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瘠、荒涼的沙漠,多少年來一直被視為人類的災難。
曾幾何時,一切發(fā)生了變化。
沙漠不再是災難而是財富。沙漠掘金、沙漠成金。大力發(fā)展沙產業(yè),啟動中的“第六次產業(yè)革命”使沙漠變成人類的福祉。
這絕非神話!
談起沙漠,最常見的形容詞是:廣袤、荒涼。
談起草原,雖曾有“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現牛羊”的佳句,這一美景如今卻像是一個美好傳說、無處可尋出處。人們更常看到的景象是:荒漠化一天天無情吞噬已干澀不堪的草場、農田,直到侵入城市的邊緣。
西部的153萬平方公里沙漠戈壁,連帶周邊日漸沙漠化的荒地,被視為大自然對人類的報復,年復一年,生活在她懷抱里的兒女飽受其苦,貧瘠孱弱。
與天地斗、與沙漠斗,上個世紀50年代,英雄主義者們曾喊出“消滅沙漠”的口號,結局卻是不斷迷失在這“死亡之海”里。
沙漠,真的是人類的災難嗎?
有一個聲音振聾發(fā)聵:“換一種思維看沙漠,沙漠就不是害,而是寶!”
1984年,中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沙產業(yè)”的概念,并預言:“接替信息產業(yè)革命的第六次產業(yè)革命,我們將迎來以生物技術為中心的知識農業(yè)時代。”這一現代大農業(yè)的范疇,涵蓋了農產業(yè)、林產業(yè)、草產業(yè)、沙產業(yè)及海產業(yè)。
變?yōu)碾y為財富,這絕非如同“消滅沙漠”一般的英雄空想。
如今,在河西走廊的戈壁灘上,在我國東部的沙荒地上,在青藏高原和蒙古高原上,“沙產業(yè)”的非凡實踐使越來越多的人們認識到,沙漠不應是被消滅的對象,而是應該被充分利用和開發(fā)的對象,沙漠掘金,沙漠是金,大力發(fā)展沙產業(yè),沙漠可以變成人類的福祉。
沙漠革命,首先是一場人類的觀念革命。
沙漠革命,更是一部人與自然科學共生、和諧相處的浪漫交響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