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進入21世紀,我國主要工業制品的生產能力和產量繼續快速增長,產業國際競爭力有顯著的提高,集中表現在中國在世界出口額中的比例迅速提高。但是工業制品生產效率、技術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較大差距。本文從中日兩國的制造業進行對比分析,旨在加強對我國工業制品競爭力現實狀況的認識,以更好地參與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
[關鍵詞]制造業 競爭力
一、中日制造產業模式的對比
在基本特點上,日本制造作為戰敗國,強烈的危機感和求生欲望促使日本國民勵精圖治,在美國的扶持下,創新并提高產品質量,主動走出本國市場,主動進軍海外,而中國是改革開放解放了內部生產力,并順應了全球化浪潮,外部的資金人才技術大量涌入,中國自然成為了全球產業鏈的一個環節。在成功經驗上,日本是業務伙伴之間高度團結和協作,重視產品質量,精打細算,精益求精。中國是順應全球化趨勢,發揮低成本和市場資源優勢,吃苦耐勞,聚沙成塔。在未來潛力上,日本企業原本擅長的產品和技術多數已經被同質化;本土市場缺乏戰略縱深,日本國民的心理特點也不利于全球化的廣泛協作和協同。而中國中華文化的包容性更適應全球化范圍內的企業協作,利用本土的市場和勞動力規模參與制定新的游戲規則,在產品同質化時代塑造新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