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壺是悠久中華文明孕育。出來的獨特產物,千百年求,一代又一代壺藝家用自己的心血灌注在了紫砂壺的制作上面,使得紫砂壺從單純的煮水沖茶的普通器具變身為人們欣賞和收藏的藝術珍品,投資和收藏紫砂壺,最為關鍵的是如何選購壺,這直接關系到數年之后的投資收益回報率,所以在出手之前,還是需要一雙慧眼來為自己保駕護航。
使用功能為先
紫砂壺既是可以把玩和欣賞的藝術品,又是注重功能性的實用品。一把好的紫砂壺應在實用性、工藝性和藝術性等幾個方面都獲得肯定。作為泡茶的器皿,當然首要考量的便是它的實用性。
這不妨從觀察壺的容量,壺嘴出說的順暢程度以及壺把執握的舒適度等方面加以把握,可以拿起壺把根據自己的習慣用一指按住蓋看是否舒服,其他手指會不會觸及壺身。壺蓋與壺身的間隙太小或太大都不好,標準間隙大約為2毫米,即左右搖動時能聽到輕微的撞擊聲,而且蓋邊線跟壺口線要整齊服貼成一線,轉動時不會出現太大的距離。透過使用上的舒適感,可以讓人愉悅身心,百玩不厭,對其珍愛有加。
工藝水準細看
紫砂壺的工藝性是指制作的技術水準,也是評審壺藝優劣的準則。眾所周知,陶瓷都是由泥土燒制而成的,紫砂壺也不例外。紫砂壺的原料是紫砂泥。分為紅泥、紫泥和團山泥3種,燒制時溫度稍有不同,產品就會呈現出紫銅、葵黃、墨綠、鐵青、棕黑,朱砂黃、海棠紅等各種顏色。一把好的紫砂壺除了壺的流、把、鈕、蓋、肩、腹,圈足應與壺身整體比例協調,點、線、面的過渡轉折清晰與流暢外,還要審視其“泥、形、款、功”4方面的工藝水準。泥指制壺用泥的品質,好的紫砂泥具有“色不艷,知不膩”的顯著特征;形即壺的形象,紫砂壺的造型應以能表現“古拙”氣氛的為上選;款即壺的款式,鑒賞紫砂壺款一是鑒別作者是誰,二是欣賞鐫刻的詩詞書畫及印款;功指壺藝的功能美,有別于實用功能的訴求點。一件好的紫砂壺,除了講究形式的完美與制作技巧的精湛,還要形、神、氣、態兼備,才能使作品氣韻生動,顯示出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具體來說,圓形壺講究骨肉均勻、珠圓玉潤;方形壺要輪廓分明、線面挺闊;仿生壺強調主次分明、視覺和諧;筋紋類壺要紋理清晰,口蓋嚴密。紫砂有粗砂和細砂之分,影響其價格的不是砂的粗細,而是是否均勻,純正,不添加染色劑。做工精良的紫砂壺或給人高昂情緒的激發,或給人氣質內斂的含蓄。收藏者可關注它的款式作者是誰,還須看它是否容量適度、高矮得當,口蓋嚴密及出水流暢。
工藝師有價
據業內人士介紹說,紫砂壺歷來都是按人定價,明清時期的紫砂壺價格一般在萬元以上。名家名作的價格可達10萬~15萬元,清代名作的價格也在5萬~10萬元。產于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紫砂壺價格不高但增值潛力很大,因為它們一般由老藝人以純手工制作,品質優良,工藝規范。
紫砂壺制作者中有助理工藝師、工藝師,高級工藝師甚至國家級大師,紫砂壺的價格從數十元到數萬元不等,一些著名工藝師的作品每件至少四五千元。投資者應該量力而行,工薪階層目前還是以助理工藝師和工藝師的作品為最佳選擇。
根據一份對投資紫砂壺的調查統計,價位在100~500元的最受歡迎,占據了被調查者比例的35%。華東地區某民間收藏品市場的專家稱,目前最好銷的是價值300元左右的紫砂壺,制作者基本上屬于上世紀70年代出生的助理工藝師,隨著他們的成長,數年或數十年以后,當他們成為工藝師或者高級工藝師時,投資者當初收藏的紫砂壺投資價值將凸現,回報會很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