%的教師接受過化學課程培訓。這就是說,每門學科的畢業(yè)生中,五分之一將參加培訓。算上其他相關理科專業(yè)畢業(yè)生,參加培訓比例將為33比1。
塞恩斯伯里勛爵強調說,政府資助基礎學科至關重要,因為基礎學科對英國的經濟前景非常重要。科學界和商界領袖對塞恩斯伯里勛爵的評估報告和政府回應給予支持。英國皇家學會主席里斯勛爵說:“這份全面的評估報告及時地提醒我們,理科在我們的經濟中所處的中心地位。”
未來外國留學生畢業(yè)后可以在德工作三年
德國大聯(lián)合政府的內閣會議上傳出消息,為應對德國缺乏專業(yè)人材的現(xiàn)狀,未來在德外國留學生在獲得德國大學學位后,可以在德國工作三年。另外,德國還將開放東歐國家的專業(yè)人材來德。在經濟界的壓力之下,德國聯(lián)邦政府早就開始計劃松動海外人材來德工作的種種限制。聯(lián)邦教育和科技部長沙宛是這項改革的積極推動者,而阻力則來自由社民黨副總理明特費林主持的勞工部。
沙宛和經濟界人士都要求,將目前的海外專業(yè)人士來德工作的最低年薪門檻,從目前的八萬五千歐元降低到六萬乃至四萬歐元,但這個建議并沒有在內閣會議上討論。相關更動將可能在今后幾個月內出臺。與此同時,德國各大媒體普遍報道,外國留學生在獲得德國大學畢業(yè)文憑后,將可以“毫無障礙”地在德國工作三年。根據(jù)目前移民法規(guī),在德國的外國留學生僅僅被允許在畢業(yè)后以尋找工作名義獲得一年簽證。據(jù)德國經濟部不久前公布的有關數(shù)據(jù),今年德國專業(yè)人才瓶頸問題將給德國造成超過兩百億歐元的損失,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
德國11月將開放勞動市場
德國決定從今年11月1號開始,向來自12個歐盟新成員國的機械制造和電氣工程師開放勞動市場。紐倫堡勞動市場和職業(yè)研究所的一份最新研究報告認為,德國在不斷流失專業(yè)人才。有些行業(yè)的專業(yè)人才供給連勉強夠用都算不上,而某些行業(yè)卻表現(xiàn)出供過于求。由于人口結構的變化和工程專業(yè)學生人數(shù)的下降,德國企業(yè)認為人才的前景黯淡。但是德國政府不希望人才的缺乏影響德國經濟繁榮。
在聯(lián)邦議院的國家預算辯論中,聯(lián)邦勞動部長弗蘭茨#8226;明特費林許諾將采取迅速具體的措施。他說:“我們現(xiàn)在到11月1日要跨越的是較小的兩步。首先,向來自12個歐盟新成員國的機械制造和電氣工程師敞開大門。他們可以在德國勞動市場上受到同等待遇,自由流動。第二,外國留學生在德國完成學業(yè)后,有一年時間在德國尋找就業(yè)機會,然后留在這里工作。”
雖然,至今外國留學生也有一年的時限,可以在德國找工作,但是他們在勞動力市場上受歧視。具體說來,根據(jù)法律,工作崗位應該優(yōu)先錄取德國人,外國人只能被招不到德國人的崗位錄取。以后,勞動崗位對所有人一視同仁,而且這個政策會在未來幾年內涉及其他行業(yè)。
在8月底梅澤堡召開的閉門會議上,聯(lián)邦政府就已決定,向普通外國專業(yè)人才大幅度開放德國勞動市場。對這個決定明特費林說:“我們需要提前兩年進行評估,看看應該開放到什么程度、可以開放到什么程度以及向哪些人開放。他們來了,不再是我們從前說的客籍勞工,干三年又走了。不是,他們是能融入并且應該被納入德國社會的人。他們在勞動市場上自由流動直到安定下來。并不需要他們一來就找到工作。”
盡管采取各種措施放寬尋找工作的限制,但是目前優(yōu)先發(fā)掘本國勞動力潛力的情況基本不會有太多變化。因此,明特費林再一次強調對在德人員的普遍教育、培訓和評定。
15萬中國學生歐洲求學比利時留學生超過3000人
