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會期間,世界各地的人士將齊聚北京,“找路難”將會是他們面臨的一個麻煩問題。然而,今時不同往日,可靠且惟一的網絡門牌跨越了世界各國之間的語言障礙,實現了三維漫游,能夠幫助人們解決這一“找路”疑難問題。
如今北京的城市建設日新月異,道路四通八達。很多地方連老北京人都已經不認識了,因此很多人在出行前都會上網去查查自己的出行路線,麻煩且不精確。如果在泉州,就不用為此而煩惱了。
在泉州,當你要出行而不認路時,可以登錄互聯網訪問網絡門牌網站查詢,透過網上的虛擬三維立體地圖就可以了解目的地的立體環境,之后你還可以在網上查詢行車路線,簡單快捷地知道自己如何前往目的地。倘若在半路上改變目的地,還可以在路邊的觸摸屏上再次查詢。
而這一切在不久的將來,也能在北京實現了。北京網絡門牌工程早已啟動,當工程完工時候,北京就可以為各國運動員代表以及國外友人、客商們提供與眾不同的新式問路和溝通方式。作為一項利國利民、方便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公益性事業,網絡門牌全景圖的啟動將會改善人們現有的溝通聯系方式。
那么究竟什么是網絡門牌呢?什么是全景圖工程呢?它究竟是如何實現的呢?它到底能給我們的出行帶來怎樣的變化呢?
立體地圖精準指路
據此項目承辦方北京萬通網路科技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網絡門牌是一種數字化門牌,它以純阿拉伯數字作為門牌編碼,以國家代號+區位號+電話號組成門牌號,這樣就打破了傳統地圖和門牌號的局限性,并且突破了語言障礙。對于很多初來駕到的陌生人來說,只要知道目的地單位的電話,就可以通過網絡門牌全景圖來進行查詢了。而對于外國游客而言就方便很多了,他們不必再為不識中國字而煩惱了,網絡門牌號跨越了世界各國之間的語言障礙,能為他們快捷查詢帶來極大方便。
而且網絡門牌全景圖是標注網絡門牌信息的三維地圖網絡媒體平臺,把現實世界中的建筑樓宇在網絡上表現出來,實現了網絡門牌和城市全景圖的有機結合。外地游客和外國游客可以先通過登錄互聯網看到北京的虛擬現實城市,接著用戶可以通過搜索功能直接搜索自己所去地方,并且還可以通過虛擬的三維模擬圖了解到自己目的地的建筑物外觀以及附近的標志性建筑物。
除此之外,網絡門牌信息后的城市全景圖,還可以直觀地了解到城市交通、建筑、商鋪、民居等多方面的信息。這樣如何乘坐公交車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并且在全景圖中所乘坐的公交車的路徑還會以突出的線標示出來。
對于一些上網不方便的游客,則可以通過城市中分布的觸摸屏來進行以上操作。該系統集成地址標識、地址查詢、交通查詢、地圖標注等多種功能于一身。除此之外,網絡門牌的用戶還可以通過電話、短信、彩信等其他方式進行查找。
盡管網絡門牌使用起來方便又快捷,但建成一個這樣的系統并使其良好發展,卻存在著諸多難題。
龐大的數據庫建設
對于電子地圖而言,其中的企業、道路、地名等數據是十分重要的。而這些數據又是十分巨大的。據了解,僅泉州市的數據采集現在就有60萬單位左右。由此可見,龐大的數據采集工作是數據建設的一個難題。2006年,國家民政部與萬通國際網絡簽訂了合作協議,把網絡門牌作為重要組成部分納入了地名公共服務工程。該項工程在政策上獲得了國家很大的幫助,尤其在數據采集上,民政部幫助萬通國際網絡和地方民政部溝通,配合網絡門牌系統采集地名等相關數據。據悉,北京的數據采集會有100萬單位左右,預計在明年3月就可以全部采集完成。
數據采集完成后,如此巨大的數據,其背后所面臨的后期維護成本也可能會成為潛在的問題。實際上數據庫維護難還包括兩方面: 一個是海量的三維圖形數據存儲難,一個是數據庫維護更新成本高。現在,像三維地圖和幾百萬的單位數據量已經很大,而隨著網絡門牌的推廣今后數據量會更大,這給后期的維護提出了一個挑戰。
據了解,維護的主要費用來自運營商提供各種增值服務的利潤分成。雖然目前已經推出了十項增值服務,但是收費情況如何,百姓的認可程度怎樣,都還要進一步觀察。
據記者了解,北京城市全景圖的設計規劃已經完成到5環,預計在今年10月份可全部完成。屆時北京市民和游客便可真切享受到網絡門牌帶來的便利。在2008奧運會來臨之際,網絡門牌服務系統將會更加完善和健全。
網絡運營難處多
帶寬也是電子地圖行業的一個瓶頸,城市全景圖畢竟是三維立體的,而且數據流量很大,所以在瀏覽時會對網絡的帶寬提出一定的要求。對此北京萬通網路科技有限公司王益群董事長也很認同。他表示,就現在而言,網絡帶寬還可以保證瀏覽速度,今后他們還會和網通方面商量帶寬方面的問題。此外,城市信息化硬件建設也關系到網絡門牌號多種使用途徑能否實現,像一些觸摸屏的建設在一些地區就無法實現,而且一些增值業務也要根據各地基礎設施建設的情況而定。
數據的隱私和保密也是電子地圖的敏感問題。今年4月份,國家測繪局曾重點強調了互聯網企業要落實國土資源部去年通過的《地圖管理規定》,以保證一些機密地點不被隨便標示出來。對此,相關人士表示,公司的數據采集工作主要集中在企事業單位,這些信息的發布都是要事先獲得其同意,并由提供者提供能對外發放的資料。對于一些私人信息原則上不會發布,但是如果個別私人信息自愿發布的,也會經過審核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再給予發布。
無論對國內或國外而言,電子地圖行業都是一個大市場。有業內人士表示,從互聯網的發展趨勢來看,電子地圖作為一項基礎的服務對個人用戶來說一般是免費的,但對于一些公司,如果需要特別定制的地圖服務還是要收費的。對此王益群董事長表示,由于此項目被納入地名公共服務工程,因此這個系統有其公益的性質,因此對于想加入到這個平臺的企業來說可以免費加入。而該項目收入主要來源于針對企業和個人的增值服務,費用會根據運營商的收費標準來制定,萬通網絡公司會從中提取一定的利潤,以保證一定的收入來源,運轉公司的運營。
評論
“市長”、“市場”缺一不可
北京正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并通過政策指導,來積極推動包括網絡門牌在內的諸多信息化工程,以提高社會信息化水平,方便人們生活。但是在滿懷期望、憧憬未來的時候,人們同樣關注,奧運會之后這些信息化項目的命運如何?
毋庸置疑,以北京奧運牽引社會信息化發展的戰略是正確的。通常在社會信息化項目的開始時期,是需要政府投入的。但是有些信息化項目不能僅僅依靠政府財政維持,必須要扎根于社會需求,運作在市場規律之下,才有可持續發展的動力,才有茁壯成長的可能。因而,如果不在“市長”的推動下,積極培育“市場”的話,一旦斷了奶,有些看似華麗美好的信息化項目將面臨夭折; 一旦失去了“市場”,有些曾經讓我們引以為榮的,本應可以長期運行下去的新技術和新應用也將成為奧運會的“應景之作”。(吳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