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豬,是因為小時候的我體弱多病,爺爺常帶著我蹲在墻根下曬太陽,家里喂的小豬也常臥在墻根下陪我玩。
70年代農村的小孩兒,沒什么玩具。為了逗我開心,爺爺就把小豬給我當玩具。每次爺爺伸手撓小豬的肚皮時,看到小豬很舒服的展開四條小腿伸著懶腰,我也會一骨碌躺在小豬身邊,拍著肚皮叫著,讓爺爺也給我撓撓。爺爺的手剛觸及我的肚皮,我非但沒有像小豬那樣愜意的展腿伸腰,反而“咯咯咯”大笑不停,驚得正在閉目養神的小豬,“哼”地一聲站起,躲得遠遠地瞧著我,好久不肯再回來。
羨慕豬,總想像豬一樣生活,是因為少年時期的我非常淘氣,常挨父母的教訓,且每次挨訓后,都會習慣性地跑到豬圈邊那顆洋槐樹下傷心。
當我淚痕滿面地奔向那顆小樹時,圈里的豬聽到腳步聲,誤以為我給它送吃的,大搖大擺地走過來對著我“哼哼”叫,我生氣地拾起一塊土坷垃砸它,罵一句“煩人,瞧你豬頭豬腦就知道吃”。此時,本來就撅著的小嘴兒撅得更高了。挨了一坷垃的豬卻一點兒也不怒,見沒吃的,又大搖大擺地走回到它的窩里躺下呼呼大睡。抱著小樹暗自垂淚的我,就在心里默想:做頭豬真好,吃飽了就睡,不會生氣,也不會掉淚。
于是乎,五年級時,老師給了作文題目《我最喜歡的動物》,我便提筆寫了豬。記得作文課上老師還把我的作文當范文來讀,具體的內容已經模糊,但我作文里寫的那首詩和同學們當時的哄笑,卻永遠留在了記憶深處。詩是這樣寫的:肥頭大耳一身黑/吃飽縮成一大堆/世間煩惱無所謂/豬的目標吃和睡。記得老師禁住同學們的笑聲,也笑咪咪地說:這詩寫得蠻形象的嘛!
要升初中了,考試前為了鼓舞同學們的士氣,老師讓各自談談自己的遠大理想。當問到我時,我幾乎不假思索的脫口而出:我想像豬一樣生活。同學們哄笑,老師則笑著嘆了口氣:唉!挺聰明的孩子,怎么搞得就胸無大志呢!哪能像豬一樣,你瞧那豬就倆心眼兒,除了吃就是睡,你沒聽,說人笨時,總是說“笨得像豬一樣”!傻孩子,往后咱可不能這么說了,省得人家笑話。
漸漸長大后,有了女孩兒的羞澀,不好意思再說自己向往豬的生活了,然而,隨著人大心大,煩惱也日益增多,內心深處卻更加強烈地渴望像豬一樣簡單快樂。
步入社會后,才懂得,能像豬一樣生活著其實是一種福氣,這是許多高等生物想做而不得的事。古希臘哲學思想中有一種比較出名的皮浪主義,沒想到這種主義竟是提倡人應該像豬一樣生活豬一樣思考的哲學思想。
最近,同事還給我講了一個網上流行的笑話,具體的公式記不太清楚了,好像最后的結果是,男人=豬+掙錢,女人=豬+花錢,男人不掙錢就是豬,女人不花錢也是豬,反正都逃脫不了豬的宿命。還有,在對《西游記》中的悟空和八戒誰最討女孩子歡心的問卷調查中,結果竟是憨頭呆腦的豬八戒最討女孩子歡心。看來渴望豬一樣生活的人并不在少數。
少時的理想一直在我心里悄悄的潛伏著,我的渴望讓我一直追求著最簡單快樂的生活。且自信得像豬一樣,從來不會介意別人怎么看,也不介意自己的外貌外形,絕對不會為減肥這無聊的把戲而煞費苦心,絕對不會特意去買“曲美”、“大印象”這一類減肥特效藥來為自己瘦身。堅持豬的觀點:哼!----我胖,我怕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