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說: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喬治·阿瑪尼說:時裝,生命中的一些本質風格。服裝這一外在的物質,原來可以與生命這樣深刻的所在血肉相連,如此便不難解釋那些講究精致生命、品位生活的人們,都極在意自己外表的原因。氣質這東西,從骨子里流出,卻會蔓延整個表面。
生命講究品位,運動何嘗不是。品位運動中,網球當仁不讓。對于網球的起源,埃及人、希臘人、愛爾蘭人爭翻了天,然而被大多數人所認可的,還是以講究品位聞名世界的法國。據說,12世紀的法國年輕的傳教士們,在教堂的回廊做用手掌擊球的游戲,后來傳入法國的宮廷,成為一種室內消遣。
然而至今人們所記得的有關網球的那點傳統(tǒng),全都要到英國人那里去找了。生性不安分的法國人,以崇尚個性、愛好幻想著稱的法國人,只習慣于不斷改變,不斷創(chuàng)新,他們的原則是:永遠與眾不同。看吧,四大網球公開賽,只有法網以紅土為地。五六月間的嫵媚的陽光里,一大群紅男綠女在一大片耀眼的紅色上輕盈地滑步,美女們的裙角隨之飛揚。紅色的塵土有時會沾在身上,偏愛紅色的法國人還嫌不夠,又在場地周圍配了嬌艷的紅色鮮花,映襯著場地內五光十色的比賽服,方方正正的網球場,已經成為一個展現時尚的秀場。明擺著要叫看球的人深陷紅塵這張大網,迷了雙眼還不要解脫。
時裝秀?個性秀?
法國人非常重視服飾,把它看作身份的象征。而法國人對于服飾的講究,是全世界最有名的,所謂“巴黎式樣”,在世人耳中就是時尚與流行的同義詞。巴黎人以服飾的優(yōu)美和華麗精致享譽世界,來巴黎的地盤上打比賽的人們自然不能忽視自己的服飾,尤其女選手們,早早就提前設計她們的比賽服了,她們的粉絲們迫切的心情絕不遜于偶像,比賽前的猜測,揭曉后的品評。這樣高焦點的關注度倒樂了贊助商們。
論走在時尚的最前沿,網球界中恐怕誰也蓋不過莎拉波娃。這位接過了庫爾尼克娃美麗性感大旗的少女,當仁不讓地成為俄羅斯紅粉軍團的領軍人物。這個網壇萬人迷,同時擁有球技與美貌,還有一雙世界上最美的長腿,贊助商是不會吝嗇在她身上發(fā)揮設計的想象力的。她的服裝多以突出她的高挑身段為核心。而熱衷于時尚的莎拉波娃,還很享受自己參與設計的樂趣,去年美網的那套黑色裙子,就有美少女的創(chuàng)意在里面,已經贏得了大家的認同。
本屆法網的比賽服,莎娃同樣參與了設計,在衣著下擺處加上了類似小百褶裙的設計,并且從胸以下加入了外層的薄紗,看起來時尚感更加強烈。于是我們看到,邁上羅蘭·加洛斯中心球場的莎娃,再次讓人們眼前一亮幽藍珠光面料打底,加上藍黑色薄紗的連身短裙,這個渾身散發(fā)著女人味的少女真的長大了。在裙子底下露出的緊身黑色七分褲,又是今年最流行的穿著。據說在北京,這套球衣早已經賣空了。
莎拉波娃的引領網壇時尚絕非偶然,她可以說是第一個成功地從體育界進軍時尚界的女子網球運動員,她是第一個登上Teen·Vogue封面的女子選手。去年,俄羅斯美少女入選Vogue雜志評選出的10位最佳著裝新面孔。她為自己的球拍贊助商王子球拍設計的粉紅色網球包世界暢銷,她還擁有一款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香水,莎拉波娃本人再次參與了設計。莎娃將時尚深深打上了她個性的烙印,正如賽場上那個勇猛得像獅子一樣的美麗少女,你能想象野獸般的嚎叫竟出自那樣清純的一張面孔嗎?讓矛盾變得美麗,就是莎拉波娃的特點。
