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苦的清醒者不是發思古之幽情的戀舊癖,不是眼睛長在腦后,遇事老是向后看、想走回頭路的“申公豹”,而是求新拓新的勇敢開拓者和樂觀創業者!
我欽佩的一位哲人說過一句箴言:寧做痛苦的清醒者,不做無憂的夢中人。
清醒者為什么痛苦?因為他們洞悉社會發展中進步與落后并存,成就與問題交互,歡樂中有苦難,希望中有辛酸。從而,滿懷憂國憂民的責任感和解決矛盾、推進歷史的悲壯情懷。

舉目當今,新技術革命日新月異,知識經濟之潮順勢勃興,經濟全球化、政治多極化帶來世界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的變化多端,禍福難測。席卷世界的金融危機,震撼全球的恐怖襲擊,民族與宗教沖突的戰火突發,海嘯、颶風、SARS病毒、禽流感肆虐一時……
反觀國內,改革開放推動國家發展、社會進步、生活提高,20多年經濟快速增長,把全國民眾帶進小康生活時代。與此同時,貧富差別擴大,城鄉地區之間出現鴻溝,社會治安混亂,貪污腐敗橫行,道德風氣敗壞,環境污染嚴重……
誠如英國文豪狄更斯在《雙城記》中說的:“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這是智慧的時代,這是愚蠢的時代,這是信仰的時期,這是懷疑的時期;這是光明的季節,這是黑暗的季節;這是希望之春,這是失望之冬;人們面前有著各樣事物,人們面前一無所有;人們正在直登天堂,人們正在直下地獄。”
清醒者面對如此新舊急劇變化、矛盾錯綜復雜的時代,產生某種迷惘、失落、孤寂和痛苦的情懷,并不奇怪。但清醒者是充滿樂觀的,因為他們相信自然辯證法,相信人民的力量,相信真理總會取得最后勝利,相信歷史終將在曲折中前進,在螺旋形中發展。因此,那些落后的,消極的,反面的,無奈的,陰暗的,丑惡的,必將改變、化解,必將在“否定之否定”中升華、蒸騰。
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鬧革命、搞建設,經歷了三個28年。1921—1949,民主革命的28年。建立了新中國,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取得了民族解放事業的偉大勝利,中華民族終于屹然自立在世界民族之林。1949—1977,探索中國建設的28年。有過火紅的年代,激越的熱情,自豪的成就,也有過整人的悲慘,匱乏的辛酸,罪惡的內亂,“大躍進”、“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留下慘痛教訓。1978—2006,開啟改革開放的28年。黨與人民沖破教條主義思想牢籠,以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破竹之勢,走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以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為目標,促進社會生產力發展,綜合國力提高,人民生活獲得較大改善。同時,也積累了許多新矛盾新問題:下崗工人失地農民弱勢群體的產生,看病貴,教育亂收費,房價高,權錢交易、官商勾結的腐敗大案、要案、窩案增多,司法不公,分配不公,用人不公,等等。
面對新歷史條件下的新矛盾新問題,人們往往產生懷舊心理。以現實生活中遇到的苦惱與過去經歷過的某些美好時光作對比,總是發出類似“九斤老太”那種“一代不如一代”的嘮叨。其實,人的心理有個共同特點,舊時事過境遷,留在記憶里往往是過去的美好的一面,以往再苦再難再揪心再懊惱的經歷,在懷舊屏幕上,可能都演化成斑駁絢爛的畫面,讓人體味著美好和寬容。因此,懷舊,發思古之幽情,從來不能解決現實中遇到的矛盾和問題,無非徒增一些無謂的牢騷和怨氣而已。
比如,今天官場貪污腐敗現象確實比過去嚴重,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干部清廉、干群融洽情景確實值得懷念。但是,那是在計劃經濟體制環境下,又是靠不斷的政治運動、階級斗爭來維系的。我們今天能走回頭路,按當時歷史條件下的辦法,來解決今天的貪污腐敗問題嗎?顯然不能。今天,只有進一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加強政府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加強法治制度建設,加強監督體制建設,推進干部選拔、監督、任免制度的改革,才能從源頭上防止和治理腐敗現象。
再比如,今天貧富差距是擴大了,但那是在大家生活總體得到較大提高基礎上的差距,就不能以“不患寡只患不均”的傳統觀念來看今天的差距,去懷戀過去普遍貧窮下的平均主義分配。今天的貧富差距問題是要解決的,那要從新的視角采取新的辦法,如建立社會保障制度,實行社會公共品的公平分配,通過二次分配調節分配中的收入差距,等等。決不是走回頭路,重新回到普遍貧窮的平均主義道路上去。
總而言之,作為痛苦的清醒者,看到問題之所在,他會產生某種懷舊情緒,從新舊的對比中得到啟迪和感悟,從而從當前實際出發,去探索解決新問題新矛盾的新辦法、新道路、新良方。所以,痛苦的清醒者不是發思古之幽情的戀舊癖,不是眼睛長在腦后,遇事老是向后看、想走回頭路的“申公豹”,而是求新拓新的勇敢開拓者和樂觀創業者!
當今中國,多么需要這種懷舊更求新的痛苦清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