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19日~11月16日(以下簡稱月度),多數股市常用指數下跌幅度超過10%,讓廣大基民切實體驗到了風險的滋味。在這一市場行情下,絕大多數基金凈值折損,僅貨幣市場基金、中短債基金獲有微薄收益。
指數型領跌露本色
6類以股市為主要投資對象的基金,包括銀河基金分類中的指數型、股票型、偏股型、平衡型、特殊策略型和封閉式基金,月度凈值全面折損,平均凈值損失幅度分別為9.88%、8.48%、8.29%、7.13%、3.84%和7.25%。特殊策略型基金折損相對較低,指數型基金折損幅度最大。
指數型基金中,凈值損失最少的基金也超過6%,半數基金凈值損失高于10%,這與該類基金的投資方式緊密相關。指數型基金在投資運作上具有如下特點;(1)主要購買相關指數的成份股票;(2)按照相關股票在指數計算時的權重,同比例使用資金購買對應的股票;(3)股票倉位始終保持在90%以上;(4)如果沒有投資者贖回就不用賣出股票,是真正的、絕對的長期持有。因此各指數型基金的凈值波動曲線與其跟蹤的標的指數走勢一致,市場漲,指數漲,凈值就漲;市場跌,指數跌,凈值也跌。此前20多個月,指數型基金出盡了風頭,現在指數型基金領跌也是其本色的顯現,可以讓投資者充分了解這種基金的績效特征,日后能更好地把握投資時機。
其他5種主動型基金平均凈值損失幅度也都比較高,但更值得關注的是不同基金的績效表現差距較大,21只基金凈值損失幅度低于5%,41只基金凈值損失幅度高于10%。這與不同基金管理人的投資管理能力、風險防范能力密切相關。另外,在凈值損失幅度較少和較多的基金中,都不乏次新基金的面孔;偏好新基金的投資者。對于凈值損失較多的新基金一定要仔細斟酌。
偏債類抗跌顯穩健
5類以債市為主要投資對象的基金績效差距較大,偏債型基金,債券型基金、中短債基金、保本型基金、貨幣市場基金,月度平均凈值增長幅度分別為-5.81%、-0.31%、0.17%、-1.53%和0.38%。
不同類型基金的表現差異,與其股票投資行為密切相關。偏債型基金股票投資比例最高,故平均凈值損失幅度也最高。債券型基金中凈值增長的與折損的各占一半,后者估計與其較長時間持有一定數量的新股票有關。今后投資者選擇債券型基金時,相關基金持有新股票的時間長度,是值得關注的重要風險因素。
中短債基金平均凈值增長率過低,正在走向自然消亡。由于新股發行密度低于“前一個月”,貨幣市場基金月度收益環比略有下降,但仍高于活期存款很多,是本期表現最好的基金類別。海富通貨幣、中信現金優勢、巨田貨幣、嘉實貨幣是月度收益領先程度較多的貨幣市場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