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天!現在養頭肥豬能賺600塊錢,我都想把書房騰出來喂頭老母豬了!”近來,“天價”豬市成了街頭巷尾人們熱議的話題。熱辣辣的天氣里,熱浪襲人的豬市,吃肉的喊價錢貴,養豬的卻說豬難喂。面對誘人的豬肉市場,養殖戶的反應卻冷靜得出人意料。以往豬價飆升到10.0元/公斤,便可見人們建豬圈,逮豬崽,大干快上,從者如云。而今活豬雖貴為“天價”,躥至12.8~13.0元/公斤,但農家的豬圈卻無法升起從前的躁動。
分析個中原因,不是養豬戶怕錢“燙手”,而是近年來此起彼伏的“疫病潮”讓他們惶惶不安,滅頂之災的教訓讓他們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不敢輕易上路。但對于我們這樣一個養豬大國來說,豬圈一旦“受涼”,菜籃子就會“感冒”。
面對養豬戶不愿養豬的問題,近日農業部表示:國家財政部將給予母豬飼養戶長期定額補貼。
在這里,我們介紹一種新的養殖模式——“六方合作”生態養豬模式,此模式是在四川省資陽市發展現代畜牧業過程中萌芽,并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形成的,其基本模式就是“金融機構+擔保公司+飼料加工企業+種畜場+協會農戶+肉食品加工企業”多方合作,優勢互補。在實踐中已顯示出其無限的生機和活力。
一、“六方合作”生態養豬合作社的發展現狀
資陽市位于四川盆地中部,面積7962平方公里,轄4縣(市、區),人口490萬,其中農業人口占86.7%,生豬產業年產值占全市農業總產值的40%,是傳統的農業大市。前些年,養豬業存在嚴重的問題,散養戶多、資金不足、規模小、管理粗放、檢驗防疫缺位、抗風險能力弱。2005年7月至9月,一場災難加快了一個“擔保公司+金融機構+飼料企業+種畜場+肉食品加工企業+協會農戶”的“六方合作”新模式的誕生,并于2006年3月份正式在資陽市的雁江區和簡陽市的145個村莊中開始試行,在短短的時間內就取得了回報,受到廣大村民的歡迎。至目前,該市結合新農村建設,率先在四個縣(市、區)選擇了不同類型的80多個生豬養殖基地村開展試點。到2006年12月為止,全市參與合作的肉食品加工企業有3戶,飼料加工企業9戶,種畜場19個,養殖協會85個,參與合作的養殖農戶9555戶,存欄生豬21.8萬頭。試點農戶生豬出欄進入高峰,全年實現“六方合作”出欄生豬60萬頭以上。
二、“六方合作”生態養豬合作社發展模式
“六方合作”是“金融機構+擔保公司+飼料加工企業+種畜場+協會農戶+肉食品加工企業”的合作,其基本模式是:政府根據合作規模向飼料加工企業和種畜場下達飼料糧儲備計劃;金融機構(農業發展銀行等)向飼料加工企業和種畜場發放低息儲備糧貸款;農業擔保公司為飼料加工企業和種畜場提供一定的信用擔保;飼料加工企業對儲備糧進行滾動輪換,加工為飼料,并以優惠價向協會農民直接賒銷、配送;種畜場向協會農民配送質優價廉的良種仔豬,控制飼料,保證關聯養殖場和農戶使用的飼料優質無公害;控制種豬,發展DLY系和PIC系優質雜交豬;控制藥殘,統一防疫體系,落實包場包片獸醫,確保藥殘達標;協會農民按標準化要求飼養綠色商品肉畜(技術人員對其進行專門指導培訓),并訂單交售給肉食品加工企業;肉食品加工企業按“優質優價”的原則收購協會農民的綠色肉畜,供加工出口專用,并代飼料加工企業、種畜場扣收向協會農民賒銷的飼料款和種畜款。“六方合作”以協會為單位,建立集配送、防疫、保險、訂單收購、信用管理等職能為一體的工作站,配套農業保險,從而把產業鏈各主體緊密地串連起來,實現政府引導、金融扶持、安全發展。
