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葉蕕為馬鞭草科蕕屬落葉灌木,20世紀90年代由美國引入我國。
一、生物學特性
金葉蕕樹高約1米,多分枝。4月初萌芽展葉,單葉對生、長卵形,邊緣有疏粗鋸齒,葉色鮮黃。7月下旬現蕾開花,聚傘花序著生于新枝上部葉腋,花萼鐘狀,花冠藍紫色,花期7~10月底,果期8~10月。該樹種喜光、耐旱、耐寒,適應性強,在-30℃以上的地區能安全越冬。耐鹽堿、耐瘠薄,在pH值為6.7~8.9、含鹽量達0.3%的土壤上仍能旺盛生長。忌水澇,萌芽力強,易繁殖,耐粗放管理,種植當年開花,少見病蟲危害。
二、在園林綠化中的應用
金葉蕕生長期間葉色金黃,夏、秋季開藍紫色花,絢麗奪目,在園林綠化中適宜片植,可做色帶、色籬、地被,也可修剪成球狀,是一種極具觀賞價值的灌木。園林配置時可單一組團作大面積色塊或基礎栽培,也可與草花、紫葉小檗、側柏、水臘、薔薇等搭配組團,黃、紅、紫、綠,色差鮮明,效果極佳,廣泛應用于城市街道、小區、廣場及公路綠化。
三、繁殖方法
金葉蕕為雜交品種,不宜采用播種繁殖,在生產中常采用溫室育苗結合容器扦插育苗,生根率高且可縮短育苗周期。(新疆烏魯木齊縣種苗場 蔡忠文等 郵編:83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