第二屆中歐論壇全體大會是前在比利時自由大學開幕。中國駐歐盟大使關逞遠在開幕式致辭中介紹說,今年是中國和歐盟領導人高峰會10周年,10年前中國和歐盟貿易額只有766億美元,去年達到2700多億美元,歐盟取代美國成為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國,今年前7個月已達到1900億美元,估計全年中歐雙方貿易額會超過3000億美元。“現(xiàn)在雙方正在進行的新一輪談判,將為中歐建立新型合作伙伴關系打下非常堅實的法律基礎。”關逞遠特別提到現(xiàn)在15萬中國留學生在歐洲學習,每年有100多萬中國人到歐洲旅游,300萬歐洲人到中國觀光,“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中歐論壇開創(chuàng)的中歐社會全方位交流模式必將極大促進雙方理解和互信。”
法議會通過新移民法草案法國“綠卡”即將出臺
據(jù)法國媒體報道,法國國民議會日前通過一項移民法案,加強家庭團聚條件,允許試驗性地進行脫氧核糖核酸檢查來證明親子關系。這項法案20日凌晨4點20分交給在場的23名議員表決,人民運動聯(lián)盟和新中間派投了贊成票,社會黨、法國共產黨和綠黨投了反對票。半夜時分進行公開投票(91票贊成45票反對),通過了由人民運動聯(lián)盟籍議員馬里亞尼提出的爭議很大的關于進行脫氧核糖核酸測試的修正案。政府對這份修正案進行了修改,進一步規(guī)定了實施的范圍。另外,一項此前議論不多,卻對合法移民影響深遠的措施也即將出臺:即在法國合法居留十年以上的外國移民將可獲得永久居留證,而不是目前的“十年居留”。這意味著法國版“綠卡”即將問世。
執(zhí)行有選擇移民法 法國年底推“能力與才華卡”
據(jù)法國《歐洲時報》援引當?shù)孛襟w報道,法國移民部長奧爾特弗接受9月14日出版的《論壇報》采訪時表示,2006年7月的“有選擇移民法”設立的“能力和才華卡”將在2007年底之前對某些移民適用。奧爾特弗表示,“在年底之前,我們將實施‘能力和才華卡’,這種卡有效期3年,可以延長1次。通過這種卡,我們可以接納符合我們需要的移民。”
奧爾特弗部長7月份收到薩科奇總統(tǒng)的一份使命書,要求他達到百分之五十經濟移民百分之五十家庭團聚移民的目標。奧爾特弗11日在國民議會介紹家庭團聚法案。他還指出征求行業(yè)和工會代表意見之后,將“以法令的形式確定經濟移民可以享有的職業(yè)和區(qū)域優(yōu)先權。”他強調,目前每年發(fā)放92000份家庭團聚居留證,而經濟移民居留證的數(shù)量只有11000份。他還認為“亞洲可以成為我們新移民政策的試驗室。”
歐盟與加拿大陷入簽證爭端
歐洲聯(lián)盟一名高級官員近日警告說,如果加拿大不取消對部分歐盟新成員國的簽證限制,歐盟將考慮采取報復措施。歐盟委員會負責司法、自由和安全事務的副主席。弗拉蒂尼當天在一場新聞發(fā)布會上要求加拿大總理斯蒂芬#8226;哈珀信守先前的承諾。哈珀今年6月說,加政府將保證更多訪問加拿大的歐盟國家公民獲得免簽證待遇。
弗拉蒂尼要求加政府在年內解除對至少2個歐盟新成員國的簽證限制。他說,如果加方未能取得進展,“(歐盟)肯定會討論向加拿大公民做出簽證要求”。弗拉蒂尼補充說:“毫無疑問,現(xiàn)在決定是否有必要采取這類措施還為時過早。”他計劃于12月訪問加拿大,與哈珀商談解決這一問題。
歐盟原先15個成員國與加拿大之間簽有互免公民簽證協(xié)定。然而,自歐盟2004年以來兩次擴大后,加拿大對12個歐盟新成員國采取了不同的簽證政策:塞普勒斯、馬耳他、愛沙尼亞、斯洛維尼亞4國公民獲得免簽證待遇,而保加利亞、羅馬尼亞、捷克、拉脫維亞、立陶宛、波蘭、匈牙利和斯洛伐克8國公民仍被要求必須申請簽證。歐盟一直要求加政府取消這一限制。
留學北歐費用須知部分國家將進行收費改革
對于想到海外留學的中國人來說,北歐的誘惑除了發(fā)達的經濟和優(yōu)良的教學質量外,還包括低學費、高簽證率等優(yōu)勢。不過現(xiàn)在情況要變了。丹麥將于07年秋天開始對歐盟以外的留學生收取學費,瑞典、芬蘭等國也將陸續(xù)進行收費改革。那么,留學北歐究竟要花多少錢呢?
