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語言藝術(shù)大師老舍所寫的《養(yǎng)花》(人教版小學(xué)語文第十冊第13課)講述了他養(yǎng)花的情形和從中感受到的樂趣。最后一段是:“有喜有憂,有笑有淚,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須勞動,又長見識,這就是養(yǎng)花的樂趣。”為什么說“有喜有憂,有笑有淚”是養(yǎng)花的樂趣呢?
“喜”和“笑”是樂趣這很自然,如,送牛奶的同志夸花“好香”,這是快樂的;把花贈給朋友們,和朋友們一起賞花,一起分享勞動成果,這當(dāng)然也是快樂的。而課文中又有這樣一段話:“當(dāng)然,也有傷心的時候,今年夏天就有這么一回。三百棵菊秧還在地上(沒到移入盆中的時候),下了暴雨,鄰家的墻倒了,菊秧被砸死三十多種,一百多棵。全家都幾天沒有笑容。”是呀!菊秧被砸死,幾天沒笑容,這是必然的。然而,就在這樣的“傷心”中,搶救花草,付出了辛勤的勞動,“摸著門道,花草養(yǎng)活了”,苦中的樂也就來了,因此,作者覺得“多么有意思呀!”于是,他就樂起來了。是的,能從養(yǎng)花中體味到“憂傷”的情感,體味到“憂傷”后的快樂,不也是一種樂趣么?
這是一種“反襯”的寫法,通過傷心反襯老舍爺爺是多么愛花!養(yǎng)花有喜有憂,生活中有成功也有失敗,這才是有趣的人生。無憂,只有喜,生活就會平淡無味;可見人生的意義就在于奮斗。