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華為在全球化道路上遇到的各類挑戰,其他國內企業將來也會面對。中國企業需要做的是,面對全球化的艱辛曲折以及各種壓力,不能輕易放棄,要持之以恒。
8月28日,泰國CAT電信公司董事會公開向海外媒體表示,由于華為未能按期交付一個總價值71億泰銖(約合人民幣16億元)的CDMA網絡,決定對華為進行罰款。具體的罰款金額將于9月11日正式宣布。而據海外媒體報道,華為面臨的處罰甚至會達到該網絡的總價值的近3倍,達200億泰銖(約合人民幣46億元)。
一石激起千層浪。作為海外市場做得最好的中國企業之一,華為在泰國的遭遇發人深省。
有人猜測,華為被罰是當初低價策略造就的苦果。2005年初華為以低于泰國CAT(電信商)心理價位近一半的價格中標該國CDMA建設項目,以超低價取勝,但施工比合同規定延期42天,至今CAT的CDMA網絡還未正常運行,按標書規定將面臨9000萬美元罰款。但如果看商業的發展史,就會發現低價不能算是原罪。當年華為用同樣的辦法,在中國獲得了中國移動“神州行”大單。在剛拓展海外市場時,低價策略是惟一有效的方式。
對延誤一說,華為的解釋是已經按期向CAT交付了CDMA網絡,存在爭議的是作為附加功能的免費升級服務,此部分對網絡的正常運營不存在影響。
這兩相矛盾的說法,讓人不得不好好尋思關于中國走向海外市場時面臨的非商業風險。而更有人透露,此次風波與泰國政局變動有關。
其實,任何企業在向海外拓展的過程中,都沒有停止過與各種未知困難斗爭,歐美企業國際化的進程中也遇過不少困難,走過不少彎路,同時也給后人留下許多可借鑒之處。而基于中國在國際上的經濟地位越來越高,“經濟民族主義”思潮已經成為中國企業走向世界過程中必須跨越的障礙。
早在幾年前,華為海外拓展經理曾坦言,華為在全球化道路上遇到的各類挑戰,國內其他企業在不久的將來也會面對。利用知識產權遏制中國企業的全球化進程,是西方發達國家企業的慣用伎倆。而中國企業需要做的是,面對一個國際市場和全球化的艱辛曲折以及各種壓力,企業不能輕易放棄、要有信心、要持之以恒。如果因為有一些困難和曲折就放緩全球化的進程或者減弱全球化的力度,這恰恰讓對手達到了目的。
華為并非個例,從成功收購IBM個人電腦業務的聯想集團,到在并購優尼科競爭中失利的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中國企業在其國際化征途上普遍受到國際政治因素的困擾。
聯想走出去的歷程“一波三折”。聯想集團副總裁劉曉林曾忿忿不平,“我們才剛剛接到美國國務院幾千萬美元的訂單,就有人表示擔憂美國的國家安全問題。戴爾公司把電腦賣給中國政府時怎么就風平浪靜呢?”
從華為和聯想的事例中,我們驕傲地發現,中國經濟的發展使得中國企業在世界上的關注度越來越高;然而從另一角度,我們也發現,國人在民族意識上還有待提高,也許我們應該繼續加強對民族自豪感的宣傳。
除此之外,華為、中興們如能采納以下建議應該有益處。第一、不要為了獲取訂單,而不顧商務風險;第二、要注意防范國際政治風險,并且中國企業要互相團結和協調行動,做到“競合”。( liulili@ccw.com.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