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形色色的“中國威脅論”
近十幾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綜合國力的迅速提升,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的作用日趨明顯,國外特別是西方一些國家的敵對勢力肆意攻擊、丑化、歪曲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經濟和社會成就,大肆渲染中國威脅,致使“中國威脅論”在全球范圍內此起彼伏,頗有一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勢頭。“中國威脅論”在美國、日本等傳統的“市場”被右翼勢力炒得沸沸揚揚,在東南亞、南亞、歐盟和俄羅斯也有新的發展,在一直被視為中國人民的好朋友的廣大亞非拉發展中國家也開始有了一定的市場。最近一段時期有關中國的“導彈威脅”、“核武威脅”、“戰機威脅”、“激光威脅”、“潛艇威脅”、“太空威脅”、“軍事不透明威脅”、“軍售威脅”、“投資威脅”、“人民幣威脅”、“貿易威脅”、“通縮威脅”、“匯率威脅”、“就業威脅”、 “糧食威脅”、“環境威脅”、“能源威脅”等頻出于一些國家的政要和學者之口,頻現于一些國家的電視、報紙和網絡等新聞媒體。
“中國威脅論”的內容龐雜,花樣繁多,大致可以歸類為“政治威脅論”、“軍事威脅論”、“經濟威脅論”、“地緣政治威脅論”、“社會文化威脅論”等。一般來說,有關中國的“政治威脅論”主要流行于美國、歐盟等西方發達國家,“軍事威脅論”主要流行于美國、日本和印度等國家,“地緣政治威脅論”主要流行于中國的周邊如俄羅斯、日本、韓國、東南亞和南亞等國家和地區,而“經濟威脅論”和“社會文化威脅論”除了在傳統的市場西方國家有新的發展外,在全球其他國家和地區則有一股蔓延之勢。
就目前中國的經濟發展水平、人均收入、教育、醫療、衛生水平以及對外貿易、對外投資和對外經濟合作同國際社會相比,中國仍然屬于發展中國家之列,中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不僅沒有威脅世界,反而為世界大多數國家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機遇,為世界經濟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就目前中國的軍費開支、軍備水平、國防政策和對外政策同美國、日本、印度等國家相比,中國的發展沒有給這些國家造成任何威脅,反而為地區和世界的和平作出了重要貢獻。從中國在東南亞金融危機、朝核危機、國際反恐、國際反擴散和東南亞地區的海嘯救援行動以及在多個國際熱點地區的維和行動中發揮的作用來看,中國是一個負責任的大國,是維護地區和國際和平的一支重要力量。因此所謂的“中國威脅論”是缺乏事實依據的,是對中國的惡意污蔑,中國現在沒有、將來也不會對任何國家構成威脅,而當前的形勢是中國的和平發展反而被所謂的“威脅論”所威脅和損害。
“中國威脅論”背后的原因
既然“中國威脅論”是缺乏事實依據的,且大部分是捕風捉影的,那為什么中國威脅論還能在國外被反華勢力炒得沸沸揚揚,甚至能夠混淆視聽,以致在全球范圍內出現此起彼伏的態勢?分析各種威脅論的時代背景、內容特點,特別是認真分析極力鼓吹威脅論的那些群體,不難看出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冷戰思維的存在:中國同西方國家在意識形態、社會制度、價值觀方面有所不同,西方的一些戰略家、學者認為冷戰是以西方的勝利而結束的,共產主義遭到了徹底的失敗,并且預言西方的自由民主制度將會在全球取得勝利。但是與這些戰略家、學者判斷和預言恰恰相反的是,冷戰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但沒有遭受巨大挫折,反而得到了迅速的發展,中國的綜合國力日趨增強,國際影響與日俱增,并且逐步成為國際舞臺上一支重要的力量,這是他們不愿看到的,特別是美國、日本等一些國家的右翼勢力所不愿看到的。他們仍然抱著冷戰思維不放,繼續對華采取敵視的態度,不遺余力地鼓吹、渲染“中國威脅論”來攻擊、丑化、扭曲中國的形象,企圖阻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繼續向前發展。
二是霸權思維的存在:冷戰結束后,美國成為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美國的對外戰略目標就是防止任何一個大國的崛起從而來維護美國的霸權地位。冷戰后中國國力的快速提升,國際影響的迅速擴大,自然要招致美國一些戰略制定者或智庫的嫉恨,“中國威脅論”自然而然地成為他們遏制中國的一桿大旗。他們在高喊“中國軍事威脅”的同時,加強與亞太地區許多國家建立軍事同盟或準軍事同盟關系,力圖建立亞洲版的北約,進一步加強對中國的遏制和包圍,防范中國的發展。日本、印度的右翼勢力則是打著“中國軍事威脅論”的幌子力圖走上軍事大國的道路,妄圖進一步建立地區霸權。