三、“六方合作”生態養豬合作社發展模式的優越性
近年來,隨著“六方合作”生態養豬合作社的不斷發展健全,其優越性也愈顯突出,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六方合作共同獲利、多環節增加農民收入。通過“兩低一高、兩賒一減”的價格機制(即飼料企業低于市價賒銷、配送飼料,種畜場低于市價配送仔豬;肉食品加工企業高于市價收購生豬;飼料企業、種畜場賒銷飼料、仔豬;肉食品加工企業直接到戶收購,減少了農戶運費支出和中間環節),農民分享了飼料、流通、屠宰環節的利潤,實現了在養殖中多環節增收,正常情況下可使每頭生豬獲利150元以上。
(二)生態效益明顯。在政府部門的科學規劃下,按照標準化的要求實施建起生態民居,家家建起沼氣池,同時進行改水、改廚、改廁、改圈,硬化入戶道路和院壩。按照“人畜分離、獨立建圈,沼氣配套、循環利用,標準化建設”的標準進行圈舍改造,改變了傳統養殖業臟、亂、差的狀況。并按照“豬—沼—菜”、“豬—沼—林”等模式打造蔬菜基地和花卉基地,減少了化肥的使用,農戶用上了清潔的沼氣,裝上了沼氣燈,安上了淋浴器,過上了嶄新的現代生活。園區內家家瓷磚外墻、庭院優美、硬化路入戶、室內美觀整潔、圈舍布局合理,展現了當代新農村的雛形。
(三)社會效益明顯。當前,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大量外出務工,留守農村的主要是體力弱、文化低的老人和婦女。針對他們發展規模化、標準化養殖所面臨的困難,“六方合作”實現了“四無”:一是無資金啟動。由于有農行的支持,種畜可以由種畜場賒銷,飼料可以由飼料企業賒銷,農民不管有錢無錢,只要有一定的養殖場所就可以發展養殖。二是無飼養難度。飼料配送到村工作站,甚至直接到戶,飼喂方法簡單,勞動強度和技術難度大大降低,經濟效益更高,一個無技術、無文化的老人可以同時按標準化要求喂30~40頭豬。三是無顧慮防疫。“六方合作”構建起了一張防控重大動物疫病的嚴密網絡,通過集中免疫,大大降低了疫病風險。四是無中轉銷售。肉食品加工企業在豬價好時優質優價收購,價格回落時實行保護價收購,而且直接收購,免去了中間環節經紀人的利潤分流。由此可見,“六方合作”解決了發展現代畜牧業缺資金、缺技術、缺勞力、缺市場的問題,找到了一條農民就地創業、不出家門增收的新路子。
(四)多方合作,共同把關,降低了風險。擔保公司解決了融資問題,保證了金融對農業的投入,也解決了投入的風險問題,引導了眾多的社會資金。種畜場控制藥殘,統一防疫體系,落實包場包片獸醫,確保藥殘達標。“六方合作”的生豬全部納入農業保險予以保障,政府按40%給予保費補貼,對每頭生豬投入2~4元。風險體系的建立,突破了金融支農的“瓶頸”制約,解決了企業、農民在產業鏈多個“節點”的資金需求,可以把農業這個弱勢產業變為金融支持的強勢產業,把產業鏈進一步做長、把產業做大。
(五)建立協會,實現了農業產業化經營。企業是推動的主體,一定程度上代政府行使了品種改良、防疫免疫等公共職能。協會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通過企業運作把大市場與小生產聯系起來。獸醫體制改革分流人員參與“六方合作”,助推了農村科技服務體系的改革和創新。(四川省綿陽市西南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工程學院 朱建平 郵編:621010 河南省濟源市畜牧局 楊紅先 郵編:454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