丹麥取消免費制度
丹麥政府一向重視國家的教育事業(yè),無論在文學、哲學領域,還是在物理學、電磁學領域,都培養(yǎng)出了很多優(yōu)秀人才。多年來丹麥更以免費的高等教育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留學生。不過從今年9月起,隨著收費制度的改革,丹麥的公立大學將對來自非歐盟國家,攻讀碩士學位的學生全額收取學費。據(jù)了解,調整價格后,丹麥正規(guī)大學每年的學費可能是10萬—12萬元人民幣。預科學校和非重點大學的收費將不低于8萬元人民幣。
據(jù)了解,學費上漲主要是由于近年來丹麥留學的熱潮持續(xù)升溫,一些熱門院校和專業(yè)出現(xiàn)扎堆現(xiàn)象,導致政府的教育負擔加重。不過,雖然取消了免費就讀制度,學生還是可以找到各種補助形式。例如申請全額獎學金,獲取打工資格等。丹麥規(guī)定學生每周打工不能超過15小時,但假期除外。按照法律規(guī)定,每小時的打工收入不能少于80丹麥克朗(約合100元人民幣)。通常中國留學生可以找到送報紙、飯店清潔工、餐館幫廚等兼職機會。如果英文較好,還可找到更理想的工作,例如在幼兒園教小孩英語。需要提醒的一點是,丹麥雖準許學生打工,但必須持雇主推薦信去稅局申請學生稅卡,每年要從打工所得中繳納8%的所得稅。
一位在丹麥留學多年的朋友介紹說,不少中國留學生每月的餐費花銷約為1000—1300元人民幣。在出行方面,由于活動大都集中在一個城市以內,自行車是主要的交通工具,因此交通費大都花在旅游上。具體費用因人而異。此外,丹麥學生公寓的價格大約為每月2000元人民幣。但首都哥本哈根的學生公寓較少,因此許多學生要自己找住處,其價格較高,大約為每月4000元人民幣(兩人一個房間)。
瑞典語言班收費高
瑞典目前依然實行免費高等教育,在本科教育階段,各高校均使用瑞典語教學,所以想到瑞典拿學士或碩士文憑的人,最先要過的就是語言關。雖然獲得一年以上簽證的人,學習瑞典語是免費的,但這種免費班從開課第一天起就用瑞典語授課,學生很可能幾個月下來對瑞典語還是一竅不通。收費班的教學則是用英語從基礎教起,不過費用很高,一年約1萬元人民幣。
過了語言關后,從本科一直到博士畢業(yè),學費一項是可以省下來了,但生活費卻并不便宜。其中住宿每月2000元左右,購買學生月票要300多元。每月1500元的飯費支出只能達到“吃飽”水平。此外還有電費、通訊費、購買學習用品等開銷,因此省吃儉用的話,每個月的花費差不多要5000元。當然,如果有稍微“奢侈”點的愿望,錢包就會以幾何級的速度癟下去。例如不習慣啃面包,想吃米飯的中國人,買個電飯鍋幾乎是天價。而如果眼鏡壞了,至少要忍痛付出幾千元的代價才能換副新的。
此外,瑞典的高等教育實行“寬進嚴出”,每年都有一定的淘汰率,所以在這里的留學生能把學習堅持下來而不被淘汰并非易事。根據(jù)瑞典政府規(guī)定,本科生可在暑假期間合法打工,但全年只有4個月的時間,前提還是精通瑞典語。例如在快餐店、餐廳做服務員,或到工廠做臨時工等,每小時可獲得100元左右的稅前收入。每到暑期時,這樣的工作非常搶手,所以要想得到打工機會,需要“未雨綢繆”的精神。
眾所周知,瑞典是個高福利國家。外國留學生不必擔心因生病而產生的開銷,因為瑞典的留學生可以像當?shù)厝艘粯酉硎苊赓M醫(yī)療,而且隨行未成年子女的醫(yī)療、教育也是免費的,所以一些已經有了子女的中國留學生,還會把孩子帶到瑞典,可謂學習、生活兩不誤。
芬蘭補貼挺可觀
芬蘭的一些大學在本科階段就開始用英語授課,讀到碩士和博士時,英語授課的專業(yè)就更多了。所以對留學生來說,語言不再是問題。而且,在芬蘭學習還可享受政府提供的補貼。
記者的一位朋友周先生就在赫爾辛基一所理工學院學習,在他每個月的收入和支出表里這樣記載著:收入包括每月政府提供的1500元人民幣的住房補貼、打工所得3000元;支出包括房租2500元、交通費400元、食品費用1800元、水電費700元、通訊費500元、其他開銷1200元,算起來每月凈支出2600元。而到了假期,由于可以有更多的時間打工,每月的花銷會更少些。不過,像周先生這樣打工貼補費用的留學生并不多。和其他北歐國家一樣,在芬蘭找一份兼職并不容易,所以由芬蘭政府對留學生提供的補貼就顯得尤其重要。部分芬蘭高校會以現(xiàn)金形式為學生提供住房補貼,此外,在學校食堂吃飯也能享受到優(yōu)惠,價錢只是實際價格的一半,同時在校醫(yī)務室就診也是完全免費的。
周先生對記者說,買書是他每月最大的開銷之一。一般來說,即使在芬蘭買本很平常的書,價格也在250元左右,而中國留學生學習的多為理工或經濟專業(yè),這類書籍的價格會更高些。芬蘭鼓勵學生自學,所以在每次授課后,都會給學生開列出長長的閱讀清單。雖然高校圖書館的藏書很多,但仍難免“僧多粥少”。另外,北歐各國由于都屬于非移民國家,所以學成后想在當?shù)刂\求一份工作難度較大。不過依靠高稅收實行的免費教育,特別是可以提供補貼,這一點對外國留學生的吸引力還是很大的。
不過,這樣的“免費午餐”就要吃不到了。自丹麥決定改革后,瑞典和芬蘭也認為在高稅收基礎上建立的免費教育“惠及”外國留學生,這一做法并不公平。加之這兩個國家的人口老齡化嚴重,高福利政策可能給政府帶來較大經濟負擔。所以,芬蘭和瑞典正考慮學習丹麥的做法,向歐盟以外的學生收取學費。不過,他們同時會采取降低獎學金申請難度等做法,繼續(xù)吸引留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