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楊霞清 實習記者馬碩)他曾是一位天才少年,他肩負著“搜索”微軟未來的重任,他和他的伙伴們被稱為微軟互聯網之旅的“中國引擎”。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技術評論》曾經這樣評價: “如果你在感情上難以支持微軟,那是你還未曾遇見沈向洋?!?/p>
沈向洋在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辦公室里接受我們采訪。這里擺滿了比爾#8226;蓋茨的照片。這間辦公室的主人先后是3個優秀的華人科學家: 李開復、張亞勤、沈向洋。以后沈向洋有一半以上的時間難以眷顧這間辦公室了。
今年3月,沈向洋被任命為微軟搜索和廣告平臺研發團隊的首席科學家,將負責協調微軟搜索業務短期和長期技術投資事宜。7月31日,微軟宣布組建互聯網服務研究中心,沈向洋出任負責人。幾年前,因為微軟的失誤,Google等新貴突起,微軟一直努力彌補其在互聯網策略上的失誤。它選擇了一位華人沈向洋來領銜與Google的技術之戰。未來沈向洋將有一半時間要在美國與他的團隊研究對抗Google的技術。
“搜索之戰的大幕才剛剛拉開,未來的戰斗將激動人心。” 沈向洋笑著對記者說。談到與Google的競爭,他時而燦爛地笑著,時而不失幽默調侃。這位13歲入大學、彪炳視覺研究領域的華人科學家,對抗Google有什么高招?
“搜索”微軟的未來
“最新的搜索市場份額我們已經升為12.3%,當然這還是非常低?!?沈向洋仍然以輕松歡快的語速對記者說。3月底,微軟的Windows Live搜索僅占9.6%的市場份額。但目前,Google的市場份額仍然超過了50%,雅虎的超過20%,微軟只能“屈尊”第三位。
沈向洋并不忌諱微軟在搜索方面面臨的挑戰?!八阉髋c廣告的平臺非常龐大,我們有很多很好的競爭對手,微軟要趕上,應該是一個很長時間的挑戰。”但他語氣輕松,幾乎看不到壓力。
實際上,微軟涉足搜索并不晚。10年前,微軟開始了搜索技術的研究,而那時,Google公司還沒有成立(Google成立于1998年)。但不到10年時間里,Google異軍突起,成為互聯網時代的英雄,并逐步威脅PC時代的王者微軟。這幾年,覺醒的微軟加大了對互聯網業務的拓展。2004年9月,微軟亞洲研究院新增了互聯網搜索與挖掘研究方向。之后,微軟進行了一系列的重組和并購,搜索和互聯網成為了微軟未來的方向。
為何起早卻趕晚集?相信包括比爾#8226;蓋茨在內的微軟人都好好思考過。沈向洋說,“我很有信心在技術上很快趕上和超越一些競爭對手。但除了技術問題,還有商業模式問題、如何讓用戶體驗到產業和服務等問題?!弊詈玫募夹g不一定帶來最好的市場,這在高技術行業里已經被無數次地驗證過。沈向洋也深有體會。如何改變用戶已有的使用習慣,吸引用戶到微軟的平臺上,無疑是微軟要面臨的挑戰。
不過讓沈向洋慶幸的是,目前的“搜索”大戲才剛剛開幕,還有很多精彩的章節,而微軟有可能是這些章節的主角。
沈向洋們找到的這個方向就是“語義搜索”和“分類搜索”?!皩φZ義的理解排序將取代原先的搜索結果排序?!?沈向洋說,目前的搜索結果繁多,會浪費掉用戶的很多時間。分類搜索將會越來越受歡迎,雖然目前像Google等也在搜索框的上面分了幾個小類(如資訊、圖片、網頁等),但未來分類垂直搜索將切分市場。實際上,微軟的圖片搜索在美國市場已經超越了Google。
沈向洋對未來充滿了信心,“互聯網是一個不缺乏技術和商業奇跡的地方,Google之后,有Youtube模式、Myspace模式 ,還有目前炙手可熱的Facebook。誰都不知道下一個互聯網新星是誰?!?/p>
天才少年的抱負
與沈向洋談論技術時的滔滔不絕、條理清晰不同,他對自己的經歷介紹卻只有“只言片語”,當然這并不代表其經歷乏善可陳。恰恰相反,沈向洋是一名天才少年在微軟穩步成長的典型案例。
沈向洋13歲考入大學,之后到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留學,并選擇了視覺研究作為研究方向。1994年當沈向洋公布第一個三維全真模型時,幾乎還沒有人在這一領域從事這樣的工作。1998年,沈向洋受李開復邀請,回國加盟剛剛創立的微軟亞洲研究院。從研究員做起,逐步到出任高級研究員、副院長、院長。
現年41歲的沈向洋顯得很年輕。談到要成為一名科學家需要哪些要素時,他笑著說要“有抱負”?!斑@世界上,除了楊振寧幾個人的科學成就普通人達不到外,其他的你努力了就可能實現。”他輕松地說,居然看不出“輕狂之意”。
沈向洋到美國留學時,發現“那些老美很強,都非常厲害”。當時他就想“再怎么差也不能輸給他們,怎么也要把這個博士后弄好了”。他說,只有自己下決心要成為一流的科學家,才能成為一流的科學家。
出任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4年期間,沈向洋一直在營造寬松的研究環境和網羅人才?!昂芏嘌芯砍晒皇锹耦^苦想出來的,而是一批水平在一個層面上的人吵吵鬧鬧,突然靈光一現,新的創意就出來了?!?/p>
對于未來,沈向洋希望很多年后,也許他們都不在世了,但人們會認為,曾經有這么一批人,對中國社會、科學界、教育界有影響?!拔易约簳械胶茏院溃X得自己做了很了不起的科學研究?!?/p>
采訪手記
微軟搜索的“中國引擎”
這是沈向洋擔任微軟互聯網服務中心負責人后第一次接受采訪,交談中這個上海男人語速輕快、干練,平添了幾分豪氣。聽到贊美時會爽朗地大笑,在慢慢交談、放松中也似乎忘記了外面微軟與Google的硝煙彌漫。
Web 2.0時代為互聯網帶來了第二波熱潮,從過去的“讀”網頁變成了現在的“寫”網頁,原來的“流氓軟件”插件搖身一變,成為了“綠色的”互聯網定制服務。如今Google的工具條正在把微軟的軟件功能逐步囊括進去。對于微軟與Google的差距,沈向洋看得很清楚,也分析得很透徹。承認差距是一種姿態,敢于談論自己的缺點,也恰恰證明自己有足夠的信心解決問題。
在IT領域,沒有一家公司可以做到永遠屹立不倒、永遠站在每一波潮流的最頂端。大型機時代造就IBM, PC時代誕生了微軟,互聯網時代似乎是Google們的天下。目前在搜索市場上的份額,微軟只有Google的1/5,2007品牌價值評選中,Google取代微軟成為第一,而比爾#8226;蓋茨也將首富的位子拱手讓于墨西哥電信巨子。但微軟試圖創造自己在互聯網時代新的輝煌。
沈向洋們是微軟互聯網之旅的“中國引擎”,參與到這場未來的技術之戰,他們“激動而榮幸”。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技術評論》曾經這樣評價沈向洋:“如果你在感情上難以支持微軟,那是你還未曾遇見沈向洋?!?/p>
微軟會打破IT的“咒語”,重新站上潮流的頂端嗎?未來的發展永遠無法預料,因為微軟的“中國引擎”似乎已經加大了油門。(文/馬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