無論是本屆法網的愛秀第二人,還是整個女子網壇的愛秀亞軍,小威廉姆斯都當之無愧。其實要讓小威自己評的話,她一定認為自己才是最美、最時尚的那一個。威氏姐妹在網壇的爭議一向最大。當年,她們以野獸般的身材和打法席卷了女子網壇,徹底顛覆了以辛吉斯為代表的技術流的統(tǒng)治地位,威氏王朝不可一世。然而,成功后的她們似乎對網球不那么上心了,她們的注意力更多地轉移到了娛樂事業(yè)上:設計服裝,參加各式各樣的發(fā)布會,不斷地在鎂光燈下大秀新款晚禮服,而她們的世界排名,一跌再跌,甚至到了百名開外。
一向自認性感聰明的小威,許多服裝都是自已設計的,她的服裝個性張揚,極盡夸張,但也具有一種另類美。“我就是有一個大屁股,我就是有一對大乳房,但我不在乎別人對我說三道四。”這就是小威,永遠語出驚人。
“不務正業(yè)”的小威已經有三年沒在法網露面了,今年,回歸的小威,為自己選了一套粉紅和紫色相間的炫目裙裝。紫色抹胸外面,套粉紅的吊帶天鵝裙。這種設計從正面看很保守,但背后卻風光無限,可以凸顯小威特有的性感風味。另外整套衣服流線感很好,可以修飾小威并不瘦削的身型。“這里可是巴黎,怎么注重裝扮都不會過分。”小威的著裝像以往一樣引起了媒體的極大關注,英國《鏡報》甚至以“粉紅色的威廉姆斯”為標題引出了那一天的賽事報道。有記者問起小威,把這兩個有些相沖的顏色穿在身上的初衷。曾經的女皇回答說:“我小的時候,紫色和粉紅曾是我最喜歡的顏色。”聽明白了嗎,這就相當于說:“我喜歡,我愿意,所以……”對于小威而言,理由永遠是她自己。
顛覆溫網傳統(tǒng)
去年的溫網公開賽前夕,英國著名的《星期日泰晤士報》刊發(fā)了這樣一條消息由于溫布爾登網球公開賽有些女球員的戰(zhàn)衣越來越暴露,并引起爭議,也有贊助商刻意將服裝上的商標做大,因此今年主辦單位決定收緊球員的衣著規(guī)定,實行返璞歸真,要求球員穿素白服裝,而且要密實一點。如違反新規(guī)定,球員可能不能參賽。于是那一年的溫網,選手們的著裝都極為收斂,就連一向“衣不驚人”死不休的莎娃,也乖乖地穿了套捂得嚴嚴實實的白裙子示人。
溫網是四大公開賽中唯一一個用地名而非國家名命名的比賽,在網球史上占據舉足輕重的位置。來這里參賽的球員,幾乎都懷著朝圣的心情。傳統(tǒng)的網球裝束一律以白色為主,有色的圖案也不能超出某個特定尺寸,但現今,除了溫布爾登還固執(zhí)地延續(xù)傳統(tǒng)外,其他比賽主辦者早已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了。就像阿瑪尼喜歡秀場答謝時以黑白兩色服飾示人一樣,以禮節(jié)聞名的溫布爾登在向現代妥協(xié)的今天,球員身著白衣比賽仍然是永恒的經典。溫網,永遠是一場關于秩序和美麗的白衣秀。
其實全英俱樂部現在已經很寬容了,居然能容忍納達爾這種“海盜”扮相。永恒的無袖上裝和七分短褲的搭配,將西班牙少年健美的肌肉線條勾勒得清晰迷人,不知道老紳士們看到這樣的場景,會不會在墳墓里大聲搖頭嘆息。不過英國人的容忍仍然是有限度的,去年出臺的新規(guī)定特別注明,納達爾穿著他的“海盜”短褲參賽時,只能選白色。所以,委曲求全的紅土小天王不喜歡全英俱樂部的草場,羅蘭·加洛斯那片充滿誘惑的紅土才是他的王國,巴黎的空氣里充滿了自由的分子,他可以在這里任性地呼吸。
