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醫學水平的不斷提高,經靜脈麻醉、吸入麻醉、氣管插管復合麻醉越來越多地應用于臨床。全身麻醉蘇醒期與誘導期具有相同的危險性,患者在這一時期隨時可出現呼吸、循環、神經系統、代謝等方面的改變。為了使患者更加安全地度過手術期,防止術后并發癥,實現早日康復的目標,我科自2001年成立專科手術室至今,期間在蘇醒期對患者的護理取得了非常滿意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本組患者2514例(男1556,例,女958例),其中經靜脈麻醉512例,氣管插管復合麻醉1654例,吸入麻醉348例。
1.2 蘇醒期并發癥:呼吸道梗阻13例,低血壓5例(術后出血1例),高血壓3例,心律失常5例,低氧血癥8例,低體溫4例,蘇醒延遲5例。
2 護理
2.1 一般護理:全麻患者手術完畢,各類搶救物品呈備用狀態,患者在蘇醒期間專人守護,給予氧氣吸入,連接多功能監護儀,安排合適的體位,必要時加用約束帶。向麻醉醫師了解術中情況,將輸液裝置、各種引流管、負壓裝置妥善安放,維持靜脈輸血、輸液通暢,保證其順利進行。留置導尿應加固導管,及時清除袋中尿液并記錄尿量。將被子蓋好,5-10min測量血壓、脈搏、呼吸、血氧飽和度,并做好記錄。
2.2 維持呼吸道通暢:全麻后患者可出現蘇醒延遲,特別是小兒使用氯胺酮后,吞咽反射微弱。為了防止嘔吐引起窒息,全麻后患者取去枕平臥位,頭偏向一側,有嘔吐物及時吸出。全麻患者蘇醒前頜關節、肌肉松弛,舌根易后墜,堵塞咽喉氣道,出現鼾聲時,可托起下頜或應用鼻咽通氣導管。出現尖銳的喉鳴聲提示發生喉痙攣,應及時搶救,去除誘因,充分加壓給氧,地塞米松10-20mg靜脈滴注,氨茶堿250mg,加入5%葡萄糖溶液20ml緩慢靜脈推注,必要時可重新插管。
2.3 循環系統穩定:嚴密監測血壓、脈搏、血氧飽和度的變化。低血壓常因血容量不足和殘余麻醉藥作用引起,應及時補充血容量,適當應用血管活性藥物,密切觀察患者的面色及引流物的色、質、量,及時發現異常體征。并且應區別麻醉劑的影響與手術后出血情況,以便采取措施排除險情。高血壓、心律失常需要明確診斷,對癥處理,直至各項體征穩定。
2.4 維持正常體溫:由于麻醉過程中體溫調節中樞受到抑制、手術室室溫過低,手術切口大面積暴露、補充大量液體可引起體溫過低、患者發生寒戰,應注意保暖,必要時加用變溫毯。
2.5 防止意外損傷:使用麻醉劑后患者在麻醉恢復過程中往往出現明顯的興奮期、意識模糊,出現躁動、幻覺,相應地帶來了許多隱患,易發生墜床。此時必須有專人守護,做好安全防護工作,防止自行拔除各種導管而造成傷口裂開、出血、窒息等意外傷害,可按醫囑給予鎮靜止痛劑。
2.6 疼痛治療:全麻蘇醒后隨著鎮痛藥物的作用逐漸消失,患者常感到切口疼痛,而術后疼痛是一種惡性刺激,可使機體應激性增高、代謝增加、耗氧量增加,對患者術后恢復不利,出現情緒改變、心率、脈搏增快、血壓上升及出汗,這時應向患者解釋,減輕焦慮,并協助麻醉師靜脈應用鎮痛藥或者進行鎮痛泵處理。
3 結果
2514例全麻患者在蘇醒期基本平穩、安全,并發癥及時發現并迅速采取措施解決,完全清醒后肌張力恢復、保護性吞咽及咳嗽反射恢復,呼吸道通暢,對刺激可用言語和行為作出應答,生命體征正常后安返病房。
4 結論
現今,全身麻醉已廣泛應用于臨床,而蘇醒期的觀察與護理是一個重要的環節,是保證患者安全,促進其平穩度過麻醉蘇醒期及早日康復的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