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一個月,兩位地方首長因為不同的政府危機事件,同樣地處于媒體的聚光燈下。兩位各具風格的官員,兩種不同的危機公關方式,同樣地采取了對公眾坦誠的態度。
一位是因“黑磚窯”虐工案處于輿論風口浪尖的山西省省長于幼軍,另一位是因太湖藍藻風暴使其主政的全面小康經濟發展模式遭受質疑的江蘇省委書記李源潮。

于幼軍以誠摯的道歉和檢討,教育、警醒山西各級干部不能漠視生命,不能怠慢人民!也以此向社會傳遞一個對人民負責的官員形象和政府形象。
李源潮以莫大的勇氣直面了江蘇全面小康模式的硬傷,承認“太湖藍藻”顛覆了江蘇全面小康的成果,并以鐵腕本色推出了強硬措施改善當地生態,許諾還民眾一個純凈的生活環境。
無論是道歉、自省或是直面,在誠摯的前提下,都展現了危機當中黨政首長坦誠的品質和敢于擔當的氣魄。背后連帶的是一個以公共利益為上的、負責任的政府形象。
政府或官員的坦率和誠摯,換來的往往是公眾的寬容和諒解。這是一種政治智慧。之于危機中的政府尤其重要,利于政府控制事態,降低負面效應,從而維護政府的公信力。
我們的政府官員越來越意識到了這一點。不久前,國務院副總理吳儀因當前存在的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向代表 “道歉”,環??偩志珠L周生賢因《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去年環保未達標問題,鞠躬感謝代表們的關注與寬容,并坦陳作為環保總局局長的巨大壓力。我們從中看到,至上而下,越來越多的官員學會在危機當中主動致歉、承擔責任和坦誠相見,一定程度上贏得諒解,緩解了矛盾,促進了社會和諧。這是中國官員政治文明程度的一種體現。
同時我們也應該明白,僅僅有了正確的態度和姿態是遠遠不夠的,最后的處理結果是否真正解決了問題才是最重要的。無論是主動致歉或是坦誠相見,最終目的不是為了獲得豁免,而只是為了讓危機的解決或處理更加順利和完美。
但至少,這是一個以公共利益為上的、負責任的政府和官員應有的姿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