比起溫網的主辦方恨不得拿把尺子跟在球員身后,隨時檢查衣服的尺寸是否違規(guī),羅蘭,加洛斯的紅土場上,在法國人的鼓勵下,選手們個個衣著光鮮,絢爛奪目,法國人甚至還別出心裁地評選出了本屆法網的五大“美臀”選手,莎拉波娃以高票當選,納達爾則成為唯一入選的男選手。
法網對于選手們的縱容還不僅于此。在兩片紅土場的正下方,都有神秘的地下宮殿,那是羅蘭·加洛斯豪華的更衣室。查特爾球場的地下更衣室共有200個衣櫥,每位選手都有屬于自己的衣櫥,使用不同的密碼開門,里面放有洗漱用具。休息室里有很多休閑長條皮沙發(fā),球員們可以躺在沙發(fā)上,面前有20臺電視轉播各塊球場的比賽情況。澳大利亞女將普拉特驚呼:“法網把我們寵壞了!”查特爾球場的更衣室里還有個美容室,女選手們可以在里面做面膜、修指甲、眼睫毛染色……朗格朗球場下方也有一個多功能更衣室,教練和球員的朋友都可以入內,里面有理發(fā)室、游戲室、音樂屋、還有球員餐廳甚至是酒吧。
商戰(zhàn),讓秀色彩更艷
球員在賽場上大秀服裝,最樂的其實是贊助商,這樣的活廣告絕對是利益無限。每年法網,阿迪達斯、耐克等贊助商都會請來頂級設計師,為簽約選手量身打造霓裳。
在贊助商的競爭中,實力最強的自然是耐克和阿迪,它們兩家也是最大的競爭對手。很多球員都是這兩家公司產品的代言人,因此這兩家對球員的競爭也就不可避免。現在世界排名前十位的球員,屬于耐克的有:費德勒、納達爾、布萊克、莎拉波娃、小威;屬于阿迪的有:岡薩雷斯,德約科維奇、海寧、辛吉斯、伊萬諾維奇、查克維塔澤。從這份簡單的名單可以看出,兩家公司在選擇代言人方面的風格是截然不同的。耐克更注重個性和張揚,而阿迪則更多顯示了嚴肅和穩(wěn)重。兩相對比,雖然阿迪在人數上還多了一個,但耐克在人氣上似乎更勝一籌——阿迪的當家球員們實在都太低調了,幾乎沒一個愛秀的,風頭都被耐克家的球星搶盡了。比如還是法國人這次的“美臀”評比,人家會說蛻變之后的莎拉波娃,再配上耐克公司為其設計的低胸寬下擺外層薄紗的比賽服,更突顯出了完美身材。“以及”這個肌肉飽滿的家伙(納達爾)總是穿著一條白色很修身的齊膝短褲,不知是他故意而為還是耐克工作人員的靈感。”看吧,這免費廣告打的!
當然,贊助商之間的競爭和網壇一樣,就算你再有統(tǒng)治力,也絕對不是一兩個人的競爭。有很多原本不太出名的品牌,由于其名下球星的出色表現,其影響力也在不斷擴大。比如迪亞多納的柳比西奇、高迪奧:尤尼克斯的納爾班迪安、休伊特:鱷魚的羅迪克、加斯奎特;斐樂的小克、庫茲涅佐娃;銳步的毛瑞斯莫、瓦迪伊索娃。這里面的好幾個品牌,我們都是通過網球、通過那些球星才得以知曉的。
較為排外的法國人很難忍受在羅蘭·加洛斯上說ABC的人,然而美國小子羅迪克在羅蘭·加洛斯得到的,卻都是掌聲。原因就是羅迪克代言的服裝“鱷魚”是法國貨,他使用的球拍百寶力也是法國貨。在如今阿迪和耐克縱橫的體壇,鱷魚在羅蘭·加洛斯可謂掙足了面子,在最顯眼的球員休息亭都打有他們的廣告,他們成為各商品展區(qū)中最受歡迎的品牌。
有人說,今年的法網比賽有些乏味,因為這個“冷門的溫床”這次卻沒怎么爆冷,女單八強中7個是世界排名前八位的,簡直太循規(guī)蹈矩了。不管這說法是否公正,反正是絕沒有人會說這屆法網很乏味。在愛秀的法國人這里,在羅蘭·加洛斯這片紅色秀場上,哪里有可能產生乏味這樣的詞匯呢?
責 編 杜 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