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農家女,1985年與《農村百事通》相識并結下不解之緣,此后的生活中,無論是種田、經商,《農村百事通》一直伴我同行。每一期新《農村百事通》到手,我都會放下手中的活計,迫不急待地閱讀,從中尋找適合自己的科技知識與致富信息,記錄下來并加以細細的學習研究,寫出心得體會,從中汲取知識和營養,并把它積極地應用到生產經營生活中去。回顧與《農村百事通》22年的相伴歷程,對我影響最大、收獲最多的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學科技知識,告別愚昧無知
我所生活的村子交通閉塞,經濟落后,由于知識的匱乏,長期以來人們荒唐地認為母雞下軟殼蛋和母豬噬咬剛產下的豬崽是一種不吉利的征兆。當我從《農村百事通》上看到“母雞之所以產軟殼蛋是因為缺鈣引起的,母豬噬咬豬崽是由于營養不良造成的”知識后,我就在喂雞的飼料中添加了蛋殼粉,在母豬的飼料中增加營養物質,效果立竿見影,我家的母雞不僅沒再下軟殼蛋了,而且產蛋量還有所提高。母豬也不再咬豬崽了,而且由于奶水充足,小豬養得肥肥胖胖的。接著我又把從《農村百事通》種植天地里學到的科學種田方法運用到種地上,我家的玉米、小麥產量大幅度提高。是《農村百事通》讓我告別了愚昧,嘗到了科技帶來的甜頭。
二、開闊視野,打破傳統種植模式
在認識《農村百事通》之前,我所走的依然是老年人的傳統種田之路:種田只種玉米和小麥。認識《農村百事通》后,她不僅為我打開了一扇通向外面世界的窗戶,也使我看到了鄉村世界的廣闊與多彩!我從中發現“種草也能賺錢”這條信息后,就根據本地荒坡地多的特點,于1990年引種了紫花苜蓿在荒坡地帶試種,收割后賣給附近的奶牛場作飼料,結果收入相當可觀,1400平方米(2.1畝)紫花苜蓿收入近2000元,比種糧收入高1倍。此事被《鄭州經濟廣播電臺》“綠色田園”節目播出后,引起了不小的反響。1993年,我調整種植結構,從《農村百事通》讀者服務部引進了“巨峰”、“藤稔”等葡萄新品種,把糧田變成了果園。由于精心栽培,科學管理,獲得了很大成功。每667平方米(1畝)地純收入達到了4800元,效益相當可觀。這事在我們村引起了巨大轟動,村民們封我為“致富女狀元”。
三、懂法有理性,遇事不沖動
2006年元月,鄰居二叔相中了我家臨公路的一塊責任田,想在這塊田里蓋房開代銷店,并以5000元的價格讓我把這塊地賣給他。我用從“法系百家”中學到的法律知識給二叔講道理,告訴他:土地屬國家所有,任何個人都無權擅自買賣或轉讓土地,而且可耕地是不允許用來建房的,如果不顧法律規定私自在可耕地上建房,也屬違法行為,那么建成的房子也屬違法建筑,是要被拆除的。二叔見我說得有理有據,就打消了在我家責任田里建房的念頭。
四、通讀“生活百科”,提高生活品味
以前,我和家人有愛喝生水、吃剩飯的不良習慣,既不衛生也不利于健康,吃飯也不注重營養的合理搭配,只要吃飽就行。穿著打扮也不講究,穿衣常是“三不齊”。自從我通讀“生活百科”知識并加以在生活中應用后。改變了我家的生活習慣,提高了家人生活的質量與品味。無論從居室的合理布局美化、服裝的色彩搭配、飯菜的營養可口及生活中的衛生保健等等,每樣我做起來都得心應手,徹底改變了過去邋里邋遢的樣子。
22年陽光普照,22年雨露滋潤,《農村百事通》把我從一個無知的農家女變成了一位通曉生活百事的致富女能人,大到農業科技知識、國家法規政策,小到衣食住行、居家過日子,讓我受益匪淺。是《農村百事通》提高了我的綜合科技文化素質,教我做高素質農民,讓我活出了農民的自信、自豪和風采!
《農村百事通》是良師,引導我走向文明富裕;《農村百事通》是母親,給我悉心的關愛與呵護,使我在生活的道路上少走彎路。在以后的路途中,我將一如既往地和她同行,因為唯有《農村百事通》相伴,我的人生才會亮麗多彩!(河南省新密市大隗村十二組孟新有家大院 王紅英 郵編:452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