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春暖花開,我隨同爸爸媽媽一起去拜訪現代大文豪魯迅先生的故居。(開篇點題,交代了時間、地點、人物、事情。)
魯迅故居的門口是用青磚建成的無門小房間,里面是檢票的,這應該是避雨遮陽的耳門吧。故居里面栽種著許多花花草草,環境極其優美。房子非常多,我們走來走去竟分辨不出東南西北了。(從整體入手,按游覽的順序先寫故居情況。)
后院就是魯迅筆下的百草園了。百草園就是與眾不同。園子周圍長著郁郁蔥蔥的大樹,樹干粗壯,樹皮都裂開了許多紋道,看起來年代很久遠了。還有一株樹中間居然有一個大樹洞,從樹洞里還長出幾根新的枝條來,頂上還有兩三片嫩葉在風中飄動,讓人感到奇異極了。我原想走進去摸一摸,但是好像修這個園子的人就想到了這一點似的,在樹前種了許多小樹,還圍了起來,讓人走都走不過去。那兒還立了塊牌子:禁止入內。樹后面是整塊的大黑石碑,刻著字,我卻看不清字,只得“望碑興嘆”了。(重點介紹百草園里的高大樹木,抓住樹木的古老特點來寫。而樹洞里的嫩葉在風中飄舞這個細節描寫,讓人感到了一種勃發的生命力,這是穿透腐朽后的新生,寓意深刻。而作者的語言又極其幽默風趣,富有童真童趣。)
百草園左邊有一塊白色的大石頭,上面寫著“百草園”三個紅色大字,其實不用寫游人也都知道,這些花草樹木不就是最醒目的標志嗎?(反問句顯示了小作者深厚的文學功底。想象新奇,聯系緊密。)
正對著門,有一口石井,旁邊立著一塊石碑,據說這是魯迅和伙伴們小時候常來玩的地方。再看看這口井,里邊慘不忍睹:有冰激凌的袋子、塑料袋……卻沒有水,井底烏黑一團。如果魯迅先生現在來玩,看到如此情景不知他會作何感想,反正我是痛心不已。(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打動人心的,也只能是作者的真情。一個“痛心”可以看出小作者對游人不文明行為的痛恨,對不愛護環境行為的厭惡。)
園子的土地大多被用來種花草了。中間有一大塊用磚圍著的菜地,里面種著大片的油菜,金黃的菜花燦爛地開放著,就好像是一片金色的綢緞漫天鋪展開來,上面還鑲嵌著碧綠的玉石。陣陣幽香引得蝴蝶翩翩起舞。(情景交融,現實與聯想共存,色彩艷麗,形象生動。)
百草園旁邊還有一片地,我找不到門,進不去,但透過它的漏窗我可以看到里面。這兒肯定是百草園的“百花園”(自創)。里面有一排排木制的花架,上面擺放著各種各樣的花,偶爾也會有“一枝紅杏出墻來”。(詩句引用得恰到好處,寓意深長。)
總評
此篇游記,按照游覽順序,移步換景,描述了百草園的優美景色。小作者抓住景色特點進行了細致的觀察,各種感官綜合運用,從形狀、色彩、香味、姿態等方面立體地表達了事物的特點。
作者對園中花草樹木的描繪,情景交融,夾敘夾議,筆法精當,妙趣橫生,隱隱有大家風范。
文章語言生動,富有童趣,讓人忍俊不禁,是一篇相當不錯的文章。
【例文:趙雨秋 精評:弛 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