三是不平衡心態的存在:中國在19世紀中葉至20世紀中葉期間,備受外敵侵略,國內混亂不堪,積貧積弱達一個世紀之久。過去在西方和周邊一些國家的眼中,中國是一個貧窮落后的國家。面對今天中國經濟社會的迅速發展,一些人尚未調整好心態,他們不愿面對現實,只能用“中國威脅論”來掩蓋他們不平衡的心態而已。
四是一些國家國內政治的需要:在現代新聞媒體的推動下,一些國家特別是西方國家的民主政治變成了選舉政治,誰控制了新聞媒體,誰就會在選舉活動中掌握主動,往往通過選舉選出的領導人是政治秀而不是政治家。每當有重要的選舉活動時,一些政治秀不惜翻出陳年舊賬,利用中國與他們在意識形態、社會制度、價值觀、發展戰略的不同,大肆渲染“中國威脅論”來轉移視線,混淆視聽,贏取國內右翼勢力的支持,以撈取更多的選票。這一現象在美國表現得特別明顯,每當國內大選之時,“中國威脅論”就會沉渣泛起,被反華勢力炒得沸沸揚揚,借此撈取更多的選票。
五是一些國家利益集團或個人的不良動機:在美國,軍工利益集團鼓吹“中國軍事威脅”是為了向中國周邊的國家銷售更多的軍火;商業利益集團鼓吹“中國經濟威脅”是為了奪取競爭優勢,攫取更大的商業利益;石油利益集團鼓吹“中國能源威脅”則是為了抬高國際油價,贏得更多的利潤空間;一些保守的新聞媒體散播“中國威脅論”則是為了爭取更多的讀者和觀眾;同樣一些智庫或學者則有依靠鼓吹“中國威脅論”以抬高自己身價的嫌疑。在當前國際社會,似乎每一個渲染“中國威脅論”的集團或個人都可以分得一杯美羹,當然普通的民眾談及“中國威脅”則是被反華勢力所蒙騙或出于對中國實際情況的不了解。
正確應對“中國威脅論”
中國威脅論嚴重影響了中國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和形象,影響了中國對外關系的發展,對此正確的態度應是:一方面不要忽視“中國威脅論”,要深刻認識到“中國威脅論”的危害性,應該避免以為事實勝于雄辯,以為陰謀總會要被揭穿而采取放任態度;另一方面不要懼怕“中國威脅論”,要采取適當的策略和手段正確應對“中國威脅論”,要認真分析各種“中國威脅論”存在的原因和土壤,對癥下藥,采取合理的對策加以應對,通過政府、學術界、民間等多渠道、多方式地對“中國威脅論”進行駁斥、疏導、引導,從而盡量減少“中國威脅論”的負面影響。具體可以從以下五個環節入手:
一是要堅決批判。批判那些極端敵視中國的政客、學者和媒體,這些群體極力渲染“中國威脅論”,混淆視聽,丑化中國形象,惡化所在國與中國的關系,對此,應該采取各種手段,嚴厲批判駁斥,揭穿其陰謀,讓其在所在的國家毫無立足之地。
二是要大力宣傳。向那些散布“中國威脅論”但又不了解中國實際情況的政府官員、學術界、商界和普通民眾進行宣傳,通過政府、學術界、商界、民間等多渠道、多手段地宣傳中國現階段的基本國情及改革開放后的各種情況,宣傳中國的國防和對外政策,宣傳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和構建和諧世界的理念,宣傳中國經濟發展對世界的貢獻論和機遇論。
三是要鼓勵交流。通過官方、學術界、商界和民間各種渠道,既要與對華友好人士展開交流,同時也要通過各種渠道和方式邀請那些散播“中國威脅論”的官員、學者、智庫和媒體來華進行交流訪問,既要讓他們看到中國改革開放取得的成就,同時也要讓他們看到中國目前發展面臨的實際困難和問題,讓他們了解真實的中國,徹底轉變他們的態度。
四是要嚴格規范。中國的和平發展將是21世紀最重要的國際事件,縱觀世界發展的潮流,中國的和平發展也是無法阻擋的。但是中國必須有大國和平發展的心態和道德,必須抑制不理性的民族主義和極端行為,以贏得外方的尊重。
五是要加快發展。中國一定要抓住當前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歷史機遇,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努力發展自己,促進經濟社會科學發展、和諧發展進而推動建設和諧世界。只有這樣,中國才能給世界做出更多的貢獻,以實際行動,消除影響,縮小“中國威脅論”的市場。
總之,“中國威脅論”之所以長期存在并且有一定的市場,有著復雜多變的國際國內因素,有的因素是可以在短期內消除的,有的則是短期內無法消除的,因此應對“中國威脅論”應該有一個長期的心理準備,要想在短期內消除這一論調是不現實的,“中國威脅論”或許將會伴隨著中國和平發展的整個全過程。
(本文責任編輯:劉萬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