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股東作為出資人,倍加關注自身利益。實踐中,董事、高級職員直接或間接損害股東利益的現象屢見不鮮,而我國民事訴訟法、公司法和證券法均無股東派生訴訟的規定,難以保護少數股東利益。在對珠海市香洲區人民法院審理的一起股東代表訴訟案件分析的基礎上,本文就受損股東如何提起派生訴訟及與此相關的一系列問題進行初步探討。
[關鍵詞]股東 派生訴訟 構建
2000年,珠海市香洲區人民法院審理了一起股東代表訴訟案件,案件的大致情況是原告大連盛道集團有限公司與第一被告珠海市華豐集團食品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下稱第一被告)是合資企業第二被告珠海市華豐塑料包裝材料廠有限公司(下稱第二被告)的合法股東。從1993年至1999年間,第二被告一直為第一被告提供包裝產品,2000年4月21日,第一被告與第二被告進行了對賬,結果第一被告欠第二被告人民幣5149497.08元,對賬后.除其中第一被告所欠款200萬元雙方同意沖抵賬外,第一被告僅于2000年4月19日、5月19日、6月27日分三次共償還人民幣110萬元,余款2049497 08一直未付。原告多次找第一被告協商,要求第一被告將欠款及時返還經第二被告。原告與第一被告還于2000年4月25日召開董事會,雙方就合資企業第二被告對外的債權問題達成共識,就第一被告欠第二被告的債務可以通過起訴解決。但第二被告起訴后,第一被告的原法定代表人周某利用其作為第二被告法定代表人的特殊身份,出爾反爾,推翻董事會上已達成的共識,不同意起訴,導致第二被告起訴第被告被法院駁回.達到其逃避償還債務的目的.已嚴重損害了原告及合資企業第二被告的合法權益。2000年8月16日.原告作為第二被告的合法股東.向珠海市香洲區人民法院起訴,請求判令第一被告償還人民幣2049497 08元及其利息給第二被告。這是一宗典型的股東派生訴訟案件。當今世界之先進國家都相繼在引進、完善、改良各自的股東派生訴訟制度,以期在董事會和經理人員權力日益膨脹的環境下.尤其是給予弱小股東以更充分和有力的保護。由于我國現行《公司法》下,董事、高級職員的責任體系頗不完備,內部監督機制形同虛設,對于導入和構建股東派生訴訟制度的必要性,幾已達成一致認同。筆者在比較研究的基礎上,從實體法和程序法兩個方面,就股東派生訴訟制度的實際操作,提出一些具體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