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題目,你肯定會問:“幽默老張是誰?”
嘻嘻,告訴你吧,“老張”就是我們的班主任——張老師。張老師,不對,應該是“老張”,他對我們很好,根本不把我們當學生。不過,我們最欣賞的是“老張”的幽默。(簡潔的幾筆就形象地寫出了張老師的最大特點——幽默。)
記得一次上語文課。“老張”看到班里的孔祥同學聽課無精打采的,就笑著說:“小孩子家家的,有啥煩心事?跟俺拉拉行不?”大家被“老張”的小幽默逗得大笑起來,孔祥同學也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抓住人物的語言,刻畫出張老師幽默的特點。)
一次語文課上,“老張”見同學們聽得不帶勁,就停下來,很神秘地對大家說:“老師最近剛學會了一個小魔術,大家想不想欣賞一下。”“想!”同學們異口同聲地喊起來。我想,沒聽說老師學魔術呀,他會變什么呢?我正猜測呢,“老張”接著說:“想看我的魔術可以,不過有個條件,這節課認真聽講,快下課的時候,我變給大家看。否則,我的魔法會失靈的。”(生動地體現了張老師巧妙的教學方法。)
還別說,“老張”的這一招還真管用,這節課同學們聽得還真認真。該變魔術了,“老張”像模像樣地朝攥緊的拳頭吹了一口氣,說:“來!”然后對我們說:“已經變好了,猜猜我手里的小東西是啥?”同學們猜了半天,都說不對。最后,“老張”揭開了謎底:“這個可愛的小東西就是……U盤!”哇噻,搞了半天,原來就是一個U盤呀!(抓住人物的動作,形象具體地表現了張老師的幽默。)
這就是我們的好朋友——“老張”。怎么樣,搞笑吧?(用疑問的語氣,進一步突出張老師的性格特點,同時與文章開頭相照應。)
總評
這篇文章很有創意。
班級生活中,與老師相處中發生的事情肯定很多,小作者沒有一一道來,而是經過深思熟慮,從中選取了兩個精彩畫面:與學生幽默對話和課堂上巧變魔術。選材富有新意。
文章層次清晰,開頭和結尾相互照應,布局有新意。
細讀全文,語言生動俏皮,幽默風趣,如“小孩子家家的,有啥煩心事?跟俺拉拉行不?”“已經變好了,猜猜我手里的小東西是啥?”等,語言運用有新意。
【例文:孔劉儀精評:張吉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