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06年2月15日,我國發布新會計準則,強調了公允價值計量屬性,在我國推廣這種計量屬性存在一定的理論和現實基礎,遵照政策法規實施,建立良好市場環境,正確運用公允價值,會計信息會越來越真實可靠,更具有相關性。
[關鍵詞]公允價值 現實基礎 實施環境
一、公允價值的涵義
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IASC)認為,公允價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況的當事人自愿據以進行資產交換或債務清償的金額(1998);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V)認為,公允價值是雙方在當前的交易(而不是被迫清算或銷售)中,自愿購買(或承擔)或出售(或清償)一項資產(或負債)的金額(2000)。我國會計準則制定機構將公允價值定義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況的交易雙方自愿進行資產交換或負債清償的金額(2006),可見,公允價值作為一種新的計量屬性,最大的特征就是來自于公平交易市場的確認,是一種具有明顯可觀察性和決策相關性的會計信息。公平交易市場是確認公允價值的基本前提條件,筆者認為公平交易只有在發達的市場(即公開、透明、活躍的市場)中,或者是在沒有發達市場時交易雙方不存在關聯關系的情況下才能夠實現。因為在發達的市場上,交易雙方可以基于對市場信息的評價而獲得公允價值,如果發達的市場上不存在這種交易.交易雙方就需要考慮市場上類似交易的價格來確定公允價值,如果市場上類似交易也不存在,就只有在雙方不存在關聯關系的情況下,才能保證他們所協商確定的價值的公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