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曲折,形成“廚師出租”團隊
胡艷群是廣東韶關樂昌人,高中畢業后在廣州一家酒樓當服務員。2002年春節,電視里的一則新聞引起了胡艷群的注意:“以前春節大家都喜歡帶家人和朋友上酒樓,不過今年我市將有4%的家庭愿意到酒樓聘請一位廚師,把年味留在家里……明年春節將有6%的家庭選擇廚師上門服務。”胡艷群眼前一亮:全市至少有200萬個家庭,6%就有12萬,這是多么龐大的一個市場啊!給希望在家里過年的家庭“出租”廚師一定有市場。
面對這樣一個龐大的市場,胡艷群再也不甘心在酒店做一名普通的服務員了。在酒樓工作,讓她認識了廚師小丁,她覺得自己可以應聘到其他酒樓,然后想辦法游說廚師參加她的“廚師出租”團隊。然而,要召集一批廚師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為了讓廚師們相信她,胡艷群交納一定保證金后掛靠在某中介公司,每月只需交納1200元的費用。為了吸引廚師們加入,她和廚師們簽定三七分成(廚師占70%)協議,并承諾如果在一年內不能提供一次出租業務,她就賠償300元。胡艷群的做法贏得了廚師們的信任,經過1年的努力,到2003年9月初,她已經聯系到100多名廚師。
首戰告敗,直面管理難題
為了在國慶節期間推出廚師“出租”業務,胡艷群開始在一些高檔小區散發名片。如她所料,這項業務受到了很多住戶的歡迎,三天時間她就接到10個預約電話。可很快胡艷群就發現:節假日到酒樓吃飯的人很多,很多廚師從早上一直要忙到晚上,根本抽不出時間,結果國慶節只成功了七單業務,這讓她很失望。
殘酷的現實讓胡艷群不得不認真地思考失敗的原因:自己雖然掌握著100多名廚師的信息,卻不能有效調動。她意識到,要做好中介,信息固然重要,但對信息的有效管理更重要。她首先對廚師進行了分類,把廚師分成三個等級:初級廚師(大排檔、小酒樓的廚師)、中級廚師(中檔茶樓,一、二、三星級酒店的廚師)、高級廚師(高檔茶樓,四、五星級酒店的廚師);其次,了解每位廚師的作息時間,以便于隨時調動。每個星期一,她會發短信了解每位廚師在這個星期的具體作息時間,然后制定出“可出租廚師時間表”。節假日主要出租初級廚師,平時則以出租中高級廚師為主;第三,建立有效的鼓勵與退出機制。胡艷群鼓勵廚師推薦新的廚師加入“出租團隊”,如果推薦成功一位,就把提成提高2%。這樣,不僅提高了廚師的積極性,也大大加速了胡艷群“出租團隊”的擴展,到2004年5月,她的“廚師隊伍”已經達到300多人。對于跳槽和更換手機號的廚師,她要求對方在一個月內告知,否則算自動退出。
管理的問題雖然解決了,然而由于平時的業務比較少,很多廚師半年也輪不到一次,有的表示不滿,要退出“出租團隊”,有的人甚至懷疑她是不是利用他們的名聲在干什么。胡艷群再次陷入了困境。
尋找市場,廚師被“下放”到農村
2004年7月,胡艷群回樂昌農村老家訂婚,小丁也前往慶賀。當大家得知小丁是廣州來的大廚時,都要求她露一手。酒席間,大家紛紛搶吃小丁做的菜,這讓陷入困境的胡艷群興奮起來:為什么不把自己的業務介紹到農村來呢?特別是婚嫁、喪葬或者慶祝生日,如果請一位星級酒店的大廚來掌勺,對村民來說,是很有面子的事情。胡艷群當即在訂婚禮上為自己的業務打起了廣告。
沒想到廣告很快起了作用,在胡艷群回到廣州一個星期后,一個企業老板開價1500元,讓她聯系一個星級酒店廚師給他奶奶慶祝八十大壽。緊接著,通過這個老板的介紹,胡艷群又成功接了五單業務,每次提成200元到400元不等。
由于農民們相信眼見為實,每到一個地區,胡艷群都盡量做好第一單業務,利用廣告效應,通過一個點帶動周圍一片。很快,她就把市場拓展到清遠、惠州、惠陽等廣州周邊地區,加上廣州市的業務,每月“出租”的廚師不下60人次,她的月收入也達到了1萬多元。更讓胡艷群驚喜的是,由于她手中有數百位廚師的資料,不少酒樓聯系到她,希望能挖到好廚師,為此,很多酒店經理都親切地稱她為廚師“獵頭”。
胡艷群把廚師從大城市“出租”到小城市甚至是農村,開創了一條新奇的創業之路。她的成功經驗告訴我們:在信息高速發展的今天,大城市的新時尚會快速向中小城市和農村蔓延,抓住了今天大都市的新潮時尚,也許就抓住了明天小城市和農村的財富。(廣東 李以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